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知识基因探索(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四讲知识的繁衍表(上) 前已述及,知识演化是知识基因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两者相互交叉,密不可分.然而就各类知识基因而言,它们的遗传与变异性各异.例如方法基因一般不变,其遗传性甚强,而专业客体基因较易变化,遗传性较差.我们根据遗传与变异的程度和方向,将知识基因划分为父本型基因和母本型基因.这种划分带有很大程度的约定性.  相似文献   

2.
知识基因论的源起、内容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和金生  吕文娟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54-1459
 从生物进化与知识发展本质的联系出发,对知识基因理论的起源、演进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通过深入探讨知识基因的类生物属性及其超越生物基因的特性,对模因论进行解读,并论证了借鉴生物基因来研究知识基因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知识基因的作用反馈机制,揭示知识发展传播的本质属性与规律。  相似文献   

3.
第七讲知识DNA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外在表现,而结构则是功能的决定因素.既然知识基因是知识遗传与变异的最小功能单元,那么,这一最小功能单元又是通过何种结构形式来实现其功能的呢?前已述及,知识基因具有四大特征:稳定性、遗传与变异性、统摄性和定向控制知识进化的能力.然而,知识基因要想实现这些功能,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形成并附着于更大的机体,在结构上形成充分的能量,方能实现知识的遗传与变异,达到控制知识走向的目的.本讲将重点阐述由知识基因构成的更大知识机体--知识DNA.  相似文献   

4.
吕文娟  和金生 《情报杂志》2013,(1):154-159,172
从知识类生物模型出发,分析了知识发展的本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知识的类生物属性,提出知识基因论是知识类生物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知识基因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与反馈机制,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基因指导知识体形成和知识体作用于客观对象两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知识基因的角度,深入探析了组织创意形成的知识基因发酵过程,提出了企业创新中知识体形成的两条路径以及企业创新的两种类型,并用知识基因理论对两种类型的创新的本质特征与发生条件进行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5.
知识基因探索(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八讲知识细胞 在探索知识基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体系中理论、学说、主义等在其结构和功能上与生物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生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元,一般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和核心,细胞质为无色透明、半流动的弹性物质.它在细胞中不断流动,运送养分,运走废物,维持细胞的生命.而科学理论、学说、主义等也有一个内核和外围成分.内核由一系列知识基因和知识DNA组成,相当于生物细胞核.外围成分由一系列限制条件、适用范围和辅助假设组成,它用来保护科学理论的内核,维持或延长科学理论的寿命,相当于生物细胞质.因此我们把科学理论、学说和主义称之为知识细胞.  相似文献   

6.
知识基因探索(一):第一讲 知识基因的涵义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一讲知识基因的涵义及其特征 1知识基因的基本涵义 何谓知识基因?这一新概念是近十几年才提出的.在此之前,有些科学家已经意识到,科学学科具有层次结构,它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组成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完整的体系是由概念、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是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用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三者所构成的."[1]  相似文献   

7.
知识基因、知识进化与知识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力群 《现代情报》2005,25(6):177-179
本文探讨知识基因与知识进化的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化原理为知识创新提供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8.
知识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福林  李淑萍  宋唯一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60-1464
 为了揭示知识创新规律,依据仿生学原理,采用仿生学演绎与实证研究两种方法,以生物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为原型,类比提出了知识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经实际案例验证,该规律揭示了知识创新规律,并据此建立了知识创新路线图。知识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是指两对知识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互不融合,配子形成时,同一对知识基因各自独立分离,不同对知识基因自由组合。该研究结果突破了现有成果,是破解知识创新规律的新观点,是基于仿生学发现的重要基础理论,适用于知识创新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知识基因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植惠 《情报科学》2003,21(12):1243-1245
本文简述了知识基因理论最新发展动态,提出了知识三体理论、科学发展模型以及知识基因理论在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第十讲知识的遗传运动 前已述及,知识的遗传与变异是知识基因的主要特性之一.两者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截然分开.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知识的遗传与变异分开讨论.本讲主要探索知识的遗传运动.  相似文献   

12.
第五讲知识的繁衍表(下) 2.3.2持续的生成能力知识繁衍表除具有容纳追踪知识基因的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自我生成能力,这是该表的一大特点.表中的每一格位,根据需要通过父本面和母本域的细化,可扩展,将所要求数量的有关知识基因容纳进去.  相似文献   

13.
知识基因理论的由来、基本内容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知识基因理论产生的背景 知识基因理论,作为一条研究知识的学术路线被提出绝非偶然,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这里不妨摘引瑞士著名哲学家G.艾赫尔别格在<人和技术>一书中的一段精彩的描述[1]:  相似文献   

