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宗理论是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它既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也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我国传统的全宗理论认为:"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这是档案界目前居统治地位的传统全宗理论的观点,是根据苏联档案界在20年代提出的"莫斯科公式"移植引进的.长期以来,这一观点对档案管理工作实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端控制理论被称为"电子文件时代的新思维".这一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理论正在逐步得到完善,并被许多档案管理者在实践中运用.高校档案工作存在许多问题.档案工作实践迫切需要前端控制理论,因为这一理论的运用,对于提高高校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质量,协调高校档案部门与学校总体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丽娟 《浙江档案》2001,(12):14-15
档案学的学术性,包含着"学"与"术"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关系到档案理论与档案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档案学的学术性,从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学术研究中体现出来.进行学术研究,能促进档案工作经验升华为理论,使档案工作实践与档案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有必要谈谈有关档案学学术研究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档案业务指导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档案业务指导的工作要求是业务指导人员要能指点,善引导.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应当做到"刚柔并济".一、对档案业务指导人员的"刚性要求"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各种新型档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而来,必须在档案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档案理论.这对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档案业务指导工作要更具知识性、前沿性、创新性.为此,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刚性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丁璇 《浙江档案》2005,(11):4-5,33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产生手上世纪中叶,这两种理论的诞生在世界档案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奠定了现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提出后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一理论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不变的信条,学界奉之为圭臬.在欧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成为文件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档案中间保管机构的坚强理论基础.这两种理论都是对档案(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但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将逐一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6.
闫桂芝 《北京档案》2002,(11):24-26
我国目前正处在变革时期,社会发展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较快,客观发展的现实将"缩短档案部门与现行文件的距离"这一沉重的话题摆在了档案工作者面前,它不仅牵涉到档案工作的工作理论、管理体制、工作形式和方法等问题,而且也可以说是对档案工作的一个很大的冲击和挑战.针对这种形势,我们首先要用理论结合当前实践重新认识文件与档案的关系问题,然后结合现代化客观需求研究、确定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体制、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市档案馆新馆的落成,我市的档案事业发生了翻天巨变,档案教育培训工作也取得很大进步,全市档案人员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崭新的问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档案局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理论.这是档案事业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是促进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建立一支与实施"两个体系"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档案工作者队伍.但由于传统档案教育观念和职业培训模式的影响,和全国一样我市现行的许多教育培训手段及方式方法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档案教育培训工作难以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论档案鉴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档案鉴定对档案学专业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已经验证了美国档案学者梅纳德·丁·布里奇福特的这一精辟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档案管理理论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基本思想,即"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起点".那么,这种思想是否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呢?是否有利于我国档案工作质量的提高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管孔之见,不当之处,望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第3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了刘东斌同志所著论档案室立卷>一文.文中称:"立卷工作对于档案工作来说不仅仅是基础工作,而且是关乎档案工作生命攸关的工作,立卷工作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命运";①"对于档案部门来说,立卷工作就是档案工作之'本',档案工作之源',没有立卷就谈不上档案工作":②我国经典的档案学理论认为:"并非一切文件都需要和可能成为档案.  相似文献   

11.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经中国化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该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笔者在1996年至1999年,曾陆续发表了5篇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文章①.由于笔者的观点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因而很自然地就被概括为"反对论"②.其实,笔者的本意并非是要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只是认为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符合我国档案工作的实际,我们对这一理论不应作过高的评价.后来,由于档案学界有较多的学者认同并肯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肯定论"无疑占了上风.档案学界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争论也渐渐平息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争论获得了真正的解决.纵观争论,笔者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学院派的档案学者倾向于肯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从事档案实际工作的研究者则倾向于否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近来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获得了进入中国档案学领域的入场券并占有了一席之地","完成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土化的过程"③.笔者不禁要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真的已经中国化了吗?  相似文献   

12.
对10年来,档案界"长尾理论"在档案工作中的适用范围与适用方面、运用思路、实现途径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长尾理论"遇冷的原因分析与思考,认为:档案并不是商品;档案被利用(档案的使用价值)与商品售卖给消费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档案工作行为不同于商业行为.总之,"长尾理论"并不适用于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3.
