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敦煌写本《辞娘赞》,又叫《好住娘》,它是一种敦煌民间小调。内容是写出家当和尚的人辞别家中的父母兄弟时演唱的歌词,由于它是有说有唱的,带有明显的说唱性,所以佰二七一三标题是《辞娘赞说言》,所谓“说言”,就是带说白的歌词。但是,现在  相似文献   

2.
"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  相似文献   

3.
李子平 《考试周刊》2011,(59):202-202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拒绝平庸》,《和尚指点馘家》获满分。写的是一位画家觉得自己画的画太平庸,向寺庙里的和尚请教。和尚把画家带到屋外的油菜花地,画家见此美景,画了一幅画.但感觉很平常。于是和尚让他把眼睛闭起来,这时画家听到了蜜蜂嗡嗡声,闻到了油菜花阵阵香味,感觉到了自然界春天的气息.然后再画,第二幅画就出色多了。这件事让画家感觉到拒绝平庸的办法就是用心。画画尚且如此,那教育孩子更应该用心。  相似文献   

4.
一字师     
娄颖波 《现代语文》2004,(11):40-40
“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老师经常问:"长大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当时的标准答案是警察、医生、科学家等。我最初的回答是:"和尚。"和尚在我幼小心灵里的形象实在太高大了,主要是因为电影《少林寺》。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偷偷去电影院反复看《少林寺》,动作和台词我都记得很清楚。还有一首歌曲更加坚定了我对和尚的崇拜,因为第一句歌词就是:"和尚只在我梦萦。"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唱的不是"和尚",是"河山"。所以,我的第一个爱好是武术。那时候有一本杂志叫《武  相似文献   

6.
《捞铁牛》是“九义”课本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第三小节,写宋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为捞铁牛所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章《醉翁亭记》。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8.
一字之师     
语出《唐诗纪事》。唐朝有个和尚叫齐己爱好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叫《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请教朋友郑谷。  相似文献   

9.
一字之师     
唐朝有个和尚叫齐己,他很爱写诗。有一次,他看见在风雪严寒的冬天里,梅花竟然开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五律《早梅》:  相似文献   

10.
天地禅院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纸。 "怎幺啦?"老和尚问。 "写不好。" 老和尚捡起几张看了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 "我就是觉得不好。" 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  相似文献   

11.
论"华语"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汉语“有多种名称,人们对此认识不一.目前“华语“这一名称正在崛起.这一命名既符合命名传统,又有历史基础,更有现实的需求.“华语“使用量上升不意味着“汉语“会被取代.明确“华语“的内涵对于汉语的传播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说"葉子"     
根据汉语文献以及民族语文的材料,运用“语义场—词族—词”三级比较法,对汉语核心词“葉”的早期音义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谈"囧"     
"囧"作为汉字中的一员,以象形为构字法,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网络文化中的"囧"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汉字,它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表情符号相比也有许多差异。"囧"是出现在网络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奇特的符号,关于它的许多问题还值得继续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幽默"论     
幽默是化忧为喜的催化剂,是保持心理机制平衡的稳压器,是人类高度精神文明的轻柔乐章。幽默的基础是文化。幽默的“表面”并不光滑,它同诙谐和讽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建构幽默是有条件的,应从个性、知识和睿智三个方面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15.
论"字"     
字是语言单位的书写符号,是一切文字系统共有的基本单位,独立性、整体性、合成性和定型性是其共性;表示的语言单位不同、由字母或字根构成、构成元素多少和排列方式不同、形体长短等等是其个性。拼音文字的字不仅可以与汉字进行比较,而且通过比较可以揭示不同文字系统的性质和特点。拼音文字的字与汉字不相当、拼音文字的字是字母、是词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一部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超然物外的人生观,潇洒悠然的处世态度,构成古代知识分子维护人格尊严的一道精神防线。而庄子用以承载其思想的语言也极具艺术魅力。本文拟对《庄子》"三言"中尚无定论的"卮言"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说"打造"     
“打造”的搭配对象不断地逐步泛化,开始是金属器物,再到一般具体物,再到用具体物对抽象物做的比喻,然后就进入抽象物为主的时期。“打造”被我们赋予了“精心加工,追求精品”的内涵,已由原来的中性词转变为褒义词。“打造“词义、新用法的出现与流行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汉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正点”一词广泛流行,衍生出许多新义。作形容词时,其语义特征为[+符合某种标准][±带有轻松、戏谑、调侃语气];作名词时具“重点、要点”义。除概念义外,其色彩义也有所变化。“正点”的流行及其语义变化有着社会、语言使用者以及语言自身等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说"秀"     
近年来,外来词“秀”在新闻媒体中频繁出现,使用上却颇为混乱。本在考察大量语言实例的基础上,从外来词“秀”的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并就媒体热衷于使用外来词“秀”的原因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0.
说“打砖”     
“打砖”一词系明清俗语,令人对其意义的理解,存在失误.其义并非指打制砖瓦之类的建筑材料,而是乞丐行乞的一种手段.乞丐一边手持砖块在前胸后背敲打,一边哀告求食或唱曲儿,以博得路人的怜悯,从而求取食物.“打砖”的现象从近代至今天,一直没有绝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