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理群 《小学语文》2009,(10):12-15
我曾经提过,要“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身上扎根”,必须使中小学生“走近鲁迅,认识鲁迅,这关系到能不能在孩子心里打好民族精神文化的底子”。具体到小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提出讨论的:如何认识鲁迅?如何认识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小学生,他们和鲁迅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认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鲁迅教学?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我们要建立一个“鲁迅本位”、“儿童本位”与“语文本位”的观念和立场,通俗点说,就是“回到鲁迅”,“回到儿童”,“回到语文”。  相似文献   

2.
朱自强教授说过:语文教育应回到儿童本位的立场上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坚定儿童本位的立场,即: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儿童意趣,采用最儿童化的方式,有效激活儿童的生态语言,真正提升儿童语文学习的情趣指数。  相似文献   

3.
言语实践,立足于语文课程的宏阔视野,指向语文课程的本体特质,指向语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更指向诗意的言语人生。其课程视角,从“儿童母语”走向“言语人生”;精神旨归,从“阅读本位”走向“表达本位”;内容甄选,从“教课文”走向“教语言”;实践路径,从品味“语言”走向习得“言语”。言语实践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站在了语文的本体立场上,观照言语生命的蓬勃成长,是自赎,更是新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树立基于“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建构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文化,为儿童的生命和精神成长服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意识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教科学的语文、游戏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尴尬现实。范红和王家伦两位老师撰文认为,当前“语文越来越难教”,“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烦琐浮华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套路’的华而不实”,主张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位”。[范红,王家伦.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J].中国教师,2012j(5).]我个人认为,这两位老师还没有直抵问题的核心,“语文越来越难教”,不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6.
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适切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是本位语文,养护儿童的“真性情”;真实的语文是本色语文,贴近儿童的“真生活”;适切的语文是本场语文,发展儿童的“真素养”。童真语文三“本”一体,以实现“用每一个40分钟玉成师生一生‘童真’”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7.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语文大单元教学旨在通过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以“血肉丰满”的语文培育“完整的儿童”。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充分挖掘大单元的育人价值;关注单元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对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叩问儿童在何处、语文在何处、儿童与语文的联系在何处,让儿童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实现素养的生长、生命的丰盈。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在《我们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中提到“本位应在幼者”。他提出了“儿童本位”这个观念,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是教育的立场,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立场。基于这一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从儿童的立场展开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巧妙融合,把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一、两者相同的地方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  相似文献   

11.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曾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者,但我觉得,即便是小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教育主张……”今天,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识之士本着积极建设的态度,提出了“情智语文”“诗意语文”“本位语文”等教学主张,极大丰富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涵与形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语文课程有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了的语文课程所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消解了语文教学,消解了“语文性”。“语文性”是站在语文课程的立场上,对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性”。  相似文献   

13.
黄厚江提出的“本色语文”强调“语文本原”“语文本真”和“语文本位”.其中,“语文本原”是目标和任务;“语文本真”是规律和途径;“语文本位”是方法和效果.“本色语文”揭示的语文教学最本质的规律是:追求实实在在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追求智慧而充实的课堂对话;追求朴素的语文课堂教学常态.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本位"思想是目前教育领域针对低龄儿童教学的指导思想,"儿童本位"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本位"思想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儿童本位"思想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从教材内容生活化、语文练习实践化、教学方式符合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儿童文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儿童本位"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文本”走向“人本”语文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语文教学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与设计不仅着眼于“文”,更是着眼于“人”,要通过“文”这一载体而实现“人”的发展。正因为坚守“生本位”,即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本位,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设计就必须由“文本”转向“人  相似文献   

16.
当下,对语文教材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无论如何,这是一种进步。当老师们意识到教材并不板着一贯正确的面孔时,当老师们开始用独立、专业的眼光去判断和取舍时,在思想上便少了许多束缚,这是有利于语文学科发展的。对教材的批评其实是对课程的批评。批评教材不过是个靶子,目标仍然朝向语文课程。因为每一次关于教材的讨论与争鸣,论到深处总是绕不开隐藏其间的课程问题。小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新课程以来,人们开始习惯用儿童的立场来打量小学语文,开始热衷于谈论儿童与小学语文课程关系的话题。积极地看,这是建设独立的小学语文学科的良好开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认清小学语文学科特殊的性质当属一种可贵的专业自觉。但同时,另一个倾向也随之而来——这个话题谈得越多,观点越驳杂,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混淆,最后似乎是离问题的真相越来越远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疑惑,诸如儿童本位与儿童中心的区别,语文课程中哪些是非儿童本位的思想意识?学科建设中怎样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位?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落实并贯彻儿童立场?它们都是值得重新思考和澄清的。希望下面的两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也欢迎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老师们加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观点     
于龙 《语文学习》2021,(1):87-87
《语文建设》2020年第11期叶黎明《从知识本位到需求本位——写作知识教学的重大转向》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就知识教学而言,是从“知识本位”向“需求本位”、从“教师立场”向“学生立场”的转变,营造“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还意味着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聚焦典型任务的典型问题,组织支架式的微型教学。  相似文献   

18.
王娟 《教书育人》2013,(2):76-77
童话是小学低年级常见的文本体裁,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也都比较"擅长"教学童话。然而,要真正理解童话,把握童话文体的特征,真正实现儿童本位的童话教学,却是我们所有人需要思考的。只有站到儿童立场上,才能让童话教学"保持  相似文献   

19.
钱春霞 《考试周刊》2014,(49):20-20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逐步向成人化方向发展,对小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加强对小学教材的儿童本位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在儿童本位视角下小学语文教材设计的价值取向,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儿童本位思想在教学语文教材中的应用和不足,旨在优化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促进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儿童为核心、根据儿童立场、坚守儿童本位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严防自己成人思维的惯性,做到启发感悟切中儿童特点、解读深度不逾越儿童经验、价值引领回归儿童本位,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