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土家族盛行的“赶仗”活动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其所经历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对“赶仗”活动的情况作出简略的介绍。指出:“赶仗”活动再现了原始社会的遣风,铸造了土家人的勇敢精神,形成了与之关联的学艺术,滋生了一种宗教仪式,在土家族发展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业 《今日教育》2014,(6):50-50
“赶仗”是土家族一种围猎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依据不同捕猎目标进行相应的人员准备和工具准备;二是进行梅山祭祀,让参与“赶仗”的人员得到神的保护;三是进山围猎,依据每一个人的能力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在围猎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提升“赶仗”的能力;四是猎物的分配,坚持参与者有份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过赶年”的文化内涵及其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赶年”是土家族的民族节日,以追忆在抗倭战争中牺牲的兵烈壮士,而举行的一系列敬祭活动。印江土家族“过赶年”源于元末明初的抗倭战争,形成习俗于明嘉靖年间,是土家族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当地委提出“树雄心,立大志,跳出盐城赶江南”和县委提出“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高举旱改水胜利红旗,飞跃赶吴昆”的宏伟号召之后,我校立即对儿童进行教育,组织他们开展“我们也来支援家乡赶江南”的活动。半年来,由于学校党支部加强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坚持群众路线,使这一活动得到正常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领导少年儿童开展“支援家乡赶江南”的活动中,我们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充分地进行思想教育,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春季开始,县委向全县人民提出大搞草塘泥的时候,我们就组成了有千  相似文献   

5.
五、律诗的对仗 对仗就是对偶。“对仗”中的“仗”,取意于仪仗队中的“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律诗产生以前,作为修辞手段,对仗在古诗文中早已存在,只是不像律诗那样作为一种规定必须使用并要用在固定的位置而已。和平仄一样,对仗也有很多讲究,  相似文献   

6.
从表面上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发展中民族的经济活动无关,但是若对他的理论内核进行深入分析后,不难看出,他所理解的“创新”,并没有排除发展中民族参与创新这一含义。针对就我国武陵山区土家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武陵山区土家族地区的自我发展,在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创新”。创新是自我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创新的过程,发展与创新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从深层来说要分成哭嫁与哭嫁歌,二者同为一体,却又互为承载关系。哭嫁,通俗地称为“哭嫁歌”,又名“出嫁歌”,土家语叫做“毕基卡锉柱祭”。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子在出嫁时用歌声诉说着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制度下无法获得自由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亲人的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而这种仪式活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哭嫁歌谣。哭嫁歌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其旋律哀婉动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调研,对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旨在学习、宣传。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热爱它,保护它,让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湘西土家族“摆手”的文化意蕴及健身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屈杰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5):117-119
“摆手”由摆手歌和摆手舞组成 ,它不仅是湘西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传统体育舞蹈 ,而且是湘西土家族的优秀文化之一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的原始文化因子进行分析 :摆手歌充分凸现了土家族文化的人性意识 ;摆手舞基本的动作“同边手”是土家族群众以娱神到娱人为目的 ;摆手舞所展现的“群舞”则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 摆手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重要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9.
“花鼓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但对土家人的生活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土家人对几大重要人生礼仪的庆贺,是土家族地区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多采,体裁多种多样,是土家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心血结晶,是社会主义祖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民间文学,以歌谣为最突出、最具特色,而土家族情歌在歌谣中尤其娇艳多姿,引人注目,真不愧是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珍品。 土家族情歌是在土家儿女自主婚姻的习俗推动下产生和流传的。自古以来,土家儿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不甚严重,恋爱婚姻是比较自由的。且不说在“改土归流”以前,青年男女都普遍地通过做阳春、走亲戚、赶场和节日活动倚歌择配,就是“改土归流”之后,在流官的以“有伤风化”的罪名实行禁歌的情况下,自由择配,以歌连情的风习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在那“郎有情来姐有意”的基础上,由男方托亲友做媒到女方家去说亲,做个样子罢了。历史上的这种以歌连情、自由择配的事实,从世代流传的土家情歌里仍可看见:  相似文献   

