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公司法》1994年实施以来,股东以虚假出资的方式违反公司出资制度的现象愈演愈烈,股东虚假出资对内不仅危害了公司和足额出资股东的利益,对外也侵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极其严重.因此而引发了笔者对股东虚假出资的法律责任的思考,指出现行公司法对股东虚假出资相关法律制度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法上规定的股东虚假出法律责任制度的见解,从而促进我国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5年公司法对我国公司资本制度进行了大幅变革,股东出资的方式与期限亦有较大调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瑕疵出资与抽逃出资是公司实务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分析股东瑕疵出资与抽逃出资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相应的认定方法,有助于澄清实务中某些困惑之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作出了诸多调整,旨在推动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小企业的最佳组织形态。但在历经多年的市场检验之后,现行《公司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与公司分类模式存在偏差的问题逐渐凸显,一人公司与国有独资公司的制度缺陷也饱受诟病,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未能涵盖所有的封闭公司,一人公司制度未能发挥制度价值,国有独资公司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封闭公司制度差异、一人公司与国有独资公司的制度缺陷已经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发展的桎梏,因此,重构我国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势在必行。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改革,应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有限责任公司与封闭性股份有限公司一体化立法,取消《公司法》第二章第三节关于一人公司的规定,取消《公司法》第二章第四节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1993年我国制定公司法时,对一人公司是否承认这一问题没有规定,只规定一人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国有独资公司;1999年我国公司法修改时。对一人公司仍采取回避态度;2005年新一轮公司法的修订,确立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的《公司法55中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在理论和实践中就不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司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公司作为法人 ,它也必须具备《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条件 ,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条件即“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和“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显然已经具备这些条件。首先 ,公司有自己独立的财产 ,公司的财产就是来自股东的投资 ,公司享有股东投资所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的所有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其次 ,公司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法人资格的最终体现。公司作为企业法人 ,完全应当具备这一法人的本质特征。因此 ,公…  相似文献   

6.
一人公司是指公司只有一名股东,公司全部股份均属该股东所有的有限公司。我国2006年实施的《公司法》确立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与世界先进立法制度相比,我国的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在设立主体、注册资本、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继发型一人公司的地位、外部独立财务的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比较中外立法状况,结合我国司法实务的实际情况,我国在针对一人公司的立法中应在规范公司设立条件,统一资本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条件,明确继发型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监管外部独立财务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的公司终止过程中,公司的股东不按照《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终止有关程序对公司进行清算,逃废债权人债务的行为屡禁不止,公司法对股东不履行法律义务却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本文认为:建立公司特别清算制度,是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法律程序上的保障。本文尝试设计这一程序,对特别清算程序的启动主体、条件、步骤、内容以及股东财产责任的承担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公司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司法》主要调整公司内部,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而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显得更为重要.规范公司、股东的行为,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成为公司法规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公司法》对公司解散后清算制度之规定高度概括,造成司法实践中公司的清算处于虽有立法但不完善且难以操作的状态,以致公司解散时不能有效清算,严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公司法人制度的积极意义,损害了公司运行、尤其退出的正常秩序。因此,全面健全公司清算法律制度乃司法体制改革必要。文章立足实际对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存在之缺陷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公司非破产清算制度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新《公司法》中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可以作为合法的出资方式,但却对作为知识产权中的商誉出资在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中予以否定。我国有关公司的法律规定在商誉出资这一问题上是存在矛盾的。商誉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具有出资的适格性,但要对商誉与一般无形财产和有形财产采取不同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新《公司法》中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可以作为合法的出资方式,但却对作为知识产权中的商誉出资在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中予以否定。我国有关公司的法律规定在商誉出资这一问题上是存在矛盾的。商誉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具有出资的适格性,但要对商誉与一般无形财产和有形财产采取不同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6年1月1日生效的新《公司法》确立一人公司法律制度意义十分重大。但新《公司法》仅规定了一人公司中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没有规定一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合法性。为保证一人公司的健康发展,必须对一人公司内部加强监管,同时强化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对一人公司的规制。  相似文献   

13.
因公司的人合性、封闭性较强以及“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要求,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权 利就成为必然。在我国现行《公司法》缺失该制度设计、实践中纷争不断产生的情况下,司法实务应该就该类型诉讼 的程序和实体裁判进行研究并作出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新《公司法》颁布后,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如何与《公司法》衔接,成为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作者通过对外商投资企业法和《公司法》相关规定的比较研究和分析,指出我国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治理体制的实质,进而阐述该治理机制在公司实践中所导致的种种弊端,最后得出结论:完善我国外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增设股东会和监事会(监事),参照《公司法》重新配置各个公司治理机关的职责和权力。文章还阐述了该完善方案的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辽宁招生考试》2006,(12):12-12
根据国家考委办函[2006]143号文件的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司法”课程调整部分考试内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公司法”(课程代码0227)的考试大纲及教材是2004年编写出版的,书中所涉及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是依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我国《公司法》编写。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新《公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修订后的《公司法》与原《公司法》相比变动较大,教材中涉及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再按照已经废止的法律命题,不仅不严肃,而且不利于培养实用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传统公司法理论认为,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是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的。但随着后天的一人公司的出现以及实质上一人公司的大量存在,许多西方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了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我国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明确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使我国公司制度更加全面。但是我国立法对此过于简单,仍显许多不足。文章对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沿革及一人公司制度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一人公司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本制度作为公司的灵魂,在公司的运转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公司法》对此做出了重大修订。从资本制度的角度分析、比较新旧《公司法》的变动情况,发现新《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松绑”。从历史与竞争范围、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及次优选择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公司法》需要朝着“松绑”趋势修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公司特别清算制度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法通过规定公司设立制度,使社会组织能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同时也通过规定公司清算制度,使法人实体依法丧失法人资格退出市场。公司设立制度与公司清算制度同等重要。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清算制度略显粗糙,在解散原因、清算程序的设计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现行公司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公司法修订案,对现行公司法作了较大修改,修改内容几乎涉及原公司法的所有内容和条文,使我国的公司立法更加完善。与原公司法相比,新公司法的突出特点是:大幅度地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增加了“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增加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强化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20.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的基石。纵观《公司法》的发展历程可见,各国《公司法》中的资本制度大有缓和化趋势。我国最新修订的《公司法》顺应时代的要求,总结了10多年来我国《公司法》实践的经验教训,大胆吸收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立法经验。根据对公司的信用基础理论的分析与公司资本制度模式的比较,我国新《公司法》的完善和创新是十分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