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汇》2011,(12):8-9
贫富差距如何消除?诺贝尔奖空缺怎样填补?针对当前让国人颇感纠结的几个问题,参加“2011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不同领域的诺奖获得者开出了同一“药方”——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下午课问,我从初一年级的教室前经过,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后面传来:“李校长,李校长!”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女生。我俯下身子问道:“有什么事吗?”她仰着脸对我说:“我想问您,为什么我们表演的时候,您不看完就走了呢?”“嗯?”我没明白她的意思,“能说具体点吗?”  相似文献   

3.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4.
张献武 《教育》2007,(12S):36-37
“如果因为我而耽误妈妈的幸福,那我多对不起她!”“爸爸每天回来,我怎么就没想过为他捶捶背揉揉肩呢?”这是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校园心理剧《你也能当擎天柱》里的台词。  相似文献   

5.
傍晚,我在一家米粉店里吃饭。一个小女孩跟她爸爸坐在我对面,静静地吃着。她袖子上佩戴着一黄杠,应该是个少先队小队长吧。在她爸爸到旁边打电话时,我和她聊了几句。“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喜欢。”“有没有最喜欢的?”“语文老师。”“为什么最喜欢他呢?”“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对我们以后好。”  相似文献   

6.
子曰:“以德报怨,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完美的教育效果呢?何以报德?”“没有惩罚用残缺的教育如何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呢? 当今的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得到了过分的而不是应有的呵护、娇宠。他们不是缺乏关爱而是严重缺乏“惩罚”,由于动不动就强调应该给予一些惯于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更多的关爱、感化、引导,给人的最终启示是“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相似文献   

7.
一天晨读课,我进入教室检查头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本,数来数去少了一本,一查是娜娜同学没交,我问她:“你的英语家庭作业本呢?”她说:“我交了,早晨一来我就交了。”看她的神情不像撒谎,我又查了一遍,可还是不见她的本子,我又让她检查了书包,她信誓旦旦地说:“老师,我真的交了,很多同学都看见我交的。”于是,旁边就有学生证实娜娜确实早晨一来就到前面交本子了。“奇怪,这本子难道长翅膀飞了不成?”我又仔仔细细地在讲台上找了一遍。还是没找到,这个本子就成了一件悬案挂在我的脑子里。上午课间操时,娜娜的妈妈急匆匆地跑来…  相似文献   

8.
“老师,我的新毛衣被偷了!”我一走进教室,小娟就流着泪对我说。小娟父母双双下岗,只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还要供她上学,家庭拮据可想而知。平时小娟是班里最节俭的一个,着装也最为朴素,很少看她穿新衣。这件新毛衣是父母送给她十六岁的生日礼物,小娟一直舍不得穿,没想到却遭此不测,我知道她心里有多难受。为了不扩大影响,我把小娟叫到了走廊上,询问具体情况,会不会是放到哪里一时记不起找不到呢?小娟很肯定地说不会,因为她每天都要把它拿出来盘点一番,绝不会放错的,而且就是今天早上不见的。“是小燕,肯定是她!”“这…  相似文献   

9.
教育如雪     
雷江 《四川教育》2006,(12):44-45
“国中”转来了个女孩叫如雪,个儿高挑,皮肤白净,打扮时髦,刚进教室时同学们还以为她是实习老师呢!她干吗从国家级重点高中转到我们这所学校来呢?直觉告诉我,这个女孩一定不简单。  相似文献   

10.
《景德传灯录》上说:一日,马祖正专心坐禅,师傅怀让见状暗自好笑,明知故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马祖曰:欲图“作佛”。怀让拣起一块砖随地磨了起来,闹得马祖心烦,问:“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马祖纳闷:“磨砖岂能成镜呢?”师反曰:“坐禅岂能作成佛呢?”马祖不解。师进一步阐释:“如牛驾车,它如果不走,你是打牛,还是打车?”马祖无言以对。师又曰:“你学坐禅,是为了成佛。可否知道成佛是靠心悟,根本不是坐出来的,而且佛的本质是没有固定的外相,怎能把它停留在一件事物上呢?你这样坐着学佛.无异于是在杀佛!因为你只是固执着外相.永远也达不到真正的佛理!”  相似文献   