11.
有些单班老师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课外活动;把课堂教学当做自己的唯一任务,把领导课外活动看成额外负担。因而放弃课外活动的指导,常常叫学生去进行所谓“自由活动”。给学生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造成条件:活动时有的学生乱吵、乱闹、乱打仗,产生了不良的结果。还有些单班老师强调没有活动设备;缺乏活动器具,无法进行活动。常常布置学生晚读来消磨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为配合土家族民族成分确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搜集、整理和传播的开启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是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分和编写“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等工作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的时候,是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而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时期。每个阶段的挖掘、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德江土家族傩堂戏的起源、在德江广泛流传的原因、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傩堂戏的演出剧目等方面,探索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分析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在德江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历史文化原因,指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精神价值,梳理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四个来源,即: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祈求和期盼、土家族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土家族傩堂戏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14.
对联,俗称对子,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对仗”。“对仗”一词,源于古代仪仗队分两边列阵的格局,因此又称“对偶”。用“对仗”手法造成的句子,叫“对仗句”或“对偶句”,简称“偶句”。偶句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相似文献   

15.
“九子鞭”与“莲花落”是土家族同一类型但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曲艺形式。部分学者认为,土家族民间曲艺“九子鞭”就是“莲花落”,流行时间是宋代,它不是土家族创造的而历来为乞儿们所演唱等。笔者认为这些学者弄错了土家族民间曲艺的基本概念.混淆了土家族两种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曲艺形式,导致了关于土家族“九予鞭”起源时间、功能以及引证资料等方面的错误。笔者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音乐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此予以辨正,将“九子鞭”与“莲花落”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过春节,比其他民族要提前一两天开始吃年饭,逢腊月大是二十九日,逢腊月小是二十八日,这叫过赶年,土语叫起老嘎卡。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大举入侵,朝廷给当地土司王下了一道圣旨,要调集土家族士  相似文献   

17.
雍正时期,湖广土家族地区相继完成了“改土归流”。在“改土归流”后,流官们积极地实施教化,培育士绅阶层。士绅阶层的兴起加强了湖广土家族基层社会的控制,“皇权始下于州县”。土家族地区的士绅与州县官积极合作,士绅维护了地方社会的稳定,他们积极地经办公益事业、赈济灾荒。到19世纪中后期,作为州县官和土民的“中介”,土家族地区的士绅权威日重。  相似文献   

18.
牛角号,是用天然水牛角制成的吹奏乐器,早期用于狩猎、战争、祭祀等。它在湘西地区主要“存活”于土家族的祭祀、巫法等活动之中,为土家族梯玛(土家族法师)所“操控”。本文首先从乐器本身和音乐本体层面入手,探讨作为乐器的牛角号,所涉及到的形制、形象、曲调形态特征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从文化层面切入,探究作为法器的牛角号,它在仪式中被赋予的特殊功效和所达到的功能效应;以及作为身份象征的牛角号所涉及的一些性别“禁忌”问题。通过对两个层面、三个问题的探讨,试图展现湘西土家族梯玛牛角号的音乐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19.
《赶花》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主要写养蜂工为了采到更多的蜜,一年到头不停地奔忙,不失时机地去赶花时的生活。“赶”是养蜂工生活的特点,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课文处处突出了一个“赶”字。阅读此文,抓住“赶”字,有利于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写作意图。一、抓住“赶”字,理清脉络。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带着“什么叫赶花”?“谁赶花?”“怎样赶花?”的问题初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主要生字词让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二年春天,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五种丛书办公室”交给我们编写《土家族语言简志》的任务。五月,我们开始对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居住地区进行全面的语言调查。九月,在湘西大庸县调查时,“县志编纂办公室”张振莘同志拿出一个上有古文字的“铜镜”(暂名)来叫我们鉴别。当时,我们觉得在土家族地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