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我国6个创业高度活跃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调研数据,基于过程视角,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团队创新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大学生创业团队为样本,团队内部认知和行为过程是团队创新最直接有力的因素;团队反思、团队冲突管理、团队创新领导、团队创新氛围和团队创新显著正相关;团队冲突管理、团队创新领导和团队创新氛围显著正相关;团队反思对团队创新氛围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团队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为优化大学生创业团队、激发大学生创业团队创新性及发现影响团队创新因素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学习型实验团队 提升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验教学的诸环节中,实验小组的"团队协作"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传导作用。在分析学生实验团队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构建学习型实验团队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其中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为本学科培养科研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陈述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优势、成效以及高校科技平台的自身管理,表明了高校科研平台在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营造高校大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高校要面对目前工科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较差的现状,建立有效的载体,加强工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营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培养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简述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以辽宁工业大学"先进材料"大学生创新团队为例,讲述大学生创新团队的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和评价激励机制等,为材料类专业及相关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国家发展、学校改革、学生成才三个角度阐述了工科院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营造创新氛围、健全创新机制、注重形式和内容创新三个方面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地方师范院校中引导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促使团队成员科研素质的提高,培养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营造知难而进和积极向上的协作、竞争氛围,本文对地方师范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个人的指导实践,提出了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动态管理模式和激发科研兴趣、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团队凝聚力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天雄  甘世斌 《高教论坛》2014,(10):102-104
现代大学生创新团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大学里的同乡会,随着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和学生组织的日益活跃,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创新团队是指由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高校学生组成的,探索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活跃的实践群体,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互补性和创新性等主要特征。相关团队管理部门应深化对大学生创新团队内涵的理解,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允许学生利用学科专业资源自主组建团队,自主选择实践方向,减少对创新成果的要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霍正刚 《教育探索》2012,(10):147-148
工科院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进一步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需要技术的创新,高校工科学生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未来技术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要大力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莽;同时应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树立现代学生观,全方位地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介绍了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的内涵和形式,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平台构建的三种类型,论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构建的办法,给出了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型创新实践实训平台、教师指导平台、科技创新保障管理平台建设情况。实践表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20,(2):96-98
针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开发实践能力较弱、团队协作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的现状,建立基于工作坊理念和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初步验证工作坊理念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前提和保证,而如何营造适合高水平人才发挥作用的软环境氛围,是稳定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关键。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建设无疑是引进、培养和使用好高水平人才的有效载体。本文分析了学术权威和团队建设的关系,认为:学术权威的确立是高水平创新性团队建设的前提,高水平创新性团队的整体发展是巩固和提升学术权威的必要保证,学术权威的维护和创新团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文化是团队强大生命力的基础,是团队持续创新力的保障,是影响团队绩效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文化的特征包括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共同的价值观、良好的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的团队规范等。要打造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文化,要在评估现有团队文化的基础上改进,团队领导者要起表率作用,成员要积极参与科团队管理制度的制订,共同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建立起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6所不同高校的22个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结构与团队创新力的交互关系。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研究人员在创新产出上有显著差异,但在创新氛围上无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团队规模与团队成立年限在创新氛围与创新产出上皆存在着差异。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团队领导与创新氛围的相关系数最大,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角色分配、个人能力、团队职责,但团队异质结构与创新氛围无显著相关关系;个人能力与创新产出的相关系数最大,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团队领导、角色分配、团队职责,但团队异质结构与创新产出无显著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团队领导对创新氛围的预测力度最大,角色分配次之,个人能力最小;个人能力对创新产出的预测力度最大,团队领导次之,团队职责最小。  相似文献   

16.
在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外部跨界打击不可预期性加强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进行应变而生的创新,而成功创新的方向、过程和结果依赖于高管团队快速精准的决策。本文基于高管团队决策效果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企业高管团队决策的内部机制,探求其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方式。基于此从营造组织氛围、再塑高管团队成员领导风格、改善国有企业高管团队决策机制、完善配套措施提供循环创新保障等方面提出改善国有企业高管团队决策能力,发挥其对组织创新积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研团队与高校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旸 《高教探索》2007,3(2):134-135
高校创新依赖于高校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能力的主要支撑,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晴雨表,科研团队通过创新活动营造学术环境,对高校科研创新和教育能力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高校创新优势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文教资料》2014,(25):122-124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受到广泛认可,但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中却仍存在诸如可提供教育资源不足、持续性研究型团队少、高水平团队少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本文从组织架构设计、培养体系建设、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着力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目前新工科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现状,并提出了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完善科研创新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力度、加强学术交流等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文章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振 《考试周刊》2011,(25):223-224
中学美术教育服务创新活动的开展越来越依赖良好的团队氛围,团队氛围已经成为其教育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作者结合团队氛围的内涵和中学美术教育服务创新的内容,提出了基于团队氛围的中学美术教育服务创新,旨在为我国中学美术教育服务创新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