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冥婚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菊英的出嫁》通过对冥婚习俗的反思,进入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列。冥婚背后存在着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一是人有灵魂及灵魂不死的观念,二是父母的心理补偿,三是为了“香火”的传承。因此,菊英娘为菊英举行“冥婚”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集体无意识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冥婚是旧时一种荒谬的婚姻形式,又称阴魂、殇婚、死婚、配干丧、鬼配亲,它是婚俗与丧俗融合而成的婚姻。在文学作品中,以冥婚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多,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中,作家通过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从古代作品中象征女性对爱情大胆的追求,到二十世纪初期,作家利用其表现反封建的主题,再到当下许多作品表现的对人性的关怀并从更广阔的文化立场出发对现代人的心灵体验进行拷问以及先锋作家的一种叙述策略,冥婚背后的意义不断变化。通过对这一题材的解读,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反思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现代人的精神失落。  相似文献   

3.
冥婚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菊英的出嫁》通过对冥婚习俗的反思,进入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列。冥婚背后存在着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一是人有灵魂及灵魂不死的观念,二是父母的心理补偿,三是为了“香火”的传承。因此,菊英娘为菊英举行“冥婚”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集体无意识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其中涉及冥婚的小说亦为数不少。古代冥婚小说主要可分成两大类:“鬼婚型”,即鬼与鬼或鬼与人结婚,以及它的延伸形式“复活型”,即与复活再生的死人结婚。本文将谈谈冥婚小说中的复活母题。从六朝志怪开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的长河中复活故事层出不穷,其中有一批是冥婚中的“复活型”小说,即死人复活行为直接与婚姻恋爱有关的小说,现就对这类小说作一分析。一、自身复活这在古代冥婚类小说中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鬼、鬼鬼之间的冥婚故事,具有其独特的人文意蕴。目前学界对此的研究多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所得出的文化意蕴总概为求富贵、美满婚恋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而对当时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门阀制度的分析不够深入,同时对此类冥婚小说的人文意蕴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学尚未涉及。故而笔者从这些方面来深入,试图深度挖掘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中冥婚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6.
冥婚,顾名思义,就是使已死的男女结为夫妻,形成婚姻关系。即生前未婚、或者已订婚但尚未完婚的男女死亡之后,双方父母、亲友为他们举行一个没有新人在场的婚礼,再将他们的尸骨埋在一起,使他们生不同床而死同定,像阳间的一般已婚男女一样,在阴间结为夫妻。令人看来,这是一种荒诞不经的婚姻形式,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但其作为一种习俗和现象,不仅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而且还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菊英的出嫁》和《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剖析,使我们了解到这不是简单对古老习俗的摹写,而是在冥婚现象背后蕴藏着厚重的、悲凉的社会现实,是作家对美好人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8.
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不仅蕴含着当时社会的文人心理,还包融着当时社会的现实以及文化的宣扬,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其形象内涵中所独有的自恋情结更是其形象内涵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爱情作为人类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拥有着永无定律的内涵。川端康成的《雪国》与中国古代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以不同的笔法各自叙写了其不同的虚幻爱情故事,共同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一种超现实的憧憬,却又以其不尽相同的爱情故事,分别演绎了绝望的纯真之爱情与希望的世俗之爱情。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思想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儒家产生、发展以及吸收本民族、外来文化的一个过程,儒家传统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和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抱着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理智地对待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传承,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化思想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对现当代文学教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本文主要围绕儒家传统思想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一话题详细而有序地展开。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人鬼遇合故事按其主题可分为婚配型和偶合型两种亚类型,每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次生类型。这些故事蕴含了冥婚习俗、世俗情爱和阴阳哲学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工具,对作者眼中所见的客观事实进行具象化反映,对作者内心的艺术世界直观地进行表述的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的创作依赖人,文学的鉴赏也依赖人。因此,文学也是一种表现人类审美的意识形态。自文学革命过去以后,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开创了新纪元、掀开了新篇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伙子布朗》通过被宗教伦理浸润的社会空间、闹鬼的森林空间及人物心灵空间的呈现、对立与互动,形象而艺术地展现了布朗所生活的那个清教文化社会空间通过规训、监控、惩罚等体系对生活于其中的人心灵的强大掌控;表现出作家从生存问题的本体论意义上对人在宗教文明状态下生存的深入探问,是对人生存整体、价值结构、人生境界等的深刻忧思。这样的空间呈现,与现当代空间批评理论的空间意蕴相似。  相似文献   

14.
浅议文化品位与心灵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自身和人所面对的世界都在不断地向人生成.这种生成的总和称之为文化.世界的人化过程和人的人化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文化作为名词是一种价值、一种意义;作为动词是一种开发、一种塑造.人既是这种价值和意义的赋予者,又是被这种价值和意义所开发、所塑造的对象.人在向人生成的过程中,亦即在文化的过程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展开,这种展开构成不同的心灵境界.在人的心灵的诸多境界中,最有意味的境界是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实际上是审美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5.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纳,"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16.
杜成的心灵哲学认为,心灵是变化着的意义系统,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力系统,心灵受着文化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制约.杜成心灵哲学的教育意义在于,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培养心心相通的文化心,使人的心灵追求止于至善,不懈追求内有之好.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纲,“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学的眼光分析《荷塘月色》文本,会发现其间深藏着中国现代文学家在五四“断裂”之后的内心隐秘,体现出现代中国人心灵中的“古典踪迹”。百年中国文学反复证明了“人格重建时散文最兴盛”的命题,阅读现当代文学中唯一存活的“古典”文体——散文,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分析和选择现代人格中的古典因子,是文化重建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赵其坤 《现代教学》2013,(10):36-38
教育需要美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文化艺术的学校就不成其为学校,无法成为广大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文化艺术的核心是深植于心灵深处的信仰与价值观。文化艺术的种子在心灵的田地中生根、发芽、成长,形成为人的精神境界、生命追求、人生修为和生活态度。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心灵与心灵的相互交流,构成群体的精神追求,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场,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不断受到熏陶。当前,我们除了关注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8,(27)
工间咖啡是一种典型的组织文化现象,表面看来好像人们在轻松地喝着咖啡,实际上却是志同道合、兴趣相投、追求卓越的人在一起自由轻松地交流思想、沟通心灵、讨论学术,这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文化品位,是人们形成了共同愿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