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不同课程伴随学科的分化与综合而交叉融合形成课程群,使得原本独立的课程与课程群内其他相关课程形成一种新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建设好课程群,实现“一荣俱荣”的协同进化,成为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自身既具有综合性特征,又与摄影、摄像、多媒体设计等其他课程紧密关联而构成课程群.因此,从课程群协同进化的视野来分析《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论文从为什么、是什么与怎么做三方面探讨《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何通过协同进化促进竞争、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2.
赵慧臣  何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4-68,58
伴随不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不同课程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反思目前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可以发现:已经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关注课程体系问题;注重课程模块的组合,课程关系有待强化;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学习应用有待提高。从理论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以协同进化为内在目的,以优势互补为重要方式,以竞争升华为路径选择。在实践开展中,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面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引领课程群建设;应用协同理论,指导课程群建设;构建互补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3.
课程群建设可通过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发挥整体的教学效益;但课程群的组建在专业之间、课程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依据《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的知识领域、知识点对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校的特点、师资,列出相关课程的设置.按照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动机和思路,分析了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群内课程的协同进化,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协同视野下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当今高校颇为关注的话题。该文通过课程群及划分、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基本思想、知识结构与价值取向等层面介绍了课程群及其建设构思绪,分析了信管课程协同整合的效用定位、信管人才培养模块、信管类关键课程间协同整合,同时详述了提升实践应用创新能力的构思、优化融含课程群机制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中心的协同机制,从深化优秀人才教育下专业基础课程群实践环节整合、立足三性实验深化专业课程群实践环节建设、提升人才培养中程群下实践环节应用性效用、强化专业课程间知识点的协同整合、实施了卓越教育的校企合作机制多个分支阐述了强化课题实践环节的协同整合效用等。  相似文献   

5.
从专业群的视域探讨“三教”改革、守正创新思维和协同育人观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专业群课程思政需要围绕群特点在进行总体设计、思政主线清晰的基础上,强调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明确以协同育人的机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结论对专业群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是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并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多方协同育人。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为研究对象,以构建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目标为导向,通过探究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思想政治育人的体制机制,建立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路线图,明确研究路径。探讨开展课程思政的多种创新方法和途径,以形成材料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新师范背景下实现“三全”育人格局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当前,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推进存在三大主要问题,即由于非异质空间导致的趋同进化、因为生硬植入引起的教学生态侵害和源于功能生态位重叠造成的系统功能局限。课程思政“课程群”建设,面对教学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与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课程思政的专业特性生长;能够扩大课程思政元素“基因库”,保障思政生长点的多端性,强化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本源性联系,有利于课程思政的自然生发;使课程群落功能生态位布局合理,发挥协同效应,有利于发挥课程系统的整全思政功能。构建由优势型课程、关键型课程、亚优势与建群型课程、伴生、偶见及冗余型课程组成的课程群,是消解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推进存在问题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Z省10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大学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查高校内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规模及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治理结构呈现出三大特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涉及党、政、学、群四类机构;治理主体间存在以党政机构主导的多主体协同联系;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分布具有异质性且与办学层次相关。  相似文献   

9.
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极其重要,通过调研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系与区别,阐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从艺术院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入手,系统梳理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优势和不足。立足现实,提出艺术院校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对策,以期为艺术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湘文化通论课程教学在总体思路上要突出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湖湘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和湖湘精英人物三个要点,在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坚持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和报效祖国的豪情。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并未形成相融合的体系,对采矿工程专业煤矿地质学课程群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筛选、整合,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以“金课”及翻转课堂建设为抓手,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实践案例,对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建设适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群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课改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动力、途径、内容,进而提出改革课程体系的内涵、构架、步骤,以及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研究课改就是对贯穿整个高职教育培养过程的核心———"课程"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将传统理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与前沿科学动态研究、实践工程案例分析等手段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研究型课题讨论、案例型分析设计、团队学习等创新型教学新思路及新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浙江省部分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领域的划分、课程的目标体系、目标统领内容的做法、教学建议、学习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发展。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对影响其教学过程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情况提出建议,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研究生教育和"最优控制"课程的特点探讨课程建设和改革,提出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资源体系、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方法等核心内容的建设方法。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使课程学习与科研相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通信工程专业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明确通信工程专业进行信号处理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并以通信工程专业信号处理课程群设置为例,针对该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方案,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剖析基于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对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实验选择了宜春学院体育学院2012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比分析两个班级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课程学习成绩、课堂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探讨网络资源平台环境下课程教与学创新模式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试前两个班级对运动生理学知识了解较少,整体感觉课程难度较大,初期的测试结果也较为一致,但随着网络资源平台的利用,实验班中期和末期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成绩,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同学,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期末成绩较对照班好。因此,采取网络资源平台教与学创新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课余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作者在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从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学生能力确定研究课题,实施网络化教学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课程改革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药理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要开展健康意识、职业道德、关爱病患、科学精神及终身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教研组教师从改革“药理学”课程建设内容、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及优化课程考核方法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