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与关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人才是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要素与体现,核心人才的流失已引起我国人才战略管理研究者和人力资源管理界的高度关注.对我国核心人才流失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才强国战略是一项新的国策,区域人才资源管理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调查研究湖北省孝感市人才资源管理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加强和改进区域人才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核心竞争力题解及构成要素分析。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创新对策是:必须科学把握企业人才结构规律,形成“三足鼎立”人才创新体系;必须改革传统用人机制,采取“不养而用”策略,用活人才政策,形成开明开放、互惠共赢的人才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4.
李建忠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8):141-144
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近10年来核心人才管理研究论文114篇。研究发现,对核心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心人才的流失及保留,研究机构以企业和高校为主,多数论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论文较少,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 (如结构方程模型等)尚未得到普遍应用,我国学者对核心人才管理的研究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5.
何叶  冯倩瑜 《科技广场》2013,(8):166-170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核心员工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吸引并保留核心员工是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非常严重,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成一种创业的氛围,让更多的人才在创业过程中,运用一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将人才与科技最终转化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发挥我国人才作用、实现后发优势、完成生产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对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创业的制度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人才战略规划实施开展绩效评估是加强人才强国战略闭环系统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基于前期初步探索和实践调研,本文分析了对人才强国战略规划开展评估的需求及意义,在对国家人才规划实施一周年评估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人才强国战略规划评估内容体系模型,提出了人才战略规划评估机制框架和基本路径,以期对下一步完善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监测评估工作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才建设和人的发展观念需要更新.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成为当今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蓝本,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才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企业非常稀缺的资源是人才,尤其是核心员工,他们是提高企业经营核心能力的原动力。加强对企业核心员工的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核心员工管理的现状和流失原因,并对提高核心员工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又归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江西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构筑江西人才高地”的方略。这一方略的有效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江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贤重才的优良传统,早在战国时期,便有燕昭王在其领地(今河北易东南)构筑高台,置千金于台上,用于延聘天下英才为其所用。今天,我省取燕昭王之诚而避其所短,不垒“高台”而筑“高地”,这就使得聚贤纳才更具深远的战略意义。高地者,空间阔焉,既体现了有容乃…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引领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文章通过回顾三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改革方向、具体措施等了解新时代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展脉络及演变情况,并结合二十大报告相关内容为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判和开展人才工作给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浅析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8,(5):144-144,146
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就企业近年来人员不断流失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何提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管好和用好企业的资源是企业能否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就如何管好企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开发人才,降低员工流失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科技企业核心人才培训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才是有能动性的最宝贵资源,核心人才竞争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和焦点,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成为识别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论文着眼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科研生产实际和现有人才状况,通过对当前高科技企业核心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并参照和借鉴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教育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提出构建高科技企业核心人才培训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空间结构差异以及核心区域确定受广大学者广泛关注。鉴于此,以科技型人才聚集区域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人才聚集空间结构差异的作用机理,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复杂网络方法验证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空间相关性,确定出科技型人才聚集的核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存在显著空间相关关系,同时,人才聚集程度由东向西逐步递减;(2)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分布存在层级结构,但由于人才聚集的外部性使得层级内部成员打破了传统地理距离限制;(3)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的核心区域在各层级中的分布逐年趋于稳定。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我国科技型人才聚集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信息》2014,(2):17-17
正当前,各国不断修改移民政策、开放人才市场,提供高薪、设立人才专项计划等,面向世界吸引顶尖人才,一场以争夺人才为目标的世界"人才战争"已经打响。在此背景下,对人才的战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才的战略管理是国家战略需求、目标、布局和导向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战略管理,是包含了主动发现和挖掘,以及通过宏观政策环境优化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一系列措施。近1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2002~2012年,全国RD人员从100万人已增至超过320万人,增长速度非常快,总量世界第一。但是,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09,(10):F0004-F0004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00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09年9月16日建成开放。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才战略规划区域实施效果评估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评估是检验人才强国战略各项工作落实成效的重要举措。以2011年全国人才统计数据为基础,以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聚焦于各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应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分层聚类方法对各省市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和聚类分析,并与基期调查统计数据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当前全国各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并对推动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监测评估工作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述章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310-312,301
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既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又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资源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人才资源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我们要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王敏智 《知识窗》2011,(4X):76-77
<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之间最重要的竞争,尤其是优秀人才、核心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核心干部流失较严重,紧缺的人才找不来,核心的干部留不住。核心干部的流失导致产品、技术和市场的流失,给国有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尤其是核心干部,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实施科技人才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经全球化、白热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问题在我国具有空前的紧迫性。我国科技人才现状令人堪忧:人才总量相对规模小,且整体创新能力不高,尖子人才尤其少;人才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科技人才巨大的创新能量没有释放出来;人才流动不畅,近亲繁殖严重,人才和知识的倍增效应难以形成;人才向国外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传统领域过剩,新兴领域人才严重不足。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人才观落后。有些地方和部门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