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尽管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但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能作文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最终达到“自能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呢?我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指导学生分组自改作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主要的举措:(一)示范引路,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步骤、方法现代教学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它有赖于教师正确的示范、启发、引导,以达到能真正独立策划学习过…  相似文献   

2.
许东慧 《教育导刊》2001,(15):93-94
传统的作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作教学,尽管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但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能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最终达到“自能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呢?我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指导学生分组自改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主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一、高中生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习题“式的教学,有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命题→指导(或有或无)→写作→批改→讲评,即由教师布置→道作文题,稍作指导或干脆不作指导,学生埋头构思写作,然后教师批改,最后讲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其中固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被动陛.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写什么是被动的,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通过教师讲评而被动接受的,这样训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二是简单化.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三是局限性,学生只顾埋头写作,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学习,不能开拓视野,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 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是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相悖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发现文中错误 ,常常喜欢用红笔刀砍斧削 ,改得满纸通红。但事与愿违 ,往往是教师认真批改 ,学生马虎地看。学生的作文能力总是得不到明显的提高 ,甚至下次作文仍然重犯上次作文的错误。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指导作文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改上。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 ,可以提高语感水平 ,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 ,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真正达到“自能读书 ,不待教师教 ;自能作文 ,不待教师改”(叶圣陶语 )的境地。笔者认为 ,引导小学生自改作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改示…  相似文献   

6.
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改革教师"一厢情愿"的作文批改模式,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提高作文素质. 一、初始阶段:师生同改--让学生习得作文批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引后放培养自能石市槐北路小学史志英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在“引导”和“批改”两个环节中,教师往往唱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动手、动口的训练环节。为此,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说文”一项训练,并在后面批改一环中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从而使学生自始...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遵循着:"教师命题点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的模式.教师绞尽脑汁的命题设计,煞费苦心的点拨提示,呕心沥血的精批细改,不厌其烦的优劣评析,教师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主角;另一方面,学生却习惯地、被动地按老师的意图作文,少不了无中生有,少不了虚情假意,少不了矫揉造作,少不了改头换面……对老师的评语批改,或一看了之,或熟视无睹,对老师的评析,或漫不经心,或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程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指导程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拍板”,学生“就范”;教师“定音”,学生“弹琴”;教师“铸模”,学生作文。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创造精神受到压抑。他们没有感情冲动,心里松池,产生不了写作欲望,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致上一直走着这样一条路:教师命题,学生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构思;教师解惑,学生行文;教师批改,学生自改;教师讲评,学生总结。即使目前改变了教师命题的方法,出现了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其实也都还是把学生束缚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使学生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理论指导,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批改。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没得到尊重,个性也得不到发挥。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作文便会从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行为,“苦作”便转为“乐作”了。一、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新教材特别强调作…  相似文献   

11.
英语写作批改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改作文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写作教学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师批教师改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能作文”和“自能改文”的习惯,变教师的单边活动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才有利于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老舍先生也曾说:"一篇500字的小文,我要考虑三天,头一天写了,第二天要改,到第三天还要改."上述说法对我们小学作文教学很有启迪,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仅是学生写出来的,更是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修改出来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作文的批改,许多时候都是教师一个人包干,很少考虑发挥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这恰恰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一条修改作文的新路子,就是批改作文应该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3.
一、高中生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习题”式的教学,有这样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命题→指导(或有或无)→写作→批改→讲评,即由教师布置一道作文题,稍作指导或干脆不作指导,学生埋头构思写作,然后教师批改,最后讲评。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其中固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被动性。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写什么是被动的,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通过教师讲评而被动接受的,这样训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二是简单化。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三是局限性,学生只顾埋头写作,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学习,不能开拓视野,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诸如:全批全改、精批细改、部分抽改等,都是教师的单边活动,都是教师独揽了批改大权,而学生只是消极的、被动的服从者. 笔者近年来在作文批改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变教师的单边活动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把批改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打破了传统的少慢差费的作文批改法,立了自己的新而实用的批改法,我把这种批改方法叫“双边全批全改法”。回顾我实践这“双边全批全改法”的全过程是: 1)抓组织落实。我将四个学生编成一组,每组中有好中差三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曾大声疾呼:“学生作文教师改,跟命题作文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东西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几年来,笔者将现代教育管理上目标管理论与控制论运用到作文批改上,即教师将每篇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目标层次,然后指导学生按各目标层次分初作、试作、再作三步完成作文,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也是分三步逐渐控制而完成的,因这种作文批改程序共分三步,故又叫“三步作文批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与写作",其中作文教学是难点。常态的作文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导—批改—讲评",学生则是"写作—修改",这里缺少的是师生互动的环节,忽视了"教"与"学"相结合。如果把握"作文评改——教师讲评与学生修改"这一推动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关键点,就能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走向自能作文。但是,传统的批改作文是小学教师最痛苦的,而且付出了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确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在这里,“教师之用意”,无疑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要做到这一步,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作文批改要详略得当。有的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作文批改全篇见红,从字、词到句、篇,从语法到修辞都要进行全面修改。这种改法用心良苦,但效果欠佳,甚至可能徒劳无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语,连教师自己也不喜欢看,学生又怎么会感兴趣呢?有的教师批改作文则太简单,评语总是‘中心不突出,…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思路是"命题--指导--批改一讲评",立足于教师的教,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忽略人的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这种做法机械呆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不利于其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一弊病,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改革传统教法,注重呵护学生独立性人格,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抒发其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训”与“练”的关系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就一篇作文的教学而言,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一件自由的事;自由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为自由和快乐而写作。”一位作家这样说。写作给予作家令人羡慕的快乐,可给予绝大部分学生的却是无尽的痛苦。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作文所有的环节里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作文的起意是被动的,对材料的选择是被动的,表述的形式是被动的……要使学生有写作的主动意识,有快乐作文的心境,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自能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能作文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读书积累———自能作文能力的基础读书就是吸收与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