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内容加工是图书编辑加工的主体要求图书编辑加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政治把关”、内容加工和文字加工。这是同一劳动的三种表现,并不是三种不同劳动。这三个方面,也可以分别标之为三种要求,即根本要求、主体要求和基本要求。“政治把关”是图书编辑加工的根本要求,必须保证图书内容不得背离和超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文字加工是图书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没有错字、错词、病句应该是图书最起码的要求;而内容加工则是图书编辑加工的主体要求。文字加工只是对于叙述主体即字词句的修饰润色,而内容加工则是对于书稿…  相似文献   

2.
在一部图书从创作到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没有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图书无从谈起;而没有编辑对书稿的加工处理,书稿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出版物。“文责自负”和“编辑把关”是确定作者和编辑在图书生产过程中职责和权利的两条基本原...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抄袭事件”牵连出版社呼吁建立诚信档案据《青年报》报道:最近书坛“抄袭事件”一时间成为谈论热点,郭敬明、成君忆等写手身陷抄袭官司不能自拔。资深出版人李孝国认为,尽管在书海中搜寻所谓“抄袭”线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鉴别图书独创性是出版社不可推卸的责任,编辑是预防“抄袭”的重要“把关人”,但这“把关人”的能力却逐年下降:一些编辑只纠正稿件的错别字,编辑成了校对;还有人什么书都编,其实对许多领域的出版物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4.
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重要的“把关人”。江苏教育电视台“干露露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把关人”理念缺失的问题。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让编辑真正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但这一属性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即使在我们编辑队伍中,把编辑工作只看作“为他人作嫁衣”,或认为编辑对来稿在专业上能够把关就够了,文笔如何无所谓者也不乏其人。孰不知,一名合格的编辑应做到“能编会写”...  相似文献   

6.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7.
1995年10月下旬在贵阳举行的中国编辑学会第二届年会上,“策划编辑”问题成为热门话题。 一种意见认为;“策划编辑”是对于传统的编辑体制的一种重大改革。以策划编辑为核心的现代出版运行系统和以电脑为手段的现代编辑加工制作系统的结合,将使出版社的效率提高,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编辑生产机制是编辑在前,然后是封面设计,图书征订、图书宣传评介等。策划制改变了这种程序,是市场意识超前,装帧设计超前、宣传推动超前,销售活动超前,从而使图书不是被动地面向市场,而是积极地引导市场、带动市场。 一种意见认为:“策划编辑”的出现和发展,将导致出版社内部机构的重组、促进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改变,策划编辑受权掌握书稿的控制权,可以直接物色合适的作者,制订写作方案,甚至调集作者力量组织撰写,并且可以把编辑意图贯彻到编印发各个环节中去。大大提高了编辑的地位和作用,也使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体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 一种意见认为:策划编辑近年来热过一阵,各地都有一些单位试行,但它的性质,任  相似文献   

8.
提起图书宣传工作,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好书用不着宣传,不怕没人买。不对路的书再宣传也没有用。有些书店的同志这样担心:宣传了半天,还是买不到书,反遭读者批评,不如不宣传。编辑同志也有活思想:好不容易组织作者写了书评文章,却不合报刊“胃口”,无处发表。因有以上种种想法和实际问题,大家对这一工作积极性不高,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报刊上只见影  相似文献   

