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WPI模型的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曹茜  刘锐 《资源科学》2012,34(7):1306-1311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1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一套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资源贫困水平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一个典型提黄灌区为例,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建立了作物布局的线性规划模型,并用计算机求解,得到了两个规划水平条件下的解,从而说明了优化作物布局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综合评分法的优化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评分法中评标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各投标单位对于最优指标集合的灰色关联度,关联度越大则最优。建立的优化模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主观评审因素的干扰,为建设工程项目评审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水回用系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水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中水使用全程的分析建立中水回用系统的结构,并确立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推动我国中水回用和污水资源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水资源配置多阶段群决策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资源系统决策特点,构建多阶段水资源配置群决策模型.在水资源配置决策方案选择时,将水资源配置模式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四种模式,并制定模式对应决策方案.分析水资源配置参与主体特殊性,通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划分确定专家群体动态权重.在群决策过程中,专家群体不断协商和信息共享,加深自身知识得出最优专家权重,并在协商过程中引入调整因子变量,通过专家评价矩阵调整因子的改变实现专家群体意见收敛.然后结合WAA (Weighted Arithmetic Average)算子和免疫遗传算法对专家决策矩阵进行拟合,得出最优配置方案,并对多阶段群决策过程进行仿真计算.最后通过漳河流域实例分析其结果的合理性,以及优化模型在综合意见收敛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水回用是解决当今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阐述了中水回用在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目前我国中水回用的情况,同时还提出了推广中水回用还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个典型提黄灌区为例,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建立了作物布局的线性规划模型,并用计算机求解,得到了两个规划水平条件下的解,从而说明了优化作物布局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6)
在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城市的前提下,本文设计了一套城市宜居程度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AHP模型、客观赋值法和主客观赋值法,对权重分配进行优化得到决策模型,并且以重庆市十个区县为例,进行宜居城市的综合排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阐述,指出家庭中水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中的作用。介绍了家庭中水的水源以及处理流程,通过经济分析说明家庭中水利用的实用性,并对家庭中水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聂媛  李晓云  江文曲  刘念洁 《资源科学》2022,44(11):2315-2329
水资源短缺与水-土-粮系统不协调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种植结构优化作为农业结构型节水的重要举措,对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中国北方10省,揭示水足迹视角下水资源压力与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关系,探讨不同目标权重情景下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得出不同节水情景下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北方10省中粮食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普遍偏高,水资源约束呈趋紧态势;②当使用熵权法对经济收益、蓝水(灌溉水)消耗和绿水(雨水)利用目标客观赋权时,北方10省将增加高收益高耗水的水稻种植。随着蓝水消耗最小化目标的权重逐渐加大,水稻种植面积和蓝水耗水量会逐步减少;③在15%节水情景中,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应调增玉米种植面积而减少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宁夏和新疆应调增小麦种植面积而调减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河南应调增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而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④在节水5%、10%和15%情景中,优化的种植结构能够使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蓝水足迹总量较2019年分别减少38亿m3、51亿m3和64亿m3,平均单位蓝水足迹的现金收益提升4%、3%和2%。本文结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胡晓晨 《科教文汇》2020,(14):188-190
安全对航空公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决定着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航空公司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将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航空公司签派室是保证航空运行安全的首要部门。本文分析航空公司签派室安全状态,建立安全状态运行量化模型,并根据实际调研给出算例,算例结果表明此模型是合理可行的,为建设签派室安全文化提供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胡翰 《科技广场》2014,(8):247-250
水电站属于水利枢纽,有发电、防洪和灌溉的作用,其中以发电为主。通常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状况较为复杂。特别是进入到主汛期,按照径流发电,具有较大的弃水量,从而导致水量的利用率仅为60%。水利发电站承担着水利发电的责任,主要是根据来水变化调整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优化电力调度,以确保在汛期对发电机组进行有效调配。本文主要针对水电站汛期电力调度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勤 《大众科技》2011,(11):119-121,142
随着广西电力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可靠性、网络利用率、实时业务的传榆时延、网络的收敛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文章对广西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其第二汇聚节点的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电力调度数据网各个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规模及运量最大的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年37条管道和满洲里-大庆铁路、20个主要油田及港口(口岸)、32个主要炼厂,建立原油供需平衡表,基于运费最低并考虑到不同管径管道的运输成本差异,结合空间分析与线性规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东部原油管网进行空间优化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①2009年中国东部原油管网优化运费较实际运费减少了34.5%,表明原油管网总体流通效率不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②东北地区各管道流通状况相对较好;华北地区管道均为负荷不足或无负荷类型,流通效率不高;华东地区黄淮分区的多数管道为负荷不足类型,仅有两条百万吨流量管道为良好类型,长江中下游分区的甬沪宁线和仪金线为超负荷类型.