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目前比较盛行“从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的提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从实践经验上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模式各有长短,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容易导致肤浅;从我国现实来说,社会需要的也不全是通才,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由于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来说,宽分类和高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于接受通才教育,窄分类和低模糊容忍性的学生更适合接受专才教育;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要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就业压力,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金字塔教育模式。该模式分为4级结构:基础教育、实务教育、专才教育和精英教育。文章对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不同层面,对理论教育和职业训练、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期寻找一种完善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法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要正确处理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关系.影响法学教育目标实现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主观上法学教育目标不被重视;制度上教育层次、教育形式繁杂无序;教学组织不完全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实现综合性的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适当调整培养模式和学制,完善教学内容,落实实践性教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就业压力.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金字塔教育模式。该模式分为4级结构:基础教育、实务教育、专才教育和精英教育。文章对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不同层面,对理论教育和职业训练、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期寻找一种完善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并根据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实际,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实施"通才+专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着手,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应实施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提出实施"通才+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发展的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教育和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原有单一的专才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我国通才教育的回归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当代通才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既没有完全否定专才教育,又在传统的通才教育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争论中,个性教育成为人们视野中的新潮流。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在知识经济时代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而这种选择就是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与全面素质发展的矛盾统一,它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张扬个性,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通才教育——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翻开人类教育的史册,人们可以发现:古代是靠通才教育取胜的,近代是靠专才教育取胜的,而能取胜于现代的则是靠专才教育基础上的通才教育———这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通才教育向学生提供了合理的知识结构,通才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开展通才教育,我国亦应根据具体国情,走中国式通才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9.
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是存在于当今世界的两种基本教育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种模式中教学过程的比较研究,即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通才教学模式有很多可取之处,专才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前者的优点,从而不断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在摸索中前进,已然成为独立学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体会,从独立学院法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切入,通过对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探讨,试图阐明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就师资建设体系、统一的教材编写、创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就业方向及趋势等几个影响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见解,以求为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罗玉华 《教学研究》2007,(4):315-318
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争论中,个性教育成为人们视野中的新潮流.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在知识经济时代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而这种选择就是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与全面素质发展的矛盾统一,它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张扬个性,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充实办学条件等措施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教界对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是,正确认识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内涵并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应当继续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就几个有关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特定历史时期,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均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条件下的一种本真体现。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狭隘的"专才教育"和单纯的"通才教育"抑或二者之间简单粗糙组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出现了与时代发展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问题,在此种情形下,"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必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关键是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高师院校宜采取以通才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并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高等工程教育实际,研究了工程教育中应统筹兼顾的三方面关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工程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关系;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现行高师课程体系存在课程结构、课程限定比例失调 ;课程内容重专业轻通识 ,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由此出发 ,提出的改革设想是 :科学构架课程体系 ,合理安排课程类别与比例 ;增大教育类课程比重 ,增强师范性 ;增加通识课程比重 ,加强通才教育 ;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 ,重视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8.
模式、理念与方法:对我国国际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划分等决定了其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特殊性,建国后我国国际法学教育长期采用了政治主导型的公法模式,形成了国际法学教育的重公法轻私法、重国内法轻国际法、重理论轻实践的总体格局。国际环境和历史境遇的变化为改革国际法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其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新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的高速化、综合化和异化特点 ,着重阐述了高等教育要实现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梅贻琦的"通才"教育实践,培养出了一批成绩卓越的人才。我国向苏联学习"专才"教育,满足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处理好"通才"与"专才"教育的关系,在专的基础上,加强通识教育,培养既能胜任专业工作,又能自我发展,具有坚实生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