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历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也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教师从来没有受到过特别尊重,仅是在师生关系上有无可争议的权威。究竟怎么看这个问题?不妨历史地考察一下中国古代教师职业的产生及其地位变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建筑成就.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背景和韵意、表现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丛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图书馆》2000,(2):75-77
本文叙述了中国古代丛书的概念、涵盖内容、历史发展过程及各个朝代出现的丛书代表著作.同时指出中国古代丛书在中华典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人类文化,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卫国  陈琪 《图书馆》1991,(6):7-10
近年来,关于目录学的定义尽管仁智互见,但总的趋势是逐步明确的。而古典目录学这一司空见惯的名词究竟作何界定,笔者尚未闻见,为了行文严密起见,文中的古典目录学包含古典目录学理论、古典目录学的历史(即中国古代目录学史)和古典应用目录学三部分。  相似文献   

5.
杨红玉 《兰台世界》2010,(12):59-60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建筑成就。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背景和韵意、表现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重农抑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本世纪经济学界、历史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重农抑商"探讨最多的是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演变和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本文通过纪录片《中国商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商"一字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梁启超当年在谈到中国历史的研究时曾说过,根据中国的历史的发展,研究中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三个阶段。所谓“中国的中国”的研究阶段是指中国的先秦史,  相似文献   

8.
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婚姻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和探究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古代男女间社会关系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13,(10):44-45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全书共三卷,l30万字,上起先秦,下迄明清(1840年前),以历史时代为纲,以重大历史问题为目,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上、中、下三卷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丰富与发展、繁荣与嬗变,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面貌和成就,既从横向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内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声乐史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声乐的艺术发展规律主要体现为中国古代声乐发展的历史分期,进而阐述其发展史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徐怡 《兰台世界》2006,(18):50-52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献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古代官修图书,在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图书文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以官修”的优越性,成为古代文化的主导,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精神。浅析中国古代官修图书的民族文化根源和社会根源,旨在正确认识古代图书文献。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11,(6):55-55
1.《周易与人生》本书从一个当代人的角度看周易,把中国三千年智慧的精髓以当代人的思维方式、解读方式进行理解,在引用古代故事的同时,还举了很多当代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读性强。2.《中国历史与文化》(插图本)古代中国人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无数繁华景致熠熠生辉。本书为我们一一道来,语言力求生动简洁,插入精美图片,便于读者轻松了解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私人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的发展情况,分析秘惜所藏的原因及其利弊,古代私人藏书旋聚旋散、流传有序的规律;论述了古代私人藏书在区域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江浙地区成为全国藏书中心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藏者悟语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爱好收藏并是收藏高手的不乏其人,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是空白。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顶峰,乾隆皇帝是中国地位最高的古陶器鉴赏收藏大家,也是内行的仿古瓷器生产的领导之一。他下旨让唐英等在景德镇烧窑的仿古瓷、创新瓷,至今仍是海内外拍卖行的拍卖主流,就像谈到宋朝书画艺术绝对不能不谈宋徽宗皇帝一样,谈到中国古代陶瓷也绝对不能不谈到乾隆对陶瓷艺术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中国古代藏书学”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括中国古代藏书发展历史,简述了建立“中国古代藏书学”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蒋永福 《图书馆论坛》2020,(2):26-35,44
中国古代无“图书馆”“图书馆学”之名,但有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之实。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是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特定的地域、时域中独立生发出来的,几乎未受异域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显著的历史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把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特征概括为三方面:发展历史上的悠久性和自发性;思维方式上的本体性和价值性;论理方式上的非论证性和非学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那位学者开始,把中国的历史分野定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四个历史阶段。这种划分是不合理的,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为发掘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原创性与民族特色,疏通中国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本文从文献学路径出发,论证了文献学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同一性,并运用文献举证与"知识考古"的方法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由此得出结论: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图书馆学的发生路径是多元的,以西方图书馆学产生之初的特征来评判中国图书馆学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历史错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虽未能在文献公共利用方面建立相应的学说和制度,但以其文献学特质,在阐释文献涵义、文献价值及具体的文献组织与整理活动中呈现出一定的知识论取向,与现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多有契合.这为实现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9.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2,(5):127-128
通古今之变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瞿林东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源向来是我们建设未来社会的有益借鉴,而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探究也自然是此中应有之义。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的一部系统的开创之作,填补了中国古代史学在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空白,由著名史学家、北京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藏书历史中,图书馆不仅将藏书实践作用在现实层面,还将具体文献工作"进之于道",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由此产生。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其理想追求对中国古代人格、社会及生态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