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大多对自由主义思想情有独钟,白话文学的革命实践可以说正是他们的自由主义思想观念的外化.而从他们所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等口号来看,五四知识分子借助白话文学革命所要释放的也正是一种自由主义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局限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复杂性,胡适文学理论的复杂性表征有:陷入反"文以载道"的悖论中、"双线"文学史观与一元化的"白话文学正宗"论、理论预设的审美价值与时代要求的政治倾向。其矛盾也正体现了中国文学现代性历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学社会学的方法考察冰心在中国白话文学铸型时期的自我塑形。论述冰心与期刊的结构性关系,冰心以进取、向上的姿态,成功地被期刊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女作家形象和她面对的种种事实;论述冰心与她周围的人们的结构性关系,他们与冰心的创作在文学社会学方面的意义,冰心以她持续的文学个性成为中国白话文学铸型时期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4.
“白话文学”与“民间文学”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显性话语。只是前者侧重语体更新,后者侧重文学主体的阶层属性。胡适标举“白话文学”与“文言文学”的对抗是文学史发展动力的“双线文学观”。在颠覆传统、重构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下,胡适扩大了“白话文学”的概念内涵,将“民间文学”等同于“白话文学”,从而扩展了其“双线文学”的话语阵营。  相似文献   

5.
古代白话文学对载道的古文文学的反叛姿态及其大众化的特色,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反对僵死的古文文学提供了历史的镜鉴,还影响了新文学的价值立场和审美取向;历史进化的文学观中的“正统情结”,不仅证明着白话文学的合理性、合法性,而且从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中梳理出“言文合一”的历史脉络,为白话文学提供了成为文学“正宗”的历史依据,带有浓郁的寻根意味。  相似文献   

6.
文学概论课程的知识框架面临诸多质疑,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其方法之一就是把现在的文学概论课程分解为两门课程:"文学概论"与"文学理论"。新的"文学概论"课程侧重于文学知识、文学理论知识的介绍,而新的"文学理论"课程则侧重于讲授表明一定文学价值立场、知识立场的某种文学理论的一系列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的几年,一批在1980年代以模仿西方现代派文学而领"新潮"、"先锋"之名的作家,纷纷走上了浪子回头的道路。本文回眸了他们的反刍经典现象,以及对于西方思想观念由漂浮、生硬的移植和抽象的演绎向本土经验更深层地介入与融合,将艺术创新所依赖的资源由国外转向民族传统等倾向。  相似文献   

8.
胡适白话文学观的核心观点有二:一是白话文学是正宗,二是白话文学是为国语的文学.胡氏从讨论、研究和实践上对白话文学观进行了论证,贯穿于其中的是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原则.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了胡氏的白话文学观,无论是作为传播环节之一,或是仅从媒介性质而言,其社会历史的意义都会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与朱光潜都是"京派"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文学活动高举"审美"旗帜,丰富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且建构了"京派"的文学范式;他们的文学守望,充分地表现了"京派"的文学情怀。  相似文献   

10.
胡适是最早提出“白话文学”理论的文学革命倡导者,他的《白话文学史》迎合了当时为“白话文学”正名的需求,他认为白话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先秦至唐宋的发展历程是民歌逐渐取代“庙堂的文学”而成为主流的过程,这是他用进化论观照文学得出的结论:同时,他认为平民文学是用“当时”的白话来反映民生疾苦的文学,它应当有助于“救济社会”、“补察时政”:文学形式的变化他认为是对文学的束缚,因而,他赞成宋人“做诗如说话”的主张,强调语言的通俗化与口语化,这也显示出他的文学评价标准的狭隘与偏颇,忽视了文学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他的这一写作功利性使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倾向性,但结合当时的时代,他的这一写作也确实有助于白话的主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否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迄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纠缠于鲁迅是否自由主义者身份似乎并不必要,重要的是明晰鲁迅在哪些方面和自由主义产生确凿有据的关联。鲁迅的一生特别是早期曾多次引用自由主义理论家的言论,鲁迅的"以众陵寡"论和自由主义的"多数暴政"、"多数统治"主张如出一辙,鲁迅的"任个人而排众数"的立场、鲁迅对于自由和平等的理解也在自由主义那里得到回应,鲁迅事实上对自由主义并无厌恶之感。鲁迅的独异之处在于他是"无所属"的,他不属于任何主义,但又和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多种主义发生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国文改国语,新的思想观念伴随着白话文进入语文教科书,文学教育也日益彰显,教师素养对文学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到社会对"国语"种种要求的制约,受到文史研究的影响,"五四"之后的文学教育渐渐形成应用与分析的倾向:初中偏应用,高中重文史分析。认识文学教育发展的不同形态,对于理清语文教育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主义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对来说处于边缘的地位,他们有着不同于左翼作家的审美追求与创作特色,他们在左翼文学的攻击下艰难地捍卫着自己心灵的园地。自由主义作家们对于人生秉持着独特的悲情体验,这种体验对他们的审美与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1年前的今天,光耀中国近代历史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大学里燃起了第一把烽火,因为参与这一运动的人,抱着不惧迫害、不愿妥协的革命精神,他们不但把古文学打倒而建立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正宗新文学,他们所提倡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更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一场极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构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纯文学理论的引入,鲁迅的"文学自觉说"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和被接受的,但纯文学的理论逻辑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并不完全相符,致使在讨论这个问题时研究者不得不或明或暗地强调"文学自觉"中"文学"的概念,而对"文学"理解的多样性使得"文学自觉"的研究结论各不相同。"文学自觉说"研究的误区在于混淆了文学史意义上"文学"和文学研究意义上的"文学",以至于在"文学自觉"的问题上学界长期以来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适关于文学的一些观点和主张:一、白话文学的产生、演进,显示出贵族文学和平民文学之分野;二、表达人的本性是文学价值观的核心;三、文学的创作方法大率分为理想主义和实际主义二派;四、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揭示了两者相互依存和互为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胡适始终把个人自由放在第一位,他强调人的独主民主,容忍反对党,并主张和平渐进的改革。在文学上,他提倡白话文学运动,呼吁从语言和思想上达到人的解放,并大胆地提出“整理国故”,从传统方面挽救文化危机;在政治上,胡适本着“士志于道”的传统,力图通过“和平渐进”的改革主张实现独立和自主的道路。然而,在风雨飘摇的中国,他的救国之路显得那么不合时宜,那么落寞。  相似文献   

18.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语言改革将白话文学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在白话文学的推广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学大师就是胡适。通过对胡适民间文学观形成过程的分析论述,认为胡适所持有的文学观,涉及到白话是以民俗口语为基础,民间文学的原创作者往往是底层少数人的生活感受和文艺智慧的精华,民间是一切新文学的起源等观点。这些对认识中国文学史的伟大转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语言改革将白话文学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在白话文学的推广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学大师就是胡适。通过对胡适民间文学观形成过程的分析论述,认为胡适所持有的文学观,涉及到白话是以民俗口语为基础,民间文学的原创作者往往是底层少数人的生活感受和文艺智慧的精华,民间是一切新文学的起源等观点。这些对认识中国文学史的伟大转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