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画一种符号表征.是儿童真实情感的流露.总是反映他们所看到或所理解的事物,反映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他们的经验、情绪情感、个性特征,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这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受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乡村幼儿与城市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学龄前乡村儿童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同阶段的城市儿童相比,往往有着明显的短板与不足。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乡土游戏场景,是乡村幼儿能切实感受到的真实的生活,也是乡村幼儿园最鲜活的课程资源。从乡村幼儿既有经验和生活场域出发,紧紧抓住幼儿能做、想做的事,创设真实的乡土游戏场景,营造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场”,可以帮助乡村幼儿积累语言实践素材,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表达愿望,实现乡村幼儿语言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 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绘画对于儿童是具有强烈的吸引 力的,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直接 去满足他们的欲望。间接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情 绪,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想让幼儿掌握 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感兴 趣。 一、方法导趣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绘画特征。涂鸦期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  相似文献   

4.
探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但儿童的这种本能应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才能得到积极、主动、有效的发展。儿童的科学探究要真正成为一种"真"探究,就应该以儿童为本,需要尊重儿童探究的天性,要与真实接触,与真实对话,应使孩子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因此,我们应引导儿童研究真实的事物,亲历真实的探究过程,表达真实的探究体验,帮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真谛。  相似文献   

5.
王慧 《考试周刊》2013,(36):195-195
<正>《纲要》反复强调: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其实每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艺术家,他们那敏感的心灵、细微的感觉、思想的火花都是最真实、最有价值、最富创新的。幼儿教师应善待每个幼儿的想象,并给予最真诚热情的评价。如何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呢?幼儿的艺术才能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运用各种艺术元素(如色彩)表达情感;能通过抽象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弱势儿童群体,是指在为同年龄幼儿所提供的托幼教育的环境中,经常居于被动、次要的弱势地位的,不能从环境中获得全面益处和最充分发展的群体。幼儿园中的弱势儿童群体本应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并没有给予这些幼儿足够的关心与照顾。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弱势儿童群体问题。一、思想上对弱势儿童群体问题给予足够关注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弱势儿童群体在幼儿园中经常被忽视、遗忘,就会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不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幼儿期是幼儿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看到一幅幅幼儿以"符号语言"创作的绚丽斑斓、天真稚拙的绘画作品,我们深刻体验到这句话十分真实而且毫不夸张。幼儿喜欢绘画,他们被现实生活中的美所吸引。当他们对客体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时,表达的欲望强烈地被激发起来,在尚不能用语言文字来充分表达描述时,绘画就成了他们表达思想、情感和个性的最佳途径。"符号语言"是幼儿语言世界中最早出现的书面语言,是儿童想用绘画、图像、标记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描述出来,是儿童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儿童心象的自然流淌。那么,幼儿如何将生活体验转化为可视的形象?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证实了用"符号语言"来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经济时代的产物,留守儿童则应运而生。留守儿童的教育又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问题。本文作者张老师以班主任的身份,从农村教育生活实际入手,以两个孩子的真实生活为典型代表,描摩这一弱势群体的学习、思想状况,展现了现实条件下农村教育的无奈与困惑,既有担忧,又为他们的未来筹谋。  相似文献   

9.
莫美琴 《辅导员》2012,(Z2):96-97
儿童绘画有着充满童趣的天性和强烈的表现冲动,随意性很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一张儿童画的产生,是儿童真实思想的写照,是儿童思维活动过程的记录,也是儿童情绪气质的外在表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儿童画创作的兴趣越来越弱,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日渐单调。如何在小学阶段尽可能保持他们的创作兴趣,并使他们的儿童画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较平时的画有所突破,我在本学期的儿童画辅导课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成才之路》2014,(21):66-67
小班阶段是幼儿进入学生生涯接触社会的起始站,他们都是一张张无瑕的白纸、一块块未经雕琢的泥,淳朴天真。幼儿们都喜欢画画,但是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园是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园,为此专门设计了课题研究,在实证调查、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小培养儿童绘画兴趣的方法。一、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 观察是绘画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绘画活动积累素材。小班期幼儿喜爱的是绘画的过程,对画什么即结果并不感兴趣,所以我们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要利用幼儿园内外的环境条件,带他们参观、发现、认识,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的兴趣。如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颜色,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通过让他们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观察是幼儿学习和创造的基础,在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孩子们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美的每一瞬间,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让他们从更真实的角度、更小的细节去观察事物,无疑会对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涂鸦时期的儿童画是幼儿的另一种童言,每个幼儿都有美丽的童话世界.而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能通过绘画释放出来。许多中外教育家历来都很重视对儿童绘画的研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绘画的价值:“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可以练习儿童的目力和手力。”所以在教幼儿画蜡笔画时,要了解幼儿的绘画特点,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入手,开阔幼儿视野,  相似文献   

