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要采用调查法,以品牌形象转移理论为基础,从品牌形象逆转移的视角,实证研究了赞助企业品牌资产对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的影响,以及赛事熟悉度与赞助匹配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首先,赞助企业品牌资产对赛事品牌资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赞助企业品牌的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度、品牌意识、品牌联想正向影响赛事品牌资产;其次,赛事熟悉度与赞助匹配仅能调节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度和品牌联想对赛事品牌资产的影响,不能调节品牌意识对赛事品牌资产的影响;最后,赞助企业品牌资产在影响赛事品牌资产的过程中会受到赛事熟悉度和赞助匹配的双重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证实了在体育赛事赞助活动中出现的品牌形象逆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赛事赞助中契合度对品牌资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契合度不仅对企业品牌资产产生直接效应,而且会通过品牌信任和品牌认同产生明显的间接效应,且高契合度比低契合度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实践意义在于企业与赛事要紧密结合,减少企业的商业行为气息,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信任;将消费者对赛事的认同流畅地转移到赞助品牌,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品牌认同,以此提升企业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3.
主要使用实验法分析竞争赞助行为对赛事赞助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变量进行解构,对赛事赞助、品牌形象进行清晰界定,指出竞争赞助行为对于企业赛事赞助的影响作用.进而以品牌资产的高、低为研究切入点构建模型,提出假设和研究方法,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数据.重点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赛事赞助对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影响;二是,分析不同品牌资产企业的竞争赞助行为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赛事赞助有助于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低品牌资产企业间的竞争赞助行为有助于品牌个性的提升、企业间的竞争赞助行为降低感知价值的认知、低品牌资产企业的赛事赞助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个实验重点研究了消费者调节聚焦对赛事赞助效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解决了现有研究间的矛盾。结果显示,消费者调节聚焦会调节赛事质量和赞助匹配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强度;对于趋近型消费者,赞助匹配对品牌资产的路径系数显著大于赛事质量;对于规避型消费者,赛事质量对品牌资产的路径系数大于赞助匹配,但没发现显著差异;赞助态度和定位清晰度在赛事赞助和品牌资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调节聚焦通过调节赛事赞助对赞助态度和定位清晰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品牌资产,而非通过调节赞助态度和定位清晰度对品牌资产的影响而产生作用。赞助匹配无论是通过操控同一品牌的不同赞助方式获得,还是操控不同匹配水平的两个品牌获得;调节聚焦无论采用情景性调节聚焦,还是特质性调节聚焦,均得到一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宇 《体育学刊》2023,(6):87-96
立足于赞助匹配效应理论,从直接和间接群体参与视角,以赞助品牌购买意愿为因变量,以体育赛事与赞助商契合度为自变量,并引入赛事忠诚和形象转移2个中介变量,探讨直接和间接参与群体中体育赛事与赞助商契合程度对赞助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在控制变量与因变量关系中,年龄正向影响直接参与者的赞助品牌购买意愿,而月收入水平正向影响间接参与者的赞助品牌购买意愿;(2)在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中,体育赛事与赞助商契合度正向影响直接参与者的赞助品牌购买意愿,对间接参与者影响不显著;(3)在中介效应上,赛事忠诚和形象转移在体育赛事与赞助商契合度影响参与者赞助品牌购买意愿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且均为部分中介,其中,赛事忠诚的中介效应值要高于形象转移。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01-406
以武汉网球公开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对其赞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结果显示:武汉网球公开赛赞助表现出专设的赞助招商部门、规范化的赞助商体系设计、国际化的媒体宣传、多样的赛事推广活动、合理的赞助收入结构、民族品牌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赞助商队伍、广泛的赞助行业分布等特征。但同时也存在着赞助招商有一定的困难、赞助商不稳定、赞助品牌契合度不高、缺乏国际有影响力的高端赞助品牌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网球公开赛举办方应调整武汉网球公开赛赛事定位,丰富赛事产品结构,深入合作强势主流媒体,打造高效专业的运营团队等完善武汉网球公开赛赞助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第11届全运会赞助市场分析及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勇慧 《体育科学》2011,31(1):63-68,84
全运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和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其赞助市场的开发日益重要,成为为全运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结合第11届全运会赞助市场数据,分析目前全运会赞助市场现状及运作特征。通过对14个城市1 819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赛事质量、赛事知名度、赛事品牌形象、赛事目标市场4个维度对全运会赞助价值进行系统分析与测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消费者认知视角探讨全运会赞助市场开发的战略模式,提出赞助平台支持模式,并进一步分为品牌支持模式和市场支持模式,为赞助企业与其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沟通平台,进而深度开发其赞助市场。  相似文献   

