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论范畴是教学论独特的思维形式,是教学论的理论要核与基石;建立起由学科的概念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不仅是学科发展之必须,也是学科成熟的主要标志;在分析教学论范畴和理论体系关系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论的基本范畴进行归类和梳理,提出并阐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范畴及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本动作技能训练对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儿童体质健康、开发儿童运动潜能、增强儿童运动感知能力、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现有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儿童体育理论研究,提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水平;立足儿童全面发展理念,创建基本动作技能课程内容体系;加快儿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体育师资结构;优化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教学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一个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体育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3.
兴趣课程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课程观是以儿童兴趣为取向、选择和组织课程教材的思想观点,它是西方近现代儿童中心理论和兴趣学说在课程领域中的反映和运用。其演进过程、编制原理和基本主张反映出课程、教学和教育理论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既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当前,如何在发展兴趣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兴趣课程论,是我国课程教学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说课"在高师学科教学论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开展的“说课”教研活动的特点,以及“说课”应用的新形势,针对高师学科教学论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说课”可以建立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对备课进一步认知的反恩教学;是展示个人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是一项操作性强、实效明显、耗时短、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场所;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良好平台。所以是学科教学论不可多得的理想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有关儿童为什么在短时间就掌握语言系统,科学家们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两类:一类侧重外部条件,认为主要依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一类侧重内部条件,强调主要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本文主要介绍儿童语言习得机制的相关理论,阐释儿童语言能力获得的条件与语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走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年,我国教学论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拨乱反正,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2.解放思想,引进外国的优秀化;3.进行理论探讨,着手教材建设;4.深入教学实践,开展教育实验;5.课程论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我国教学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教学论界已开始反思和检讨教学论学科本身的发展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检讨预示了我国教学论的发展方向:1.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指导,是一项严肃艰巨的任务;2.整合教学论研究成果,改变散无序状态;3.进一步明确我国教学论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编程教育多将重心放在训练儿童的编码操作技能,忽视了编程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而偏离了儿童编程教育的本真之意,而探索创生多元化的编程教学方式以发展儿童编程思维才是儿童编程教育的价值所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编程发展历史和教学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理念,并对其概念内涵与教育价值展开论述;然后文章以建造主义为理论视角并以活动理论作为实践承接,结合具身化、游戏化、叙事化和协作化的活动实践原则,构建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教学模式;最后文章通过详细介绍教学设计示例,并辅以教学应用效果,说明了“非计算机化”儿童编程教育促进儿童计算思维发展的有效性,以期为儿童编程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教学论研究对象上的认识上存在分歧,有认为教学论是应用各种学习理论的理论;有认为教学论是研究教养的一般规律;有认为教学论是研究最优化教学法的科学等等。通过对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历史探究和理论分析,文章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以有效教学为宗旨的教学问题,它是一种主观与客观、流变与稳定、事实与价值、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教学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偏颇:把创造力的培养片面地理解为外在的创造新产品、新成果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是其基本原因。无论人类还是人类个体,其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的成长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体现主体能动性的儿童自主活动。人类和人类个体智力的本质都是创造,智力即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美育化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美育化教学能促进儿童情感发展、个性发展、思维发展。美育化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为:创设情境-体验探究-激发创造;美育化活动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为:融入生活-体验鉴赏-实践创美。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钟启泉 《教育研究》2005,26(5):36-42,49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作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性发展。学生的活动得以形成的基本理论——“活动理论”,采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活动与意识动态联系的观点,综合了理解人类行为的多种学术领域,发展出超越“个体”与“环境”的二元论的“活动”概念。建构性教学的“活动理论”是实践“学习者共同体”的理论框架,可以为我国新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制度的确立,归根结底为学校的合作文化的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课堂研究引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或环境 ,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 ,成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课堂研究就是研究者深入教学现象发生与教学规律呈现的课堂“场域”之中 ,综合地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研究的研究方式。开展课堂研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和教学论建设的需要 ,理论和实践联盟的需要。开展课堂研究需要广大教师、教研员、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合作。研究课堂有主客位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深描解释法、教学案例研究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14.
罗儒国 《教育学报》2007,3(2):41-45
在世纪之初,教学论学科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但也存在着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研究对象尚不明确,教学论研究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为了走出教学论学科发展的误区,实现教学论的科学化、现代化、中国化,教学论学科发展应兼顾“学科体系”建设和“问题研究”并举,分化研究和整合研究并重,积极探索对话合作机制、构建研究共同体,加强教学论学科制度建设,注重教学论研究者知识分子精神的自我形塑。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国内对活动课的理解,大致有活动课程说、活动教学方式说、活动教学说、活动教育说四种。中学学科活动课,从课程的维度来说,它属于学科课程,从教学方式的维度来说,它属于活动教学方式,学科活动课是一种学科课程的活动教学方式。必须根据各门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来设计与组织学科活动课,同时,必须发挥活动在学生认识、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学科专业,它总是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对相关职业领域里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从业资格进行高度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一种能力组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过程与相关领域的行动过程具有一致性,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要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需要专门的理论指导,因此,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教学论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主动参与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和皮亚杰、列昂节夫的心理学理论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发展性教学要在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8.
学科教学论是教师教育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实现学科教学论课程的项目化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促进师范类学生适应入职后的教学要求。设定学科教学论的课程项目,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是学科教学论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and debate about, the need to strengthen and sust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ile there are multiple and varied explanations about these relationships, most ac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ing learning activities that explicitly develop the research–teaching nexus: a methodology known as research‐led teaching.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integration of a research‐led teaching approach in an online context, using an ocean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 activity in two undergraduate units as a case study. The modelling activity draws on 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the underpinning content and stimulus for learning, and incorporates tasks designed to simulate scientific thinking as well as facilitate understanding of abstract concepts about the ocean (and atmosphere) climate system. It also demonstrates a research‐led teaching activity that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different disciplinary contexts, physical geography (atmospheric science sub‐discipline) and physics.  相似文献   

20.
Concept mapping was used to tap the conceptual disciplinary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 of seven biology and six geography teachers with short or long teaching experience. Based on five knowledge structure dimensions, the results were that (1) the disciplinary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of both biology and geography is quite unsatisfactory; (2) the two types of knowledge did not improve with experience and the latter slightly deteriorated; and (3) the teachers mastered their disciplinary knowledge better than their pedagogical knowledg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nature of the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the disciplinary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 in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