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莫扎特与贝多芬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他们在"钢琴奏鸣曲"这种器乐体裁形式的发展、规范及最终确立典型范式的过程中均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莫扎特的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K457)创作于1784年,这首作品以充满着悲剧性的激情而明显区别于他以前的作品。时隔十五年,贝多芬以同一调性创作的c小调"悲怆"奏鸣曲(Opus13)完成,它与莫扎特的K457有着极为相似的感情基调。因此,我将以这两部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从中探寻维也纳古典时期"悲怆风格"的起源、发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将奏鸣曲这种音乐形式发展到新的高度,被誉为"新约圣经".本文从音乐创作的"内省性"情感特征和变奏乐章的创作特征两个方面对钢琴奏鸣曲Op.109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花费将近两年时间倾力创作的音乐作品,在继承传统音乐形式的基础上做出了重大创新,凸显了作者厚实的音乐实力和丰富的音乐灵感。莫扎特通过使用"双呈示部"和"华丽乐段"的"古典协奏曲"形式来展现音乐无限艺术魅力,在融入交响性和戏剧性的基础上使用了极度悲伤的小调,颠覆了以往欢快情绪的协奏曲模式。通过对《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三个乐章演奏技巧的研究来为演奏者提供借鉴之处,引导其用心感悟作品的特征和韵味,为听众呈现一场音乐盛宴。  相似文献   

4.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集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于一身,是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并开浪漫时期音乐先河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他带有一定自传性质并被称为西方音乐“圣经新约”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得以发展且到顶峰,这些奏鸣曲的价值及贡献体现在不仅将钢琴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奏鸣曲(Op.10.No.1)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且具戏剧性,通过学习,不仅可了解、学习维也纳古典音乐的结构特征和风格特点,同时也为弹奏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以怪异繁杂的风格,具体呈现了俄国音乐从古典、浪漫走向现代的变化过程。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题材的钢琴作品,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d小调第二钢琴曲奏鸣曲》(作品第14号)是一首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奏鸣曲,作者独特的个性化风格开始在这部作品中萌芽。文章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风格三个部分入手,分析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在其一身当中创造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五部协奏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贝多芬在该乐曲中运用钢琴与乐队交替演奏的方式营造出了协奏曲浪漫、浓郁的艺术氛围,《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也被人们誉为是贝多芬最为精致的一部作品。通过这部作品,贝多芬开创了钢琴协奏曲新的演奏形式,同时也对钢琴协奏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风格作为切入点,研究和探讨《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7.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音乐史上早期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夜曲"这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在其创作的大量的钢琴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选例《c小调夜曲》,立足本体研究,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发展手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曲式学分析,以期能窥其夜曲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并且这些作品都深受人们喜爱。他强调音乐在塑造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上的巨大作用,在刻画人物极富个性化的性格特征时,合理巧妙运用重唱形式,寓深刻性于通俗性当中,使其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第四钢琴协奏曲》)是他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所有协奏曲作品中最抒情的一首。作品风格清新、构思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情调。在创作特点上,《第四钢琴协奏曲》脱离了古典乐派程式化的传统,采用三部分的结构特征,从而使音乐在三个部分间展开并最终循环回归主题;在艺术表现上,《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曲调、旋律与快板都有其特定意义与内在含义,使它们在各自发挥了最大优势的同时又服从于整个协奏曲的总体艺术构成,最形成终不断发展的创新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套曲可以说是他标志性的一首奏鸣曲作品。不论是作品的布局还是反应的思想内容,都体现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浪漫主义时期这个奏鸣曲套曲体裁受冷落的静寂时代,肖邦将自己的作品与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邓琤 《江汉学术》2011,(5):105-108
李斯特的《艾斯特山庄的喷泉》与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是两首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从音乐本体出发对这两部作品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演奏李斯特、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提高对钢琴音响色彩及钢琴的表现力方面的鉴赏水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李斯特和拉威尔创作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的社会生活、政治宗教、哲学科技等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是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繁荣时期;是德国古典文化崛起的时期;同时也是伟人频出的时期。贝多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而他所关心的远不仅仅是音乐,从很多史料记载中也能证实,在许多方面他也可算是博学,作为这样一个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所影响。然而,外在的思想冲击与他内心世界的自我感悟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和阶段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本文也希望能结合对贝多芬影响较大的哲学、科学、宗教思潮等领域来考察贝多芬晚期作品所体现的艺术追求和思想表达;通过对特定时代中多种相互激荡的思想意识的考察,从人文角度尤其是哲学与宗教倾向方面,考察贝多芬的晚期思想境界,思考贝多芬晚期作品中、与其形式特点相对应的内省性、幻想性、宗教性等风格特征在形而上学层面的成因。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理解和还原一个作为凡人的贝多芬的晚年心境,从人所可能产生的信仰力量中获得对今天、对自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交响音乐是贝多芬创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宏伟而美妙的音乐具有描写内心境界的性质,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性形象全然不同,是《第二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这是一首辉煌的抒情诗,体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蒋安祺 《阅读》2012,(9):27-28
"蒋安祺,音阶怎么弹得结结巴巴的,这只能算得上四级的水平!"这就是我的钢琴老师——孙老师。每次还课,当我觉得弹得还不错的时候,她总是说"这曲子是像你这样弹的吗?贝多芬是聋子,要有向命运抗争的力量;莫扎特是温柔的,要有温柔的一面;巴赫是宫廷乐师,要有轻快的节奏……"她总是这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除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尚有多位人物在宗教音乐上颇有建树。海顿的《创世纪》,是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典范之作,同样是在这部旷世之作中,宗教的因素与世俗的情结相互交融,“常”的因素与“变”的因素相互交织,且表现出一种颇为独特的对话形式。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常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是一位具有社会参与精神的艺术家,创造风格具有英雄性,充满哲理性;而舒伯是擅长于个人主观情绪的抒发,常以歌曲式的曲调来表现诗意的形象,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具有宽广的抒情风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用钢琴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已成为一种,时尚,钢琴真可谓日趋见热,有增无减,这是一个好现象,对于下一代素质的提高极为有利,对此,音乐界有的人倍加赞许,预言,“若干年后,一定会出现莫扎特,肖邦”。但同时也不乏忧虑之士呼吁:“望子成龙必须以科学的,现实的育人目标,方法和态度为基础,一但失慎,就有毁掉孩子一生的危险。”事实上,大批琴童的父母对孩子们的学琴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笔者走访了一些琴童的父母,并把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一)现实性,此类父母让孩子学  相似文献   

18.
钢琴视奏的能力是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之一,是钢琴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构成。钢琴视奏的训练重视知识积累、练习目标、练习方法以及速度和流畅性,重视培养学习钢琴的视奏能力,解决钢琴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莫扎特曾说;“视奏的技巧,就是把一首乐曲,以应有的速度演奏出来,还要表现出应有的表情和情趣,使聆听者觉得仿佛是作曲家本人在弹奏一样。”钢琴学习中视奏速度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率和程度,以及学习新作品的信心和积极性。现如今钢琴教学普及化,科学地认识视奏,是培养更多热爱钢琴演奏,热爱音乐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此文就作者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德彪西作为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为钢琴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东方元素”。这不但使得他的作品丰富多彩,客观上也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钢琴音乐是在进入20世纪才慢慢发展起来的,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钢琴艺术只不过八九十年,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熟程度、创作技法、风格气质特点划分,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徘徊时期和发展时期五个阶段,中国优秀的钢琴作品从音乐表现意境和创作手法上都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的表现思路,发展前景和研究前景一直被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