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弱电工程类专业如何有效开展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是专业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文章以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为例,从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考核、校内工学结合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与运行等方面论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的理念、思路与内容。  相似文献   

2.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认识不到位和实践层面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上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整体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创设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在完成任务中完成学习;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工学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只有坚持工学结合办学思路,打造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必须实施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精髓是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4.
扩展工学结合内涵,不再将工学结合中的"工"限定为"有报酬的实际工作",而泛指一切工作,工学结合的内容和方式就丰富多彩了。工学结合的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和方面;工学结合的方式有校企联姻共建基地、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产教合一校企合作以企导学、工学结合课程课堂教学等,其中工学结合课程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寻找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请企业进校园联合办学,逐步建立电子商务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通过有机的工学融合,以旅游应用方向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办学为试点,创建"工学同步,相互照应;实践引导,理论深化;立足应用,兼顾发展"的工学结合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工学结合,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是通过发挥高职院校与实际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共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风险性的特点。由于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工学结合机制的缺失,致使我国高职教育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要以各级政府为主导,构建工学结合的社会体系;以行业协会为依托,构建工学结合的保障机制;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构建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属性的本质要求,也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识。教育部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发我们积极探索国内外的工学结合模式。从国外成功的模式来看,大多是以企业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位,而国内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各种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分析,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本文以上海商学院饭店管理专业为案例,提出了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模式的3个“三”:“三部曲”前期准备,形成“工学结合”;“三维度”强化实践教学,体现“工学结合”特点;“三方共赢”,促进“工学结合”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与轨道交通发展紧密结合;应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方式;应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应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训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构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实践型、技能型经管类人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需求预测研究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践行工学结合的背景,并从模块化课程设置、Moodle思想架构技能包、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探究践行工学结合的教改推演过程。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实施需要以校企深度合作为支撑,目前在支持系统方面存在学校吸引力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和政府调控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效运行机制的对策:以政策法规为支撑点建立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以合作双赢为结合点建立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系统、以集团化运作为着力点建立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斌 《教育探索》2008,(3):77-78
高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工学结合主体的多元性为前提,从工学结合的特征出发,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是在内容上实现工学全方位的结合,在时间上实现工学机动灵活的结合,在实践岗位上实现工学有针对性的结合,在教学管理上实现工学有弹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市场为中心,改革调整开考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专业考试计划;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深刻领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类专业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课程的建设标准;以工学为一体,架构课程的教学途径;以能力为本位,导入理论教学;以技能训练为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吴静 《现代企业教育》2011,(14):224-225
工学结合是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论述了以企业为主导学生主体的工学结合和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主体的工学结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阐述了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实践,并指出在双赢基础上的工学结合方可长期维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医药人才模式.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开发能力本位课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建立多元化生产实训、实习基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的构建思路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阳丽 《教育探索》2008,(10):46-47
校企(行)合作开发与实施工学结合课程,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工学结合课程的成功经验,可以按以下思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一要坚持系统性,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的整体方案;二要坚持开放性,校企(行)合作开发与实施课程;三要坚持实践性,形成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方案。具体实现路径,一是紧贴企业需要,二是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三是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四是以完成企业具体项目和任务为切入点,实施工学结合。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应与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既要体现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共性,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要体现职业化、地域化、短周期等特色,在日常教育中践行工学结合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要以校内服务为平台、以红色资源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在服务教育中践行工学结合的党员教育培养;依托校企合作探索党员培养委托模式、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完善顶岗学生考核管理,进而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丰富党员培养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工学结合是必由途径,是职业教育彰显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的背景、意义,重点介绍了我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并指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