12.
笔者长期在幼儿音乐创作的天地里耕耘和探索 ,也创作了不少的幼儿歌曲 ,其中有的歌曲编入幼儿音乐教材 ,还获得了全国及省的各类奖项。从中 ,我感悟到要写好幼儿歌曲 ,必须热爱幼儿 ,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在长期的幼儿音乐创作实践中 ,我有着这样的深刻体会。首先 ,作者应有一颗幼儿童心 ,了解他们 ,熟悉他们。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喜欢什么 ?他们的语言特点 ,说话的语气和节奏以及他们的动作习惯等。作者应有他们的生活 ,真实地体现出幼儿的情和趣 ,所以 ,具有一颗幼儿童心是写好幼儿歌曲的关键所在。幼儿歌曲是专为 3至 6岁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13.
儿童线描画简单地说是用不同的笔和纸,通过点、线、面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一种儿童绘画形式。研究证明儿童线描画是幼儿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表现方式之一,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本学期为了更好的研究儿童线描画,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传统的黑白线描画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丰富线描画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创作线描画的兴趣和热情,与孩子们一起踏上了装饰线描画的火车,开始了一段有趣的探索旅程。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各类游戏,幼儿不仅可以发展动作技能、语言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想象和创造力,而且能在游戏中度过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在促进情感和社会的发展中游戏可以使幼儿了解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释放情绪,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世界上,暑假是一部分人独享的专利。这部分人只有:学生,老师。于是暑假一到,你所关注的微博里,只有读者大人们的语录最真实、最新鲜。他们的思想自由灵动,灵感OK键一触即发:作为城乡结合部的一名留守儿童,我决定去探亲。  相似文献   

16.
王丽佳 《成才之路》2014,(18):62-63
正户外活动是一项幼儿最为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它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户外活动中,才能最真实的展示幼儿的一面,才能让幼儿得到真正的快乐,他们在活动中才能获得最开心的情感体验。如今,幼儿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都认识到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户外体育活动既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也对他们的心理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协调发展。那么,在社会对于幼儿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基于“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通过多个阶段持续性、沉浸式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站在儿童立场思考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回归对幼儿和课程的基本认识,进而探索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法,不断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并形成“幼儿园一日生活导引”,支持教师真正以生活为中心支架幼儿学习与发展,实现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课程价值。基于真实情境中对儿童立场的探讨,能够为教师打开一个理解、支架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视角。从最真实的幼儿一日生活入手,依托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儿童不是社会化的被动接受者,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社余№敦育必须从儿童作为适应环境的主体的需要出发,注重儿童对真实生活世界的体验与感悟,不剥夺他们亲历社会实践的机会;坚持与幼儿对话,强调在幼儿理解和需要的基础上建构集体规则;接纳不同幼儿的想法,尊重每位幼儿的心理感受;发展传统道德教育内容,坚守传统道德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田梅 《早期教育》2009,(12):3-3
幼儿绘画作品中几乎如出一辙的房子、太阳、小鸟,让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得不反思:幼儿的作品为什么成了一张张的复制品?是什么隐藏了儿童独有的个性?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潜力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我的梦"。为了追逐宝宝成长梦想,从宝宝呱呱入地开始,父母们就已经勾勒出宝宝的未来成长规划梦,给宝宝最有营养的吃、给宝宝最好的物质环境,让宝宝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学校……。《刚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一个小宝宝就是一本真实、率性、独特的书,他们毫不掩饰地期待我们老师用善解的心来阅读,用温柔的心来呵护,使之在最短的时间里愉快地适应新的群体生活、加入集体学习活动中。为宝宝在整个幼儿阶段乃至影响他们一生身心能否健康、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