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时至当代,约定俗成地划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如果说,"三种唱法"提出初期,对中国的声乐艺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划分模式束缚了人们对声乐这门艺术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认识和表现,导致声乐艺术片面化,阻碍了声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怎样搞好声乐教学,这是许多长期从事声乐教学的工作者一直探讨的问题,对于采用不同唱法的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各有不同,因此不可一概而论.但有一个是共同的,那就是学生如果能较好地掌握一种歌唱方法(美声、民族、通俗),那么对于其它类型的唱法;会带来方便和条件.从自己的教学体会中,我认为一个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民族唱法是以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例如:各地区民歌的演唱方法、中国各种戏曲的唱法、各类说唱音乐的唱法等等。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声、行腔、咬字等方面的理论和规律。为发展我国的声乐事业,国内不少民族声乐的歌唱家、学者就如何建立起中国的民族声乐学派进行了深入地科学研究和探讨。音乐界普遍认为:民族声乐艺术在学习和继承民族传统声乐的同时,必须注意吸收西洋唱法的科学理论,使之与民族声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  相似文献   

4.
从高师声乐教学应注重的三个方面和改变三种唱法定位的角度论述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法定位的问题,探索具有师范声乐教学特色和以培养基础教育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5.
陈茜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2):117-120
轻声唱法既是一种声音训练方法,也是声乐作品艺术表现手段。在阐释轻声唱法涵义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在声乐训练中对于心理与生理的调节作用。它能够使大多数声乐学习者较快掌握头腔共鸣的技巧,扩展音域,使嗓音逐步向全声发展。通过轻声唱法的训练,可增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表现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以萧友梅为主的一批爱国音乐家们率先在各地创办了多所新型音乐机构。正是老一辈音乐家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欧洲传统唱法的种子在我国贫瘠的音乐土壤中生根发芽。而新型音乐机构无疑是近代专业声乐教育发展的根基,是西洋声乐传入我国后向专业化、系统化发展的加速器。这种唱法的传入为中国声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与中国传统唱法相互借鉴和吸收。近代专业声乐教育之发轫奠定了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翻开了中国声乐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民族唱法”提出质疑 ,认为我国的民族声乐应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向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方向发展 ;一是向中国唱法方向发展。同时这两种唱法应相互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经常听音乐,他们平常听的音乐的种类主要为声乐,而喜欢听的唱法多数为通俗唱法,另外,他们听音乐的最主要来源为网上下载;中学生多数既喜欢流行音乐又喜欢经典音乐,但两相比较,前者胜于后者;对于高三级开设音乐课,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有更高的比例认为"不必要"。这样的调查结论告诉我们,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教学还须多方面努力。第一,应多引导、指导学生欣赏器乐。第二,应帮助学生树立经典音乐优于流行音乐的观念。第三,应纠正中学生认为高三级"不必要"开设音乐课的错误想法。  相似文献   

9.
三种唱法的提出,束缚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我国众多的民族、丰富的音乐资源,远不是三种唱法所能包容的。中国要有自己的唱法,这种唱法既要学习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借鉴一切外来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既要有科学的歌唱方法,又要具备中华民族的气质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笔者针对当前高师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现象进行相关的论述 ,并着力从如何发挥学生民族声乐唱法的个性和特色展开思考 ,力图阐述民族声乐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创新 ,以此构建更富有科学性的符合当前民族声乐教学发展趋势的框架 ,对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声乐是把语言旋律化,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歌唱必须同语言、音符、感情、呼吸、发声、共鸣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初学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唱法,刻苦反复地练习,才能学好声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有的"民族唱法"是表现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生活习惯的声乐演唱形式,有强烈的民族个性,而且语言淳朴、形式生动。这使得民族声乐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但是,近年来民族声乐的发展和传承却是不容乐观,演唱方法也急需创新。但是,目前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高校民族声乐演唱的教育创新,是民族声乐工作者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就高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创新教学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学声乐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发展,声乐教学需要不断改革。互动式声乐教学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声乐课前、声乐课堂上、舞台实践活动中以及声乐课后需要进行双向交流。在声乐课前,师生互动式交流需要让学生主动回顾上次课堂内容、为本次课程精心设计开场内容、为学生收集和整理近期新闻;在声乐课堂上,师生之间要进行相互倾听的、相互信任的、情感体验的互动式课堂交流;在舞台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思维换位、模拟舞台情景,规范学生唱法、提高舞台形象,实施艺术教学、倡导汇报交流;在声乐课后,需要加强课后辅导,提倡课后讨论。  相似文献   

14.
民族男高音是中国民族声乐界极具吸引力的声部之一,但优秀且唱歌技巧比较完美的男高音比较少,声乐教学过程中男高音的歌唱技术的掌握比较难以掌握。近些年,民族唱法男高音歌唱技术训练和作品风格把握有了较多的探索,值得总结并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声乐艺术实践也在不断的衍变。“民族唱法”就是当今我国声乐乐坛盛行的一 种演唱艺术流派。虽然对于这种演唱方法的称谓或界定还存在不同看法,但这种演唱方法却客观存在于我国的歌唱艺术实践中。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大国,各种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戏曲演唱艺术是民族传统唱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戏曲声乐的教学上,一直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这种教学方式却也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尽管近几年来,戏曲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戏曲声乐教学的发展却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更没有规范的教材和科学发声的训练手段,发声方法科学性不强,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美声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世界融合,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往来也日渐增强。美声唱法也逐渐融入到我国的民族音乐中,推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民族音乐和美声唱法结合已经成为了音乐潮流,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在教学中实现民族唱法的美声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8.
美声演唱是在声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唱法,要想取得优美动人的演唱效果,既要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又要恰当地把握和表达作品蕴含的情感。本文总结了美声演唱的主要技巧,并提出了进行情感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高度,究其成因及发展的流变史,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和声乐教学都是一项有益的重要工作。根据建国后声乐艺术风格的流变特点,可将其约划分为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繁荣阶段。其各个时期的风格各具特色,表现在演唱方法、声乐曲目、歌唱家代表。纵观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其风格流变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轨迹,表现为:声乐曲目从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音调逐渐发展为具有特色的创作曲目;演唱方法逐渐摆脱喉咙挤、气息浅、声音尖亮、音高偏低等特点,向气息深、音域宽、音色厚、音调高等特点发展;歌唱者从单一的民间唱法逐渐向现代的多面性演唱能力方向发展,以及歌手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过程离不开聆听声乐所产生的感觉及所激发的内在情感。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感觉与情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调动演唱者与聆听者内在情感的策略,有效的培养声乐情感,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