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赖艺玲 《考试周刊》2012,(47):35-36
诗词鉴赏无非"情景"二字,能够把握住其间的关系,那诗词鉴赏就不会那么难了。但在实际做题中,学生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把"情景"简单地理解为一对一的关系,从而混淆了几个与"情景"有关的概念,即一而概之地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衬托哀情"等一并归为"借景抒情"。因此,弄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春华 《文教资料》2010,(22):13-14
柳亚子一生以丰富的诗词创作抒写了无数时代的歌、人生的歌、民族的歌,任何一个读过柳亚子诗词的人,都会从中感受到他独特的富有时代、人生光彩的"诗词文化思想"。忧患意识使他的诗词渗透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独立人格铸造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战斗精神,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他能够不断超越自我,随进步潮流而前进,名士思想使他积极进取的同时,亦有消极与感伤。其诗有云"六十四年身是史",正是柳亚子诗词文化思想特点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3.
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一派草色入眼,我们听到一片蛙声入耳;从"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丝竹之乐,享受到季节的欢快;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中,我们意会了那欢快的歌唱,幸福的喜悦,在诗词里聆听蛙鸣,让人好不动情。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秾艳"风格著称,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温庭筠善于使用色彩词有关。在这些色彩中,温庭筠更偏爱于"金"色,金色在诗中出现110余次,词中出现28次,分别占到33%和43%,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当然不能仅用偶然一词解释。通过分析发现,金色不但显现了温庭筠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奢华时代,而且对自身及后世的词风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品词析句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一些教师只注重形式,使品词析句陷入一种误区。比如,《乡下人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对于关键词"探",一位老师是这样展开品析的:师:这里的"探"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生:可以换成"钻"。生:可以换成"冒"。生:可以换成"露"。师:相对于"钻""冒"和"露"这些词,"探"好在哪儿呢?生:"探"能表现得更形象。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从"探"中把形象感读出来。  相似文献   

6.
对于诗词来说,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无理"实属"有情"的现象,有的表现在诗词含义上;有的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章法、结构上;有的表现在内容与历史事实、实际地理位置不符上;有的表现在诗人审美评价的不一致上,等等,仔细研究,均属"无理而妙"现象,弄懂了这一点,会有助于我们的阅读和教学。  相似文献   

7.
以诗歌阐述佛理弘扬佛法,在中国文坛佛界都很普遍。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有这方面的佳作。仓央嘉措诗作很久来一直被翻译成"情歌",但他的活佛身份宗教领袖的地位,让我们无法抛弃其佛学思想,本文从其生平和命运入手,分析了其诗作的佛学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说起"普通话"这个话题,我想起了大学时的一个舍友。一次他看了场精彩的武打电影,回来大讲特讲"房飞峰"武艺如何如何高强,我们都没听说过这个人,就听他一个人在那儿讲。当他讲到"十三姨"时,我们几个全乐翻了,原来他一直讲的"房飞峰"就是"黄飞鸿"。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曾说过:“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需要的成分,”“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他的这些主张,除了体现在他的政论文章之中,也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中。他运用现代语,创造新词语,改造旧词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长长的脸上嵌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高高的鼻梁使他显得秀气而有神。你猜他是谁?他就是我们小区牛皮哄哄、大名鼎鼎的"牛仙"——李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