14.
第六讲知识基因原理在情报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情报分析研究是我国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报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自1958年以来,我国各级情报机构陆续开展了国内外科技动态等情报的分析与综合,后来发展成为辅助领导决策的情报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知识创造的本质和规律,采用二分法将新达尔文主义和拉马克主义两种观点予以融合。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进化原理,围绕知识的类基因特性对知识基因、知识进化的选择、重组和变异以及知识进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纯粹的知识创造主要是新达尔文式的演化,体现知识创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相对应地,知识的复制、流动等过程则具有更多的拉马克现象,带有明确的指向且结果可以被预测。知识基因的选择、重组和变异是知识得以被创造的根本原因。知识创造的方向受到环境的影响,知识创造的动力源于知识主体对环境的学习,新知识能够对环境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16.
知识基因探索(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九讲科学学科 什么是科学学科?关于科学学科的定义,目前尚不规范.在英语中大都以Subject表示,指学问或知识的一个分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科学学科解释为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等.这些门类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组织性.我们有时把科学学科称为知识器官,是因为它由知识细胞组合而成.本节将介绍科学学科的特性、成熟的判据及其主导、当采和回采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如何从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过程中发现技术机会,预测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组合关系,对企业进行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现有研究仅从本领域识别技术机会以及传统外推方法预测结果局限性、数据时滞导致的结果失准等问题,提出以功能需求为导向,在广泛获取多领域技术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实现面向未来的技术融合机会研究,并建立了系统的知识基因视角下的技术融合机会研究框架,提高了技术机会发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采用结构主题模型(structural topic model,STM)方法从在线评论中提取产品功能需求,作为技术基因表达的性状特征;其次,将主—谓—宾(subject-action-object,SAO)短语与技术—关系—技术(technology-relationship-technology,TRT)短语语义分析方法相结合,从专利中提取多领域技术基因,获取技术基因特征要素并完成基因库构建;最后,采用STM方法识别专利中具有融合倾向的技术类别,将其与基因库中的技术要素进行比对,结合专家知识从基因库中筛选具有融合倾向且具有表达为产品性状特征潜力的目的基因,作为潜在技术融合机会,并将目的基因与产品原有技术方案融合,验证技术融合机会。以老年智能可穿戴式跌倒报警产品为研究对象挖掘出85个具有融合前景的目的基因,即85个技术融合机会,结果表明,知识基因的引入提高了技术融合创新过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预测结果更精准。  相似文献   

18.
侯玥然  闵超 《情报科学》2021,39(9):42-49
【目的/意义】从微观层面研究科学文献中的知识扩散过程,对深入理解科学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以“知识基因”作为文献中知识片段的具象刻画,以“本体(ontology)”研究领域为对象,采用一种基于 引用过程的知识基因提取方法提取科学文献中的知识基因,并从知识基因、文献、学科三个层面,由微观到宏观探 讨了知识的产生、扩散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知识基因间的扩散能力差距不断拉大,新产生 的知识基因在向“少而精”的方向发展;文献间的知识基因含量和知识基因扩散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涉及“本 体”研究的核心学科之间,存在以计算机科学为中心和以生物工程学、应用微生物学为中心的两个知识基因扩散特 征相异的集团。【创新/局限】将观测知识扩散的视角下移至知识基因,从一种更精确的微观角度追踪知识扩散和知 识体系构建过程。但目前的研究尚未涉及文法、结构等隐形知识基因的形成与扩散。  相似文献   

19.
知识基因探索(十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第十二讲知识进化机制及其规律 知识的遗传与变异是知识进化的表现.人类如果没有知识的变异,总在原地踏地,也不会出现今日之繁荣.任何事物都有来龙去脉,今日有昨日的踪迹,明日有今日的影子.继承与发展,遗传与变异,似乎是世界万物进化的一条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科研人员摄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不论信息如何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抓住知识基因的进化过程(科技创新路径)寻找有价值知识,极大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方法/过程]在前期充分辨析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基础上,根据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特征将科技文献知识基因分为通用知识基因与特定知识基因两种类型。提出利用知识基因表征科技创新路径的节点,根据知识流动的特点,将科技创新路径划分为基于知识基因扩散与知识基因流动的科技创新路径。通过计算知识基因之间遗传或变异的关系,嫁接引用路径构建出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并通过知识基因间的连线实现可视化表达。[结果/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实验证明,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能够从科技文献核心知识价值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直观地展示出科技创新发展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