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面我们看两道竞赛题1.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n(n>1)个小正方形,则n不可能取().(A)4(B)5(C)8(D)9(第十六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2.试设计一种方法,把一个正方形不重复不遗漏地分割成8个正方形(分得的正方形大小可以不相同);又问如何把正方形按上述要求分成31个正方形.(1997年安徽省初中数学竞赛题)这两道题都是研究正方形的分割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全面、深入的研究如何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n个小正方形.我们先考虑n可以取哪些数?首先从n=2开始,当n=2时,正方形不可分;当n=3或5时,正方形亦不可分.接下来,通过画图可以知道,当n=22…  相似文献   

2.
某些不等式,如果囿于从代数角度来考察证明,会显得有些棘手.然而只要细心观察、类比联想,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通过构造正方形,借助正方形的几何性质来证明,不仅能够使命题的解答过程简洁直观,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用实例来说明.10,求证:x-2y≤200.(1987年列宁格勒数学竞赛题)证设a=x,b=y,结合条件有a、b∈R+,且a=b+10,如图,构造边长为a=b+10的正方形,从而由图可直观地看出a2-2b2≤200,因此x-Zy≤200.例2设x、y∈R,且0≤x≤1,0≤y≤1,求证:x/(1 y) (1988年列宁格勒数学竞赛题).…  相似文献   

3.
并排放置的两个正方形("兄弟"正方形)所构成的面积问题很有趣,精选几道竞赛题以供赏析.例1如图1所示,边长为3cm与5cm的两个正方形并排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正方形以其方正、平稳的秉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中考和竞赛题中以正方形为载体的试题屡屡有所出现,为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有关知识,在此对07年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以正方形为载体的试题作一简单解析,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割正方形     
下面是一道很好的竞赛题:将一个正方形剪成 n 个正方形.图1表明 n 可以等于4.n 还可以等于哪些数?(你知道多少就写多少)n 可以等于哪些数呢?一开始,可能想到 n=2~2=4,n=3~2=9,n=4~2=16,…(如图1、2、3)  相似文献   

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感性认识,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进行教学,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优化相关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还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主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推动数学素养与自学能力的协同发展.文章主要分析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价值,从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实现教学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设计:梧州市大东小学翟秀芬评析:梧州市教委教研室廖金玲教学内容: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05──106页例3、例4、例5。教学目标:1.知道周长的含义;2.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百数正方形"(或称"百数表")首次出现在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页,如下图:……  相似文献   

11.
"百数正方形"(或称"百数表")首次出现在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页,如下图:……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23~125页的内容。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在学生的探究中,要学会加强对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在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  相似文献   

14.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对中低阶段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进行继续学习的基础和根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空间想象和逻辑分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5.
巧拼正方形     
数学活动课上,蓝猫老师在黑板上画了8个大大小小的正方形(如下图,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它们面积的大小),并对小朋友们说:"你们能用这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吗?"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徐效琼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的...  相似文献   

17.
例1(2001全国竞赛题)如图1,若将正方形分成k个全等的矩形,其中上、下各横排两个,中间竖排若干个,则k的值为( ). (A)6 (B)8 (C)10 (D)12  相似文献   

18.
张静 《贵州教育》2012,(8):40-44
课例背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竞赛的命题中 ,经常出现一些趣味题、智力题、逻辑推理题、开放题、探索题等 ,这些题有很强的趣味性 ,有的又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 ,使人着迷 .对这些竞赛题的探讨和深层次挖掘十分有趣、十分有益 ,并且也十分有意义 .本文将对 2 0 0 0年北京市一数学竞赛题的图形性质作一探讨 .如图 1所示 ,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P1Q1R1S1和 P2 Q2 R2 S2 相互重叠 ,其中的公共部分为一八边形 ABCDEFGH .探索该图形具有哪些性质 .图 1性质 1 :八边形 ABCDEFGH的八个角中 ,相间的四个角都相等 ;且每相邻两角的和为2 70°.性质 2 :八边形 ABCDE…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3期刊登了汪渭芳老师的《圆柱侧面展开可能是正方形吗?》一文。仔细拜读以后,我认为圆柱侧面展开后完全可能是一个正方形。对于文章最后汪老师的困惑,我认为是完全可以解释清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