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中国达人秀”是2010年7月25日每周日晚在东方卫视开播的一档电视选秀节目,该节目强调为草根文化提供进入主流圈的渠道,旨在让身怀绝技的普通人实现梦想.但是本文则通过对《中国达人秀》电视的文本解读,认为在“中国达人秀”平民主义话语背后,隐藏着商业和权力意识,其平民鸟托邦的神话背后带有浓厚的反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2.
党红茹  岳琳 《今传媒》2011,(9):82-83
选秀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屏上由最初的风靡一时,到后来的遭遇困境,再到如今的解禁重启,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大众对传统的选秀节目日渐麻木时,2010年7月25日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播出却又引起了一阵高潮,让大众似乎看到了希望。那么,选秀节目有哪些不足之处?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么样的?本文在概括国内选秀节目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举办为例,以宏观、多维的角度分析选秀节目陷入困境的原因,试图指出选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达人秀》栏目走红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佳明 《今传媒》2010,(11):64-65
《中国达人秀》作为近期较为火爆的一档选秀节目,不仅在收视率上创下新高,也获得了受众的关注和热捧。本文就《中国达人秀》走红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该栏目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选秀节目演变的四个阶段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将选秀这一电视娱乐节目类型首次呈现在国人眼前,掀起了随后几年选秀节目的制播热潮,《我型我秀》、《梦想中国》、《快乐男声》、《我的中国星》、《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选秀节目的演变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达人秀热浪袭来《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款真人秀节目,旨在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其口号是: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这是中国达人秀的核心标志,它也致力于打造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展示其天赋和潜能。  相似文献   

6.
王丽娜 《青年记者》2012,(30):74-75
《中国达人秀》的模式引自英国老牌选秀节目《英国达人》。节目旨在为拥有才华和梦想的普通人提供展示的机会。评委在选手表演期间通过按亮舞台上方红×的方式表达对选手才艺的喜好,并最终以"Yes"或"NO"的态度决定选手的去留。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1):79-80
达人秀的精神内涵是梦想与奇迹的实现,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中国达人秀"承载了中国人自强不息,执着的励志精神,承载着中国人大爱的情感力量,承载着中国民众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中国达人秀"其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才艺的选秀节目了,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整个节目营造了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的背后是一种感动和文化信仰。舞台上,一个个达人选手才艺背后的故事,无不在某一个层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国达人秀》成功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0月10日,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华丽落幕,上海八万人体育场8万观众共同见证草根明星的诞生,如此大规模的现场直播方式和人数如此庞大的现场观众,创造了中国选秀节目的历史纪录。达人秀不光以能把导向和收视率比较高度统一起来,受到广电总局的褒奖,而且以上海本地收视率34.88%、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第一、全国全天所有节目排行排名第一完美收官。  相似文献   

9.
吴涛 《传媒》2016,(2):43-44
截至2015年3月,东方卫视制播的《中国达人秀》已经成功播出了五季.随着《中国达人秀》节目的热播,为广大受众打造了一场全民梦想盛宴,中国平民百姓的梦想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活.该节目不仅为受众提供了精彩绝伦的技艺比拼,而且还让受众在别人的逐梦过程中体验到了精神共鸣,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对此,本文以《中国达人秀》为例,探讨其文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与实际价值,以期为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武  余韬 《东南传播》2012,(7):22-24
在选秀类节目陷入低迷之际,《中国达人秀》为何能取得巨大成功?本研究基于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分析视角试图给予解答。对上海市在校大学生观看《中国达人秀》的动机与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析表明:受众的观看动机越强,满足程度也越高;受众的观看动机越强,对观看满意度的预测能力也越强。这也就很好地问答了《中国达人秀》成功之道的受众因素,即该节目切实地迎合了受众的观看动机,并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观看需求。  相似文献   

