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八线”是指北纬38度线。在朝鲜半岛境内,这条线长约300 公里,它原本是一条自然和地理的划线,大致把朝鲜半岛一分为二。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为两部分,北部归关东军指挥,南部为大本营所属。真正把“三八线”作为分界线,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1945年8月10日,美国窃听到日  相似文献   

2.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同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武装干涉朝鲜战争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注: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二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当代朝鲜社会存在着对日本的排斥和抵御,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朝鲜马其诺防线,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探讨其形成原因,通过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今天的朝鲜与日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882年于朝鲜爆发的"壬午兵变",是当时东亚世界中各种矛盾积聚的产物。事变后,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果断出兵,使得之前已在朝鲜经营多年的日本势力遭受了重创,半岛局势由日本"一家独大"迅速转变为中日两国的直接军事对峙。日本政府意识到,需要推行更为积极的扩军备战政策,这对于后来日本近代"大陆政策"的形成及军国主义之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中朝友谊,缓解战争期间中朝高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毛泽东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和军队尊重朝鲜,平等待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则千方百计、倾其全力援助朝鲜。这种政策和做法,从中国出兵朝鲜一直延续到战后朝鲜的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新中国对朝鲜外交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6.
一、“三八线”的来历“三八线”是指地图上的北纬 38°线 ,是一条穿越朝鲜半岛中部的普通纬线 ,本来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苏、美两国对日作战 ,使这段纬线才有了特殊的政治、军事意义。1 945年 8月 8日 ,苏联对日宣战 ,苏军在向中国东北进军的同时 ,还从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方向派出一支部队向朝鲜进军 ,协助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进行解放祖国的斗争。美国为堵住苏军南下 ,也在半岛南部的釜山登陆由南向北进军 ,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 ,美国还在外交上开展活动 ,美国总统杜鲁门密电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希望能…  相似文献   

7.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明代时期,朝鲜与明朝之间的使臣走私贸易曾经十分活跃,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藩属关系,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也具有了不平等性质。作为个人行为,明朝使臣的走私贸易虽然具有"掠夺"性质,给朝鲜政府和人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但这种个人行为却与有着政府背景的朝鲜使臣的走私贸易共同解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社会的的开放。  相似文献   

8.
历史不是沉睡在书本和地壳里的遗迹,历史所繁衍的文化是我们每天温习的课程。一位香港历史系高材生的独特视角,一定会是你写作时的精彩素材,更是你反思生活的细致入口。初高中时候,课本和考题总喜欢把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作比较,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点原因:政治上如何如何,经济上如何如何,文化军事上如何如何。我们也就照抄这几点原因,在考试时把这几条罗列上去。这种机械转抄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看似宏观了解了中国、日本的社会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历史选修1)在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这样描述到:“为了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带进行。”对此学生提出疑问:日本为何同这3个国家关系密切?而同学们讨论最为激烈的是日本与荷兰的关系,他们有的认为日本人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借鉴的民族,中国和朝鲜离日本位置较近,再说中国是日本的传统友好邻邦,中国和朝鲜享受这一待遇理所当然,但荷兰乃是最早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而且离日本较远,日本为何对其如此青睐?为何青睐的不是英国或者是西班牙?为此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日本和美国在冷战结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双方的同盟关系。双方加强同盟既有遏制朝鲜、插手台湾问题的共同战略目标,又有各自国家的利益考量。日本主要动机在于“借船出海”,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美国的目的是做“离岸平衡手”,以减少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成本。日美强化同盟关系将对东亚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1.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的发展前途。通过这次战争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赔款”和各种特权,割走台湾、澎湖列岛大片土地,加速了向帝国主义转化的进程,从一个受欺凌,受剥削面临沦为欧洲的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了凶残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朝鲜在这次战争之后,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经过这次战争的打击,更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因此这次战争不论在中国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次重大事件。本文试图就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作一些剖析,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替期间,日本资本主义进入了它的帝国主义发展阶段。掠取殖民地,无止境地扩大殖民地,这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更一开始就带有军事的和封建的性质。日本的垄断资本,无论在经济上或政治上都同封建残余紧密地联系着。日本并且因为“拥有军事上的垄断权,……和掠夺异族人民如中国人等等的极便利的地位,这就部分地补充和代替了现代最新财政资本的垄断。”因此,我们是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炮火硝烟中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发展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间岛囊时并无军事价值,日俄战争后,形势激变,中日俄三国,皆趋重此地,谋战略设施。对日而言,间岛乃日本以朝鲜为跳板进入的唯一门户,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日本觊觎已久,企图伺机控制,攫取间岛主权。日俄战争结束不久,日本就开始了对间岛的多方渗透,军事扩张、领权扩张、政治扩张等多管齐下,强行设立了非法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大肆推行军事扩张。但清政府态度强硬,大力抵制,坚决捍卫间岛主权。日本见攫取间岛主权并不现实,遂决定关闭派出所,转而开设领事馆,把非法的军事机构转为了符合国际公法的"领事机构",同时设立大量的民生机构,以民生之名行政治扩张之实,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推进在东满的深度扩张。  相似文献   

14.
日本逼迫朝鲜签订《乙巴保护条约》以后,预见亡国的朝鲜反日志士纷纷来到延边地区建立朝鲜族反日学校,进行近代反目民族教育。由于其目的是反日、救国,因此延边地区朝鲜族私立学校的近代反日民族教育有近代教育、反日民族教育、军事教育、宗教色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朝鲜人民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但又被人为地分裂成南北两部分.苏军和美军分别进驻半岛北部和南部,临时划定以北纬38度线作为各自接管地区的分界线,并在接管地区实行军管.从此,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均被切断,人员物资禁止迁移,三八线成为一条看不见的分裂界线.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迅速同中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并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与支持。战争初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和美国“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在战争前期“打击日本”这个军事目标是美国决策者对华政策的重心。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军事、经济、政治与外交上的政策与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太平洋战争前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成功的,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8,(5):85-88
汉字文化圈曾经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我们把三国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文字称为"汉字型文字"。由于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汉字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向东和向南两条。向东主要传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越南。汉字在三国的传播及三国对汉字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朝鲜和日本在仿造汉字书写民族语言之后,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越南的"喃字",本质上仍是汉字的简单仿造。今天弘扬汉语汉字文化,必须要从中吸取经验:保证自身强大,保持文化先进。  相似文献   

18.
朱良英  申如意 《考试周刊》2011,(36):162-163
用划线和有关工具在毛坯或待加工表面上划所需要的线条或图形,叫划线。划线是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上,在生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通过划线可以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是否正确;毛坯局部有偏移或余量不足,有时可以凭借划线(借线)来挽救,无法挽救的,可以及时发现,予以剔除,免得浪费其后的机械加工时。在粗加工前,预先划好线,可以作为加工和矫正的依据。有些曲线或曲面,按所划的线加工,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效率。钣金展开图的合理划线,还能节省用料,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视中国为现实竞争对手和威胁 在日本21世纪外交战略中,中国所处位置是:军事上是威胁,经济上是合作对象但也是潜在的对手,政治上则是日本谋求地区霸权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一、“控制”和反“控制”的冲突仍将持续 进入21世纪,以小泉为首的日本政府仍然奉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建立政治大国和文化大国的主张,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提出和探讨修改“和平宪法”。2005年4月,众参两院宪法调查会分别出台了《最终报告书》和《关于日本国宪法的调查报告书》,标志着关乎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修宪运动进入了实质性修宪时期。修宪对日本政治的现状及未来有重大影响:首先,日本修宪的最直接目标是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彻底摆脱“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军事附庸”的形象,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