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卡夫卡自身的犹太身份以及布罗德的神学诠释使得学界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与犹太教的联系上,遮蔽了犹太传统衰落以及卡夫卡自身古老记忆遗忘的现实表征。通过梳理《审判》中约瑟夫·K.由审判感知罪恶、由罪恶走向救赎的逻辑线索,分析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的有关种族/身份、圣言/法律、神圣/世俗三对矛盾的复杂关联,或能窥见卡夫卡隐藏在“犹太性”中的“非犹太”特征及其以“非犹太”为参照的“犹太性”内涵,并由此进一步揭示卡夫卡寻找文化记忆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3.
田继云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2):86-87,102
对卡夫卡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侧重研究其作品中的“异化”世界及荒诞主题。但笔者认为,卡夫卡的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通过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情书、小说等来分析卡夫卡对祖国和犹太人民的爱,对写作的爱以及对未婚妻和家人的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透视他与众不同的民族情结。卡夫卡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甚至他对自己的犹太民族的情感也是复杂的。在小说中,他一方面极力回避“犹太人”的字样,另一方面又对犹太民族的生存境遇表现出深切的关注。犹太情结,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犹太人的卡夫卡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特殊标记。  相似文献   

5.
在《城堡》中,卡夫卡着重描写了两个人,K和阿玛利亚,这两人正好代表了卡夫卡在生活中的双重性格,而这双重性格的形成又是与卡夫卡的犹太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王晶 《林区教学》2011,(9):32-33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他的早期作品《波特诺伊的怨诉》不仅体现了罗斯后来的创作主题和多变的叙述手法,而且因其对犹太生活的真实刻画,而引发了犹太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争议,从而影响到罗斯的后期创作。小说《波特诺伊的怨诉》中流露出明显的“叛逆”意识,通过对各种“叛逆”形式的描述,指出“叛逆”的意义在于揭示犹太文化的阴暗面,进而促进犹太文化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孔艺霖  梁艳 《英语广场》2023,(22):72-75
美国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所著的短篇小说集《魔桶》生动地描写出了在美犹太人遭遇的种种困境。由于马拉默德身份的特殊性,其短篇小说集《魔桶》中处处体现着犹太文化和犹太传统。本文从“同情与宽恕”“受难与救赎”和“犹太身份认同”三个方面来解读《魔桶》,以期使读者更好地了解马拉默德的犹太情结以及他对世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伯纳得·马拉默德被公认为“犹太性”最浓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为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另一侧面,即犹太婚姻家庭观的角度,结合他的三篇佳作《店员》、《基辅怨》和《杜宾的生活》,分析作家创作过程中对犹太民族传统婚姻观的看法和态度,揭示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辛格在小说创作中潜心关注Schlemil文学典型,以“犹太幽默”的审美态度,突出泛悲剧感和可笑性,这实际上是对犹太传统文化的审视和反思,折射出“犹太幽默”的特殊文化内涵和意义:辛格的叙事文本完成了对其民族伦理道德和文化心态以及处世哲学的悲剧人格的透析,又构成一种超越其上的嘲解;而“犹太幽默”的别题意义和深层价值,则体现为现代幽默精神的“类自嘲”。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作为犹太裔作家,深受犹太教经典《圣经》的影响。通过对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乡村医生》的解读,分析了其中所隐喻的“救赎”命题,并以历史的观点讽喻了“救赎者”和“被拯救者”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展现出卡夫卡对西方现代人宗教信仰问题的拷问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乡村医生》是一个关于救赎的寓言,从中表达了卡夫卡对于犹太宗教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本文通过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和北村的长篇小说《施洗的河》两个文本中所表现的人物在面对原罪时的人生姿态对比,认识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圣经》中的伊甸神话对犹太作家卡夫卡有着深刻影响.其小说即是对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因后人类命运的思考。这可从人物的违禁、罪感及受到的驱逐、死亡等惩罚中得到印证。上帝与人的关系是卡夫卡思考的重心。在二者间存有鸿沟的情况下,他推崇信仰方式的个性化,即走向上帝的救赎之路。卡夫卡有着较强的宗教意识。不从宗教角度出发我们将难以读懂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宗教性是犹太民族的显著特性。犹太民族的宗教性首先体现在犹太人的宗教性,即犹太教与犹太人相统一;其次是犹太人的国家、民族、伦理观念等的宗教性;第三是犹太人日常生活的宗教性;第四是其文化典籍、民族节日等犹太文化也具有宗教性。不仅如此,在犹太人身份、地域观念、宗教经典等方面,犹太民族的宗教性还具有等级性。犹太民族宗教性的形成既有内部原因——犹太人与犹太教的统一性、同源性以及犹太民族的传统观念,也有外部原因一一外来民族的长期压迫。  相似文献   

14.
《原罪》中的作品大多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题材选择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三维构向,并表现出对形成“革”灾难原因的思考,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和深度。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卡夫卡在当代中国具有如此广泛的读和深远的影响?为什么不少中国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认作“知音”?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卡夫卡非常向往和钟情于中国化,他声称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化的影响,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这座新的“长城”使中国读既感到非常熟悉,又感到非常陌生、震惊。中国读终于从卡夫卡那里获得了他们早已忘却、但却非常渴望重新获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评论界普遍关注艾.辛格长篇小说中男性“忏悔者”形象,肯定了这个模式化的角色对凸现小说“背弃?回归”主题模式的同构性意义,并高度评价了辛格为捍卫犹太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然而,在辛格的长篇小说中,女性人物往往被扭曲和异化,极少得到正面关照。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作者肆意将女性人物扁平化,将丑陋、愚蠢、冷酷、贪婪、放荡等品性浓缩到她们身上。这样,男性主人公与女性人物的各种关系,隐喻了他曾经被诱惑,然而最终能够顿悟自救,浮出世俗欲望的层面,完成信仰的回归。这种彰显男性主人公弃恶从善,浪子回头的叙事策略充分暴露了作者隐匿的男性立场。这种男性叙事话语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它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十分强调身份意识(契约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犹太传统文化本身就呈现出典型的男性色彩。透过辛格的男性创作立场,我们捕捉到小说中渗透的犹太文化元素,也感触到辛格这位“最后的犹太作家”对犹太传统男性文化的独特承袭。  相似文献   

17.
The typical Jewish child's Jewish education ends with his or her Bar or Bat Mitzvah which, more than likely, focused on the acquisition of practical synagogue skills. As they grow older, these young Jewish adults will more than likely learn far more about Christianity, Islam, Buddhism, and other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s whereas they will still only have a simplistic, child's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religious tradition. As a result, most young Jews today possess only 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Judaism which cannot possibly compete for their spiritual loyalty or serve as a focus for future study.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文坛“怪才”卡夫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作为一位西方作家,他对中国文化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这可以从卡夫卡的日记、书信及谈话中清晰地看到,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宗璞、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言语中都表达过深受卡夫卡影响之意,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罗斯是近年来引起国内外评论家热烈议论的一位美国犹太作家。1959年,他因一部短篇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而声名鹊起。《犹太人的改宗》便是其中一篇。历来对其评论多集中于作品的犹太性、作家的反叛等方面。而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解读这部作品,我们会更加清晰地看到作者反叛的背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