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塔里木河近50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灌区用水量的增加是导致塔里木河干流区来水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塔里木河干流下游来水量的大幅度减少,则因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耗水量增加引起.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锐减,造成下游河道断流321km,尾闾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为此,要坚持生态与经济、上游与下游协同发展的原则,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水资源发生和利用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边界;加快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的"供水、堵水和输水"工程;控制源流引水,减少干流上、中游低效耗水,确保下游基本用水,实现流域水过程的完整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塔里木河近50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灌区用水量的增加是导致塔里木河干流区来水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塔里木河干流下游来水量的大幅度减少,则因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耗水量增加引起。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锐减,造成下游河道断流321km,尾闾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为此,要坚持生态与经济、上游与下游协同发展的原则,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水资源发生和利用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边界; 加快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的“供水、堵水和输水”工程;控制源流引水,减少干流上、中游低效耗水,确保下游基本用水,实现流域水过程的完整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盖美  吴慧歌  曲本亮 《资源科学》2016,38(7):1336-1349
水足迹从消费角度建立了水资源利用与人类消费模式的联系,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的直接占用,是当前测度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影响的最有效的指标之一。本文基于2004-2013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足迹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SBM方法分别计算了辽宁省14个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通过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来分析水资源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在不断缩小,且有收敛趋势;借助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10年间,沈阳、大连、鞍山及盘锦的水资源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水平均较高,阜新和朝阳绝对效率和相对效率均位于全省最低水平;地理位置分布整体呈现中部内陆至南部沿海向东西两侧逐渐递减的特征;辽宁省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处在逐渐提高的状态,各城市相对效率值差距在不断缩小。利用聚类分析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时空分异研究,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显示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集聚分析显示,高高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城市,如大连、鞍山、盘锦等地区;低低集聚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如阜新、朝阳、葫芦岛;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一般分布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之间。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低低集聚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提高周围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全新概念。因此,探索各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框架与方法、界定并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对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经济学本质出发,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产生的前提、途径以及界定依据,阐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从可再生资源数量变化、不可再生资源数量变化和自然资源质量变化三个方面对因自然资源“过度”消耗而产生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进行界定;最后,以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可持续利用阈值和国家政策红线两个方面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思路,以期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界定及其核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Ship speed optimization can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offline speed optimization model cannot ensure the optimal ship speed due to the changing weather and sea condition during the voyage. We propose an online speed optimization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an offline speed optimization model and a fuel consumption prediction model. The online speed optimization model is to plan the average speed for each segment of the entire voyage. The fuel consumption prediction model is used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fuel consumption during the voyage. For fuel consumption prediction, we propose a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 based encoder-decoder with temporal attention mechanism. By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three baseline models,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odel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20.
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郑州市用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欢  左其亭 《资源科学》2014,36(10):2012-2019
针对2005-2011年郑州市各市县的用水现状数据,首次将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应用到用水结构分析中,对现状年下郑州市各类型用水的空间分布情况及近年来的变化特点做了定量分析和探讨,为区域用水结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从空间尺度上看,郑州市生活用水最为均衡,各地区相差最小;工业用水相对均衡,农业用水较不均衡,生态用水极度不均衡。从时间尺度上看,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不均衡度有所降低,但变幅不大;农业用水的区域分布更加集中,生态用水的均衡度有明显的提高,但还远远不够。整体来看,郑州市用水结构空间分布总体呈良性发展态势,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用水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分析结果与郑州市用水结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以为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间优化协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