档案安全问题在档案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档案安全这一主题,也早已经摆到了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10年的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档案安全工作在观念和理论创新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同时,也给档案学者以及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什么建设档案安全体系?怎样建设全面、系统、科学的档案安全体系?如何以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全新理念去重新审视档案安全工作的发展,发现不足,完善自身?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系统地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的构建研究 周耀林、赵跃在《档案学研究》2016年第4期撰文,通过"一个逻辑起点"两条明晰主线"三个基本环节"六大结构板块"多维立体结构"的系统分析以及"十个核心内容"的重点解读,构建起一个初步的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作者指出,当前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中面临着档案安全风险更加复杂化、档案安全管理重心在转移、档案安全管理的边界在拓展等诸多难题.面对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必须有新的理论、思想指导当前的档案安全管理实践,档案安全体系理论需要系统化.作者提出,档案安全体系理论赖以建立起来的逻辑起点是档案的安全问题;建立档案安全体系,必须立足于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两个层面,这是国家档案局所指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两个维度.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档案,都存在档案形成前、形成中和形成后三个基本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档案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这在构建档案安全体系时也是需要考虑的.作者通过对当前档案安全体系实践与研究成果的综合把握,认为可以将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归结为本体论、风险论、灾害论、技术论、管理论、文件论这六大基本模块,这是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作者还指出,档案安全体系理论的建立不是一个单纯的平面的结构,而是一种立体化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档案理论认识与档案工作实践是一对辩证关系.处理好这一关系,对于做好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件还是档案?——为records正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岚 《档案学研究》2009,23(5):13-1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档案界越来越多地出现以"文件"来解释档案工作.如:文件生命周期、文件连续体理论被称为档案学基本理论;文件管理及元数据国际标准将采用为国家档案工作标准;很多学者还认为国外没有电子档案、只有电子文件等.实际上这些以"文件"入主"档案"工作的困惑,都源于档案界多年来对records翻译、使用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数码照片档案真伪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刚 《北京档案》2006,(12):22-23
近年来,数码照相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数码照片档案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价值日渐突出,数码照片档案实际上已成为现代馆藏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档案真伪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档案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数码照片档案真伪鉴定也是如此.然而,长期以来重馆藏轻鉴定的陈旧观念的影响,使数码照片档案的真伪鉴定工作,至今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数码照片档案是现代数码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对于数码照片档案真伪鉴定的技能和方法,我们研究和掌握的还非常有限,基本处于探索阶段,这也是数码照片档案的真伪鉴定工作难于真正全面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试从数码照片档案真伪鉴定工作中的"为什么"、"由谁"、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进行真伪鉴定等几个重要问题作一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档案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关系到其作用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对档案法的操作性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是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档案工作法制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 1研究说明 1.1样本来源.自1989年张世诚先生在《档案工作》上发表的《对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文中首次提及档案法的操作性问题后,到2012年10月,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档案法"和"操作性"为检索词,分别对"主题"项和"全文"项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18篇文献,占同期7386篇主题中提及"档案法"文献的7%.本文将这518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19.
白巍 《北京档案》2001,(10):28-29
立卷是将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按形成规律和内在联系,分门别类组成基本保管单位的一项工作,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之一,同时,立卷工作做得好坏,案卷质量如何,多年来也被档案界认为是衡量档案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于是,一些档案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做好立卷工作.然而,这一复杂、繁琐的工作却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使一些档案人员"怨声载道",甚至"深恶痛绝".为此,从事档案理论研究的工作者和从事立卷的实际工作者一直都在总结立卷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尝试着改革,提出了"四分四注意"、"一事一卷"等思路和做法,但是,这些方法大都是在"六个特征"立卷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善和部分简化,与其说是改革,不如称"改良"更为贴切,立卷改革依旧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20.
荣誉案浅述     
一、"荣誉档案"的含义 从群体角度讲,"荣誉档案"是"公共档案"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每年或不定期要进行先进评比表彰、奖励工作,而这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资料,正是"文书档案"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