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院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法律素质首先包括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健康的法律心理,法律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着眼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树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过去的“专才”教育为“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状况令人堪忧,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不仅要求掌握法律知识还要求能够转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故从内外化的角度阐释了法律素养的运行机制,并指出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信仰的形成是内外化运行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法律信仰的形成标志着良好而稳定的法律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从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入手,探讨了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认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宽厚的多学科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必须从学制,课堂设置,实践教育,学术教育和高教师资等方面彻底革新,形成适应司法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中的法律课堂,便是普及法律知识的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几年的法律教学工作,总结法律教学的方法,更大程度地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药家鑫案的发生引发对中国大学基础教育的审思,大学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重构大学法律基础教育,需尊重学科教育规律,呼唤法律启蒙、人性教育回归、健全大学生法律素质,以完成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6.
孟岩  陈孝华 《山东教育》2004,(18):45-45
在现实生活中,一直约束人们行为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道德标准,二是法律标准。这两个标准的结合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此,为使中学生在校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律知识修养,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我在此谈一下自己进行法律知识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法律素质首先包括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健康的法律心理 ,法律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 ,着眼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树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变过去的“专才”教育为“素质”教育 ,大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以适应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法律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法律知识、法律技术、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的法律人。根据我国法律传统、法律制度体系和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着重从法律教育模式的定位和相应教育体制的构建方面,宏观地探讨了我国法律教育的目的及其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不容乐观,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要通过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和进行有效的法律观念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法律价值观。毛泽东的法律价值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法律的政治价值,在于有效打击和惩治犯罪,切实保障人民民主,促进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二是法律的经济价值,在于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是法律的文化价值,在于保护人民的文化权益,匡正文化发展方针,创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的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观念的改革为前提,即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法学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法学的法律执业技能训练和法律职业化思维的教育,以从根本上改变法学学生只了解法律术语和条文的现状,使他们能掌握法官、律师以及其他法律职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技巧、思维、能力和素质,发展学生自身的潜能,使法律教育更加适应法治建设和法律职业化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经调查发现,目前毕节师专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普遍提高,法治思想已深入人心,雏权意识已经觉醒,但却存在着法律知识贫乏,普遍注重实用性,法律观念中仍存在许多误区,雏权意识和雏权能力较弱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和学校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法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学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建设,加强学生的涉法实践教育,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素质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3.
护士的工作与病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休戚相关。增强自身的职业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对维护病人与自身的合法权益都是至关重要的。严格按照护士的规章制度办事,认真病案资料,及时认真地按照医生的医嘱办事,保持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可以有效地规避护士在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信仰是中国法治化的精神支柱,法律信仰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障碍。如何培养公民的法律情感、法律意识和增加公民的法律知识,以扭转法律信仰危机,是法律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与一个人的法律行为密切相关的是法律态度而不是法律知识.法律态度是一个人对法律的看法及其所采取的行动,反映一个人对法律的信仰及其程度.法律态度是构成法律意识的核心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表现为法律态度的不真诚.其必然导致不同犯罪的产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营造自觉的守法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真诚的法律态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构建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应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强化法律服务职能,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建设,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重视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律事务及经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确地传授法律知识,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质,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完成这一任务,对于促进普法教育工作,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在涉及到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以及某些国际组织的法律文件时,要与国家及某些国际组织的法律文件的原则精神保持一致,虽然不能要求教材在阐述某些内容时照抄照搬法律条款的原文,但其基本内容不能与相关的法律规定相违背。在这方面,现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上册和下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6月出版)存在着多处值得推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律与文化密切相关。主张对法律应从文化阐释的多元视角来理解,这是对以往关于法律知识是统一性的一元论观念的否定。关注和重视法律多元的问题,这对于外发型的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启示意义非凡,有助于我们摆脱对法律狭隘的形式主义的理解,在建构中国法治过程中,应当持辩证否定的态度做好本土法律资源的继承和西方法律制度的引进,避免西方中心主义。实现法律的“地方性知识”和“普适性知识”最佳契合,使我国的法治建设更加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律教育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基本原理和系统的法律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培养。诊所式法律教育则克服了这个弊端,将二者有机结合,是符合法律教育理念转变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高等学校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应当高度重视和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为未来社会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新型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