11.
薛涌 《课外阅读》2010,(10):36-37
女儿7岁时,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她看了看我们家,然后问:“你们家是穷的还是富的?”女儿坦然回答:“属于偏穷的,你们家呢?”“属于偏富的。”另有一次,她的一个同学知道我们是租房住后,直截了当地说:“真是太糟了,你们连住的房子都不是自己的。”对此,女儿都能淡然处之,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谁低。这源于我和她妈妈一直比较关注她对贫穷和富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电视上听到一个从12岁就开始痴追刘德华的兰州女孩林娟的故事。林娟为了能够到歌会现场亲眼见到华仔,不惜让父母变卖家产、倾家荡产而几次为她筹措旅资;为了自己的追星梦,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刘德华的专辑而不惜放弃学业,从12岁一直追到28岁;为了自己虚无缥缈的梦想,当别人问她“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与刘德华哪个重要”时,她甚至毫不犹豫地说“刘德华重要”。造成林娟这种行为和心态的祸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退让和缺少爱心、责任感教育所致。就连知道林娟一事后“很不开心”的“当事人”刘德华也说:“一个女孩子因为喜欢我,而做那么多伤害爸爸的事情,我觉得有一种遗憾,(忽略了)一种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享受着音乐带给我的那份舒心,手中的笔不知不觉已画满整页纸。看着用楷书写的格言,再看看用行书写的对联,心里美美的。这时候妈妈来到了我的身旁,我便问她:“您觉得我写哪种字体更好看呢?”妈妈沉默了片刻,“你的学生喜欢你写哪种字体呢?写行书的话他们认得不”她的回答太让我感到意外了。  相似文献   

14.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1,(12):17-17
叶澜教授曾非常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棵一直没有长大的树。”她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想,叶澜教授是不是在为教育丛林里大量教育教学智慧的流逝而扼腕叹息呢。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教师和专家都问过魏书生老师:“你怎么就敢十多年不批改一次作文呢?你怎么就敢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呢?这些打破传统、独树一帜的做法,你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钟蕙 《小学语文》2010,(10):63-64
钟蕙,任教于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南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获得“南宁市‘十一五’时期学科带头人”“南宁市第六批优秀技术青年”“南宁市优秀教师”“南宁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她执教的课例《花钟》在2008年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荣获特等奖,《乡下人家》获2008年广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2007年获广西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综合成绩一等奖。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和教案在国家级、省级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文汇》2010,(7):4-4
一位老师多次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有一天,一位顽皮的孩子仍然摘了花园里一朵漂亮的花。她问这位同学:“为什么摘花?花哪去了?”没想到这位同学怯怯地吐出两个字:“吃了。”她真想劈头盖脸地批评一顿:“花怎么能吃呢?难道它是米饭?你这个脑子怎么长的?”可她还是忍住了。她把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让他坐下,心平气和地说:“现在老师不问你为什么摘,为什么吃,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家庭住所流动性大,成长环境较差.因而社会对农民工学生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流动花朵”。这些“流动花朵”,从小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教师对他们缺乏尊重、关怀和理解,父母教育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就会使孩子们失去学习的信心.成为学困生。那么,如何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开得更鲜艳呢?我们的做法是“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幅画,题目为《蜜蜂追小熊》,她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猜这些小蜜蜂为什么要追小熊。一家人猜的都是:“小熊偷吃了蜂蜜”,“小熊踩坏了花丛”,“小熊欺负了蜜蜂”,“小熊打坏了蜂箱”。小女孩撅着嘴说:“你们都错啦!你们别把小熊想得这么坏,好不好??那是因为小熊的裙子像花丛!”  相似文献   

20.
常宏 《学前教育》2022,(20):13-14
<正>家庭亲子阅读和幼儿园的阅读学习活动不同,更应重视阅读中的亲情交流和孩子的阅读享受,让孩子体验阅读过程的温暖、趣味,从而形成爱阅读、想阅读、勤阅读的好习惯。希望下面这个家庭的故事能对家长有所启发。作为家有二宝的妈妈,我一直很重视孩子的阅读。我曾问大宝:“你为什么喜欢读书?”期望能从她那得到几个我是如何煞费苦心让她爱上阅读的提示,没想到大宝觉得奇怪地反问我:“为什么要问为什么?读书这么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会不喜欢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