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连科的《受活》运用怪诞的手法,在历史叙事中对生命的本源意义和主人公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描摹和展示。但在反复推演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下"发展"所面临的文化困境的同时,又借助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乡村乌托邦图景的巨大诱惑力,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启迪人们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其间既有苦涩也有幸福,使置身中国广大乡村之外的我们,在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受活、以荒诞的心理阅读《受活》时,也会感受到以"善"为内核的真实的中国乡村的模糊映像。  相似文献   

2.
人文幻想小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新时期以后,柯云路、梁晓声、阎连科、格非又创作了《孤岛》(1986)、《浮城》(1991)、《受活》(2003)、《人面桃花》(2004)、《山河入梦》(2007)、《春尽江南》(2011)六部人文幻想小说。这些文本中的性别叙事有着潜在的联系,即男性角色由救世主、政治狂人、革命家向普通公务员转化,“男性神话”不断被解构;而女性角色则逆向发展,呈现由附庸品、配角到拯救者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李劼人的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被称为“大河小说”三部曲。关于作品,已有论者从历史、社会、民俗、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但是笔者认为,作品之所以能滋味常新、价值永存,更得益于作者另外两种略被忽视的创作视角,即平民的视角和文化的视角。平民的视角让他体察了一个真实的民间社会,而文化的视角则使他挖掘出深藏于民间的独特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4.
英国幻想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在其作品《女巫》中,以精准的笔触和出奇的幻想,成功地运用"叙述上的真实"、"细节上的真实"、"幻想小说文本自身的真实"这三种叙事策略,将女巫世界"描写得如同发生了一样",不动声色地便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全然真实的幻想世界中,成功地营造了幻想世界"大真大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相似文献   

5.
传记文学将创作视角集中在具体的人物身上,以人物的个体生命作为观照对象,具有十分真切的人文内涵。这些作品是文学与人紧密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人的生命价值。可以说,传记文学作品将人与文学合为一体,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蕴。《唐才子传》作为一部对唐五代诗人的评传汇集,其人本义主要体现在"人—文"一体、"人"寄托于"文"、"文"作用于"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缘起缘灭、因果报应、灵魂不死、三世轮回、“诸行无常”、“诸法皆空”等思想,是佛教思想的内容,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作品可以找到这些思想存在的印迹,本文意在从分析文本出发,对蒲松龄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进行观照,并试图从其本人的境遇、生活时代、家庭影响等方面来探寻他受佛教影响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开拓者。他以荒诞的剧情反映现实问题。他的作品揭露虚伪外表下掩盖的真实人性。《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芙?》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之一。剧中两对被婚姻关系和现实生活困扰的夫妻,惧怕现实,不敢面对失败,生活在幻想中。该剧名与美国的一首童谣"三只小猪"有很大联系。童谣中的三只小猪和大恶狼很好地影射了剧中四个人物。该文将童谣的寓意引入人物的性格分析,探讨其真实本性,分析了人物关系中幻想的形成和破灭。该文希望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赏析这部戏剧。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理论分析《我弥留之际》与《活着》这两部作品,从"向死而在"、"存在"与"存在者"和"世界"三个维度对这两部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我弥留之际》真实展现了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物,其"存在"主题表现得厚重深刻;而《活着》却将视角局限于单一类型人物,在表现"存在"主题方面过于刻意,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书中也有许多超出现实以外的内容。文章将从神话意识这个特定视角切入,从《红楼梦》所关注的“民族性”、“率真”和“幻想”三个方面来论述神话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意识流作品的写作特点,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幻想以及戏剧舞台效果展现的表现手法,使整部剧构成了一幅真实与幻想交织、现实与回忆融合、直叙与插叙交替的整体画面,充分展现了悲剧主人公威利.洛曼矛盾的内心、缺陷的性格及他那虚幻的梦境。  相似文献   

11.
阎连科的小说《受活》以极度荒诞的独特方式对身处现实与历史洪流中的人进行观照,揭示了社会对人规范性、人性在异化过程中的失落以及人类尴尬的生存状态与无处逃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人文情愫是散文作品的重要特质,对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对价值的追求,在杨绛的《老王》里得到了淋漓的表达。《老王》是杨绛先生写于1984年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四件事情。品读这些事件,探索老王的"不幸"与杨绛先生的"愧怍",从中感悟杨绛对底层百姓的人文情怀与观照。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书中也有许多超出现实以外的内容。章将从福州意识这个特定视角切入,从《红楼梦》所关注的“民族性”、“率真”和“幻想”三个方面来论述神话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对促请对象的选择及对所托之事的请求,流露出王质夫对突出李、杨之事爱情份量的期冀。《长恨歌》是白居易特定心理定势作用下的产物,受悲剧性恋情的影响,在创作《长恨歌》时,白氏自然会选择与其心境相吻合的视角来观照李、杨之事。矛盾性自评的谜底表明,《长恨歌》并非一首讽谕诗。白居易以归类的方式重申了对自己作品的定性,为我们坦然将《长恨歌》看作爱情诗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一个具有浓重女性情结的作家,他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美与善的化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具一格的。首先,分析沈从文作品中被忽略的女性视角,并究其原因;其次,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女性视角的不同体现,从尊重女性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对女性悲苦命运的观照与同情发展到后期作品中女性形象体现出的感性、灵性、人性,彰显出作品中渗透出的沈从文对女性有种独特的见解与感知;最后,分析其女性视角形成的原因,与其成长的地理环境、家庭的影响和受文化思潮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女性视角的观照下,对沈从文笔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琉璃瓦》是张爱玲的一篇讽刺小说。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和体验观照时代和人生,以机智辛辣的笔调嘲讽小市民阶层人性的扭曲,作品体现出非同一般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7.
最近,银道禄先生的摄影作品集《武当》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杰作。银道禄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有两百多幅作品发表。其中《晚晴》、《母子情》在第1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第17届亚太地区摄影作品比赛中获奖。而这本《武当》摄影作品集的确“以崭新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维,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武当山自然人文风貌……是一部目前国内少见的品位高、饶有艺术魔力的武当摄影专集。”’”《武当》摄影作品集不仅每幅摄影作品艺术品位高.而且装帧精美,颇具欣赏和收藏价值。因此.怀着在书海中发现珍宝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的《风声鹤唳》是从符合西方读者文化审美并力求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视角下进行的英文书写。从主体与对话的共存、欢乐与悲剧的互证、幽默与闲适的回归三个方面探讨《风声鹤唳》中的文化观照和思想问题,能更好地发掘作者在抗战书写中传达出的对生命的感悟和独特的人文关怀,探寻林语堂文化交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秀枚 《文教资料》2013,(32):115-117
安东尼·明格拉从获得9项奥斯卡奖的《英国病人》开始备受关注,这位意裔英国导演获得国际声誉的同时。也铸就了他独特的电影语言风格,他的电影将视角投注到个人的内心世界,在理智与情感的纠葛矛盾中,以冷静客观的镜语观照人的心理创伤与救赎。本文着重通过最带有明格拉风格的五部作品,对明格拉的独特叙事风格,冷暖交织的镜头语言以及他的影像世界的终极现实与人文关怀进行影像文本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你好,李焕英》通过穿越的幻想世界使我们直面现实的真实,用女儿和母亲的双重感知视角和双重叙事策略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实现了亿万观众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