9.
范雨霏 《青年记者》2012,(18):53-54
“把关人”角色的共享与泛化 “把关人”(gatek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为家庭选择菜肴的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把关人”的作用.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认为编辑是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人”.其后,不少学者指出,除了编辑,记者、编审、总编都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都是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简而言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并就职于大众媒介组织的新闻工作者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编辑要有编辑思想编辑工作是思想工作,编辑一定要有编辑思想,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多费唇舌,但是做编辑工作可以不用或不要思想的认识和事例却不少见。比如,认为编辑工作只是抄抄贴贴,剪刀加糨糊的简单技术工作,就是把编辑工作看成不要用脑子即不用思想去做。又如,认为著书立说是作者的劳动,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编辑只是“为人作嫁”。“为人作嫁”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最后把关人,把关不严,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让问题见报,造成危害。问题的性质不同,有政治性的、有事实性的、有知识性的、有技术性的。如果编辑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那么问题就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甚至杜绝。如果麻痹大意,就会错误百出。 怎样把关?关键的是编辑要掌握好“度”。所谓“度”,是指任何事物的量都有一个界限,一旦超越,性质就会起变化。新闻宣传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宣传内容适度,就会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有助于激励群众奋发向上,不断进步;反之,就会起到副作用。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编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真把关,努力掌握好“度”。 报道成绩要留有余地。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宣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经验和成绩,应一分为二,不宜把话讲得过头、过足。话讲得太满的,更要多加斟酌。这就是说,宣传成绩要讲“度”,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某报宣传一个镇推广示范油菜新品系“华杂3号”情况的报道,称该镇“是全国唯一一家对比反差试验成功的乡镇”。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别较大,没有全国性权威机构的可靠评审验证,能说“全国唯一”的过头话吗?因此,宣传报道成绩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应客观地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2.
谈编辑的敏感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一名编辑,必须具备许多自身的素质,其中重要的有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等。编辑的这些素质,对提高图书、刊物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以外,我认为编辑在工作中的敏感性,作为编辑的一种自身素质同样十分重要,对提高图书或者刊物的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编辑的敏感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感应素质。编辑的这种心灵感应是建立在社会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心灵呼唤(呼唤是编辑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说它实际上是一种包括编辑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素质在内的综合性素质。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为稿件“把关”。从把关产生的几种结果看,一是不用;二是一般地用;三是加大分量地用。第一种把关,实际上指的是“确定不用稿”的工作。本文主要探讨第二种稿件向第三种稿件的转化。 新意是判断稿件的重要标准 新闻姓“新”。新意表现在很多方面。一个题材能吸引人,这是新意;一个提法有点味道,也是新意;一个故事显示出趣味,也可以让人感到新意之所在。在选稿的过程中,编辑的思维必须像雷达一样不停地转动,把自己所接触到的新的信息聚焦起来。 编辑要有意识地把稿件中的新鲜思路挖掘出来。从操作方法上看,要出新意,无外乎这几种情况:一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优质高效”,就整个出版界来讲,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笔者认为其中仍有一项重要工作——图书的修订重版却未得到普遍重视。当然,笼统地说出版社完全没有注意图书的修订重版,似乎有些片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图书的修订重版工作重视不够,或是说花的精力不多,却是一个并不少见的现象,尤其是对修订重版工作对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出版物质量和提高“双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没有主动去抓此项工作,进而研究修订重版工作中的问题,以致使图书的修订重版工作在不少出版社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在目前的出版形势下,仍有必要强调图书修订重版工作的重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图书修订重版工作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编辑要不要改稿,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要改,一种认为不要改。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编辑不改稿行吗?”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编辑就是要改稿。这当然是主张编辑要改稿的。主张不要改的,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编辑不要改稿;要改,让作者自己改去。也有的说,名家的稿子编辑不要去改。同是认为不要去改的,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名家哪儿会有错儿,所以压根儿用不着去改。一种认为名家也难免出错儿,可是你不要去改他的。你改了他的,他还会以为自己本来就不错呢!这对名家没有  相似文献   

16.
在出版社日常业务中,最典型、最常见也往往最激烈的冲突是编辑部门与发行部门之间的冲突。两个部门工作互相衔接,互相作用,却又各有自己的具体职责、目标和利益,双方产生一些冲突是自然的。如果图书销售不理想,外部的市场压力还往往会加剧这种冲突。一般的情况是,发行部门认为,全国单品种图书的销售额近年不断下降,是一些图书销售册数不高的外部原因;本社图书的选题、装帧、内容等方面质量不高,适销度不强,是销售不畅的内部原因,责任在编辑部门。编辑部门则认为,图书宣传不够,发行业务员不主动、不勤快、不细致,是销售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审读清样是编辑的职责一本差错百出的图书面世后,在舆论的压力下,该书的编辑和校对往往会就责任问题互相推诿,编辑责怪校对不认真,把关不严;校对埋怨编辑不仔细,原稿有错未改。那么,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是编辑,还是校对?各打五十大板显然失之公允。笔者...  相似文献   

18.
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的环节,也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出版社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对每一书稿都进行认真审核,层层把关,各负其责,使书稿的编辑加工质量有了保证。责任编辑在图书出版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要按出版要求对政治性和科学性问题做深入的检查,对所发现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加以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编辑学或图书编辑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编辑工作的规律性不断得到认识和阐发。现在大概没有人会否认编辑工作的规律了。全体事物的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编辑工作也不例外。编辑工作的规律性表明,编辑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学问,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过去那种“编辑无学”、“出版无学”的说法,至少是对编辑出版工作的不正确认识。我国的图书编辑工作有悠久的历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工作,也走过自己曲折的发展道路,积  相似文献   

20.
责编与书评     
对责编写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责编应该而且能够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后者,不提倡,认为责编不宜也不可能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我历来赞同前者的看法。下面就责编与书评问题谈二点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