8.
首次利用品牌管理和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对大型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构成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赛事的宗旨和理念、赛事氛围、明星忠诚、媒体渠道以及赛事赞助.这5个因子对于不同类型的观众而言重要程度会有所差别:对于现场参与比赛的观众,“赛事氛围”显得最为重要,他们注重更多的是视觉、感官上的享受,不仅仅限于比赛的过程,更多地包含了参与到赛事中的观众、比赛选手、裁判、赛事文化等多层面的相互交融,同时对赛事理念的理解更为深刻;而对非现场参与比赛的观众而言,他们一般会选择“媒体渠道”作为感知赛事体验的主要方式,赛事中明星的表现是观众对赛事是否满意并形成忠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对江苏省马拉松赛事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调查,研究新冠疫情期间江苏省马拉松赛事开展情况及其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发现:江苏省马拉松赛事受疫情影响而暂停举办或取消赛事,马拉松运营企业营收大幅减少,线上马拉松赛事崭露头角。疫情对马拉松赛事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研究结论:赛事核心利益相关者应统筹组织协调安排赛事开展、调整赛事赞助方案,企业营收减少;赛事蛰伏利益相关者需要转化赛事品牌传播途径,调整休闲娱乐方式;边缘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来源受阻,自我价值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21,(1):98-105
赛事赞助市场对马拉松赛事迅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逐步成为马拉松赛事运营机构、媒介及企业关注的问题。研究者抽样访谈江苏、北京、上海、福建、广州等五地的体育管理部门、专家学者、马拉松赛事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对访谈样本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了1个核心范畴、5个主范畴、23个子范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信度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验证确定了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中国马拉松赛事运营水平,为规范赞助市场开发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品牌关系质量理论和消费行为理论作为逻辑起点,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发现男性球迷和女性球迷在参与职业足球赛事品牌消费时的消费行为存在意向差异,在沿着女性球迷社会角色和文化特征为主线的情况下,整理女性球迷参与下的品牌关系质量特征,将职业足球赛事品牌关系质量划分为满意、信任、承诺3个方面,并运用路径分析构建并验证女性球迷参与下的职业足球赛事品牌关系质量与口碑传播意向间的路径关系,以探究女性球迷参与职业足球赛事品牌消费的行为意向特点。结果表明,女性球迷更倾向于通过口碑接收和传播来表达她们对赛事品牌的参与意向,并且女性球迷在职业足球赛事品牌关系中的品牌满意是影响女性球迷口碑传播意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育赛事在国内快速发展,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的构建与测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驱动我国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特征,构建了基于观众感知的体育赛事品牌资产测量量表,利用问卷调查对测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通过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由赛事品牌形象和赛事品牌认知两个维度构成,其中赛事服务、场馆社区、品牌标志、组织属性、社会互动和赛场消费优惠是构成我国体育赛事品牌形象的重要驱动要素,而观众对体育赛事的心理承诺和身份认同是影响赛事品牌认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弥补了我国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管理研究不足,为我国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3.
商业性体育赛事品牌资产作为体育产业的无形资产,能够为体育赛事带来长期、规模化的经济利益。在对品牌资产诸多观点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理论,研探商业性体育赛事品牌资产生成机理,并据此提出我国商业性体育赛事品牌的培育路径。研究认为,商业性体育赛事品牌资产是体育赛事品牌信息在赛事方与赛事消费者之间持续、高效循环传递的结果。其中,影响赛事品牌信息传递的主要因素包括赛事方对赛事信息内容的差异化定位、赛事信息的真实程度、高质量的信息获取与回应能力、赛事消费者对赛事品牌的认知水平、赛事消费者对赛事服务质量的评价、赛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赛事信息传递系统的完善程度。据此提出我国体育赛事品牌的培育路径,应在以市场竞争与人民需求为基点,策划赛事品牌差异化定位;发挥软性资源优势,将文化基因注入赛事品牌;加快智慧化数字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品牌共同体”的价值共创模式;提升行政支持供给的精准度,营造稳定的赛事品牌资产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中外体育品牌资产,认识国内体育品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了频度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果。品牌个性因子中国外高于国内,品牌的感知品质因子中国外高于国内,品牌忠诚度因子中国外高于国内。  相似文献   

15.
对近20年来中国武术职业赛事的发展历程及其品牌培育的现状,武术职业赛事品牌培育的动因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武术职业赛事品牌培育的框架体系与核心要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武术职业赛事的品牌培育应包括:强化品牌意识,不断开发新的品牌赛事;优化政策环境和舆论宣传环境,稳步实施品牌培育规划;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官方组织和媒体平台的优势,大力扶持武术职业赛事推广机构;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坚守中国武术职业赛事的文化识别与技击识别。  相似文献   

16.
体育赞助营销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使赞助的品牌走向世界,深入千家万户的有效平台和桥梁。体育赞助营销是建立品牌资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体育赞助营销对品牌资产的潜在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育赞助动机、体育赞助传播度、体育赞助活力影响力、被赞助活动的偏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brand equity in the context of professional sport teams is popular, the formation of sport team brand equity in the sport marketing literature is still relatively unknown and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propose a dual-identifica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formation of sport team brand equity in an Asia-based professional team sport setting. Baseball fans (N = 548) of the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CPBL) in Taiwan participated in the self-administered survey. A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arketplac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group experience, salient experience, team history, and fan rituals) and brand-identified-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self-congruity and team brand prestige)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dentification with sport team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sport team brand, respectively. In turn, both identification with sport team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sport team brand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port team brand equity.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a dual-identification mode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sport team brand equity forms and suggest implications for sport team managers.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limited research on brand legacies of the 2010 FIFA World CupTM; hence, this research examined brand image legacies of this tournament in the long run in South Africa in relation to determining the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football tourists’ perceptions of South Africa as result of hosting this event. A 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to survey 391 international football tourists at fan parks and stadium precincts in five metropolitan cities in France during the 2016 UEFA European Championship, using a spatially based systematic sampling technique. The findings revea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st aspects between football tourists’ perceptions prior to, and six years after, the tournament. International football tourists’ perceptions changed positively six years after the event, including those features that were highlighted as major concerns prior to the tournament. The key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ve a wider applicability to sport mega-events legacy research and body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