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体由于各部份温度不同而引起流动并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对流。对流是一种宏观现象,然而一些流体,象空气无色无味,其对流的过程不易观察。为此,我们设计了空气对流实验器。现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仪器的结构 首先应将不易观察的对流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具体现象。因此,我们是采用蜡烛的燃烧与熄灭这一具体现象来进行的。其次,还应通过不同的条件组合,造成不同的对流条件,让学生来观察对流现象。 仪器结构,如图所示。玻璃管的直径约  相似文献   

2.
对流是一种宏观现象,然而一些流体,如空气,因它无色无味,所以对流现象不易观察。我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空气对流实验装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四年级“加热和传热”一课中 ,“水的传热”这一知识点 ,通过教师演示加热方框形玻璃管来得出水是靠对流方式把热传播开来的。这样的实验简单 ,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 ,只看演示实验印象不深 ,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首先学生通过实验(图 1 ) :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 ,下部手拿的地方却不烫 ,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图 1 接着 ,研究水是怎样传热的呢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图 2 ) ,加热烧杯中的水 ,观察。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水的流动 ,在加热过程中 ,往水中放入…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电场对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作用,并且采用激光全息实时干涉法观察和记录流体的温度场。实验表明:当电压为10KV时,(平均换热系数)可增大2.62倍。本文还分析了电场增强自然对流换热的机理,并根据相似理论得到电场增强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最后讨论电极的几何形状对强化传热的影响,采用改进型电极发现换热效果进一步提高。当电压为10KV时,电极采用钉钯形,可增大3.42倍,电极采用钉板形,可增大3.95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做扩散和对流实验,按课文所介绍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做,效果不佳,操作麻烦,花时太多。因硫酸铜和高锰酸钾的密度都比水的密度大,致使硫酸铜或高锰酸钾自进入水面直至下沉到瓶底的全过程中会不断地溶解扩散,从而出现了与对流规律相矛盾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异向思维,对对流现象产生了误解。现利用高锰酸钾对“对流”现象实验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借助化学仪器改进对流实验的原因,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其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几则实验改进江西省赣州市南外小学郑奕财一、液体热对流实验热在液体中的传递主要靠对流。为了能直观、形象地观察热对流现象,我们对液体热对流实验方法改进如下:取一只透明的矿泉水瓶,装上大半瓶清水,再倒入适量的锯末,将一只盛麦乳精的马口铁罐头盒的盒盖拿掉,在...  相似文献   

8.
对于给定的热电制冷器,影响其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冷热端强化散热方式。以实验的方式就散热端、散冷端分别在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状态下,散热器、散冷器及制冷空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热端自然对流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持续上升,散冷器的相对温度先下降到最低值然后上升。在实验进行到600 s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为26.05℃,散冷器的相对温度为-3.97℃。热端强制对流使散热器和散冷器相对温度分别稳定在3.20℃和-20.00℃。热端散热风量为最佳值时,散热风扇和热电制冷器的输入功耗和为极小值,此时热电制冷器综合能效最佳。冷端强制对流时,散冷器与制冷空间最大温差由冷端自然对流状态时的7℃降低至2℃,实现制冷空间温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底油气管道的散热问题搭建水平气液两相段塞流换热实验装置。研究冷却液温度4℃条件下无相变冷却过程段塞流的换热特性。实验中采用双平行电导探针、热电偶、热电堆等多种测量手段对冷却条件下段塞流的流动和传热参数进行测量。给出对流换热系数与流动界面分布参数变化规律,表明管道上下壁面由于传热不均存在显著的温差。结果还表明,段塞流对流换热系数受气相表观流速影响较小,流体与下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明显强于与上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0.
应用移动热源法求解了对流换热条件下球体内具有明显相变界面的固液相变问题,分析了球体半径、相变材料潜热、外界对流换热条件对相变过程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实际相变过程存在的变对流边界条件,构造了一实用解法.为求解相变问题的数值方法提供了一校核其可靠性的新途径,还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相互比较的数据.该方法及其结果对相变材料的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测量微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并解决沿微管轴向导热对微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本文首次把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方法引入到微尺度实验中。本次研究搭建了能够进行气体、液体流动与换热的微流动实验台,用蒸馏水作为工质,采用红外成像仪加专用红外放大镜头对微型钢管表面温度场作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在Re数不变时,不同加热功率下内直径为168µm和外直径为406µm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图,进而能得到了沿轴向温度对沿轴向长度的二次导数。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推导获得了沿轴向的导热对内部对流换热的关系式。实验与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微圆管单相流情况下,其轴向的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同时注重实验效果和学生的观察效果。但义务教材中有些实验,有的陈旧、滞后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核聚变装置限制器有效地屏蔽来自器壁的杂质,排出来自中心等离子体的粒子流和热流。液态金属可以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液态金属具有导热性强、液相温度范围大和易于补充等特性,是未来聚变反应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主要备选材料之一。限制器的不同位置存在较大的温差,在表面张力驱动下液态金属自由表面形成热毛细对流。该热毛细对流受到聚变堆强磁场的影响。通过建立导电流体自由表面热毛细对流实验系统获得可视化的实验结果,研究温差变化和强磁场参数对导电流体自由表面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规律,深入分析该过程对液态金属在未来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空气对流瓶     
自然第三册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文,在做空气流动成风的实验时,要用到空气对流箱(图1)。 这种空气对流箱是用有机塑料做的,价高且受热易变形,磨擦后清晰度降低。购买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第七册《风》一文 ,是该册“空气”单位的重点 ,要求学生认识风的成因。在能力培养方面 ,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教材中实验所用的长方体的透明实验箱 ,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只是农村学校一般难以准备有这么多的实验箱 ,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的需求。若只是让教师一人演示 ,离讲台较远的学生看不见“风”的流动 ,教学效果差。我在教学本课时 ,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法 ,选用学生喝过的空饮料瓶来做空气对流的实验 ,既解决了实验器材的不足 ,使学生都能看见“风”的流动 ,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实验,能发现自然事物变化的某种规律,获取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小学生对比实验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整体把握,理解教材编排脉络;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材料,完善对比实验设计;需要教师从扶到放,逐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方法的内化,真正使对比实验成为学生科学探究路上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中的观察与实验(四)──观察实验材料及其准备殷志杰一、小学自然教学需要哪些观察实验材料观察、实验活动必须有相应的材料,否则就无法进行。为了便于广大教师准备,现将自然教学中的观察实验所需的基本材料分类排列如下:1.专用仪器(1)物理...  相似文献   

19.
带电粒子是微观粒子,它的运动情况很难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实验来进行直观形象展示。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洛伦兹力的真实存在,有的教师设计了模拟演示实验[1],有的教师进行了此类实验装置的研制[2,3]。这些演示仪各有优缺点。如文献[3]介绍的洛伦兹力宏观演示仪,用门型框  相似文献   

20.
在气体对流的演示实验中,热风轮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实验。是要求学生亲手做一做的小实验。 热风轮的主要部件之一是风车,一般参考资料中介绍的纸制风车使用寿命不长,几乎需要年年制作一次,甚至演示一次制一次,且易烧坏。我们用两个易拉罐制成一套演示空气对流的热风轮装置克服了上述缺点,且制作方法简单易行,现介绍如下: 器材 易拉罐和3mm螺杆(附螺帽)各2个,按扣(掀钮)和大头针各一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