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中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反映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使本来应该兴趣盎然的历史学科成为学生"最难学的学科",但学生对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由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教材与社会现实的契合点,使历史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增加了社会生活史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重视这部分知识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习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教师就是"教教材",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教学模式的单项"培养"学生的教学活动,强调预设与封闭,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性历史教学强调的就是"用教材教",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单纯是学生也不单纯是教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从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出发去探讨历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主要是在这种以"对话"是教学活动为重要特点的网状关系中进行的。语文教师在对话式教学活动中,要乐于与教材搞好对话,善于引导学生与教材搞好对话,善于引导学生与老师搞好对话,善于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搞好对话,让对话式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祖波 《教学月刊》2015,(Z1):56-59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认为,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这就告诉我们,史学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是穿越时空的生命观照,历史教学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与过去的对话。囿于篇幅的限制,原本丰富多彩、饱满而立体的历史,在教材中往往表现为高度凝练、概括的语言,言简意赅的文字浓缩了很多重要内容,需要我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理念进行了明确,要求不能将历史课简单地视为是一门学科设置,而应更多地看重其在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功能上的作用。新的教材观也提出,教材不仅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更是老师与学生间开展对话沟通的"纽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需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23):131-132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重视历史创新教育,传统的以书本的纯文字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当前创新教学的需求,书本中的纯文字也在不断被各式各样的历史图片代表。历史图片不但可直观反映出真实的历史,而且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就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探究了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相似文献   

7.
李杰  江平 《湖北教育》2006,(11):56-56
平等对话教学,就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平等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在超越文本中肯定自我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把教材视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使课堂气氛乏味枯燥,削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对话式教学可从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等方面着手,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陈罕奇 《孩子天地》2016,(7):254-255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对话行为"的实质目的在于通过多向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进行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紧扣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对对话形式、对话内容进行适时调整,以提高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应当定期总结对话教学中获得的信息反馈,并以此作为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借鉴依据。为对对话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效落实方法进行探究,本文特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做如下总结。1对话教学的几种开展形式1.1生本对话:所谓生本对话,即指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郭晶 《广西教育》2013,(9):59-60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历史内容,它们以"散点"的形式,力求使历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从各个方面和不同角度了解社会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历史的踪迹,引发与之"交往""对话"的愿望,进而在体验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但是,历史题材的教学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比如涵盖面太大,理不清内容的脉络等。基于  相似文献   

11.
赵军 《教书育人》2001,(1):23-24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的职责。 可以说,凝固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本活着的德育教材。当然在历史长河中,德育素材丰富多彩,但也复杂难识。这对历史教师把握素材,正确施教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绝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挥砍。 首先,把握住德育素材的施教方向。 历史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根据历史课文的素材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德育要求,从素材中梳理出德育教育的主干与核心,精心引导。决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抛给学生。让学生漫天乱想。例如:《中国古代史》的第…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知识至上"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本就是"书本",教材被理所当然地称为"课本"。"书本"统帅了"教书匠"的教师与"读书郎"的学生,构成了以"书本"为源,教师为流,学生为器的"三位一体"单向式线形语文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多"述而不作",视"教教材"为己任,这种以书本为"课本"的教学思维导致了教师对"教材"的亦步亦趋,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被漠视。因此高扬"以学生为本"大旗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当前的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程创生过程本身是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促进有效教学。教师对教材(课程)的研究工作通常包含备课、钻研教材等。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的备课就是"以学生为本"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课程创生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教师课程创生最有力的工具。教  相似文献   

14.
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统编教材编排的一大创新。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就是以"提高阅读速度"为目标的策略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应对教材编排进行分析,对学生学情展开调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可从"树立整组意识""展开精准教学""加强策略迁移"这三方面入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策略,养成正确阅读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对话理论是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思想的核心内容。"对话理论"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教学方法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等方面。对话的最终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怎样把干巴巴的历史说教变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怎样把学生从繁琐的历史知识的识记中摆脱出来?怎样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历史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好历史并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历史情境是指历史事件发展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所谓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标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实物、图示、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发展为方向,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评析性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思维引导、思维训练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分析、历史事件和结论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适应了历史教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中的导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规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教师的提问,而很少去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如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显得特别迫切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为目的,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因而课堂教学“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容器”;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多为灌输,只是要把“容…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学生发展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教学的凭借和资源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改变了将教材视为圭臬的教书匠心态.不断努力地实施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深刻转变.这与新课标“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的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联系性的学科。开放,才能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开放,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蓝天中自由飞翔;开放,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语文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课堂模式。所谓"开放",应是敢于突破"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案为本""以分数为本"的束缚。一、开放地进行教材取舍与开发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能凭借不能死守。"在教学中,教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