11.
李翔 《新闻实践》2011,(7):59-60
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达人秀”热潮又开始席卷电视荧屏,诸多省级卫视的创新节目纷纷聚焦于达人的表演,这也成为此类节目吸引观众收视的重要撒手锏。不过在“达人秀”热播的背后,一些操作误区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达人表演迷人眼 各显奇招拼收视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率先引领国内的达人秀节目。该节目旨在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由于购买了《英国达人》的版权,因此节目模式也较为类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达人秀》自开播以来,创造了继《超级女声》之后的第二个全国海选节目之王,它以"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为口号,在中国掀起了达人狂潮。在第二季《中国达人秀》再度圆满落下帷幕之际,本文梳理了节目中凸显的"秀"点,总结了节目的制作经,评析节目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分析,论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在全球娱乐化背景下,《中国达人秀》节目体现出的"真"、"秀"、"情"、"魂"的真人秀节目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秀节目近年来不断花样翻新,占据着娱乐荧屏的主流.虽然时常背负着节目娱乐化的批评,但《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红歌会》等平民选秀类节目,依然赢得掌声如潮,成为当前电视娱乐的标杆.惊涛拍岸之际,大众传媒如何面对呼啸而来的全民娱乐总动员时代?受众: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当代娱乐节目的历史可追溯到1990年3月央视《综艺大观》的开播.1996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一炮打响,成功引爆电视娱乐节目狂潮,“快乐哲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15.
孟丹 《声屏世界》2013,(7):112-113
近年来,季播选秀节目成为各大卫视争夺江湖地位的擂台,从湖南卫视的"快男""快女"、《中国最强音》,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声动亚洲》,到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在卫视的角逐中,崭露头角者除了常规栏目的支撑外,无一不是凭借强势的季播节目引爆收视点。季播节目"短平快"的特点使电视台可以集结最优力量打造品牌节目,迅速提升频道的江湖地位。对观众来说,也可以冲抵常规栏目的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6.
真人秀节目进入中国已有10多年了,近年来,充斥荧屏的各种真人秀节目多为观众所诟病,而异军突起的《中国达人秀》打破了荧屏的宁静,独秀一枝,这档引自海外的真人秀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这一现象也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与思考。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和《英国达人秀》的对比探究其成功移植与本土化改造的内容与方式,解析中国式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芳 《新闻窗》2011,(6):125-126
2010年7月25日东方卫视正式拉开了《中国达人秀》这档草根选秀的大幕,该节目一开始,就显示出巨大的吸引力,成为2010年自《非诚勿扰》来,第二档给中国电视"投放炸弹"的电视节目。在仅仅播出四期时,就达到了成熟节目才能达到的收视高度与节目关注度,尤其是第四期的收视率竟达到全国平均2.83,上海地区16.49,成为了暑期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8.
张聪聪 《今传媒》2011,(11):84-85
英国达人自开播以来以发掘英国业余表演人才为宗旨。这个英国独立电视台制作的选秀节目给了每一个普通人追求梦想、改变命运的契机,而从这个选秀节目走出的平民明星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阵阵热浪。本文将从节目内容的吸引力、节目主角的个性化和节目呈现方式的多元化三个方面分析《英国达人秀》,对西方真人秀节目成功要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后选秀时代,对于中国电视综艺而言,“做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做”更为重要。对于任何一个电视媒体来讲,只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访谈、职场、情感、服务类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做。以综艺选秀为例,尽管《超级女声》之后综艺选秀节目迎来了一段“冷淡期”,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荧屏上活跃着综艺选秀的身影,如《快乐男声》、《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名师高徒》、《花儿朵朵》。其他节目类型也一样,尽管潮起潮落、花盛花败,但总是有潮,也总是有花,这就是一种坚持。坚持是电视综艺乃至中国电视,能够发展至并出现一些骄人成绩的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模仿《美国偶像》引发选秀类节目热潮的《超级女声》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电视人对节目模式的探索。而从2010年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开始,节目模式引进在近两年成了各大卫视提高收视率,抢占收视份额的法宝。那么我国电视娱乐原创节目的匮乏原因何在?借鉴国外节目有哪些利弊需要权衡?节目模式引进真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电视节目原创能力低下的问题吗?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反思对电视节目的发展应该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