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很多育儿书都告诉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多大时开始学琴,如何开始学琴,却很少在书中指导家长和琴童在什么情况下该理智地终止学琴计划。在学琴之初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学琴的终点,理性、健康地结束孩子的学琴生涯,才是真正的有始有终。孩子是否该终止学琴呢?情况一,孩子学琴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琴童妈 《家长》2010,(2):71-72
很多家长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学琴,不是为了考级,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好地去感悟生活和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3.
朱丰慧 《教育艺术》2009,(12):71-71
当今社会, "学琴风"盛行.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家长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很多家长朋友在孩子学琴生活中缺乏正确的理念,更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笔者结合钢琴教学实践,对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半数以上的孩子在学习乐器,可是,谁来关心琴童的人格发展与命运?在很多家长看来,乐器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万能教育机。所以,超过50%的家长们不惜重资让孩子练琴,并有超过30%的家长对孩子施以高压手段以使其将练琴活动持续下去。但是,乐器不是万能教育机。现在我们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来分析家长在孩子学琴方面的某些错误认识。学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吗?我们看到,92.7%的家长认为练琴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人在经常的失败与否定性评价中会获得自信心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也更难想象一…  相似文献   

5.
首先,要让父母了解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如果盲目地追求考级,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枯燥无味的练琴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老师要耐心地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在思想上对学琴和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琴时,对孩子宽严相济,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演奏技巧。在考级时,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否对音乐有兴趣,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上可以观察到。比如,有的孩子一进琴行,就大声喊着、叫着:“出去!出去!”一分钟也不肯多待。对于这样的孩子强拉他来学琴实在是让他们受罪。有的孩子进了琴行则愿意东摸摸、西看看,翻开琴盖试一试,对于不同的声音充满了好奇。对这样的孩子则可以试着引导他们再往前走一步。其实,让一个孩子讲清楚他是否喜欢乐器,为什么喜欢,很难。很多家长在买乐器前和报名前都反复和孩子谈是否喜欢,能否坚持的问题,孩子也都信誓旦旦,肯定好好练!可真的学了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面对这些爱学不爱练的孩子,家长该怎…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钢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家长们重视智力投资与启蒙教育固然是种好的现象,但有些儿童自身的学习兴趣却并不高,被动地在家长的“督促”下不得不练、不得不学.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孩子们出于自愿地练琴呢?这已成为儿童学琴有待解决的难点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获得裨益,必须先要让他喜欢钢琴,对钢琴的演奏产生兴趣.本文就是对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和概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因孩子不好好吃饭而焦虑的家长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在让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头疼不已,常常要闹得鸡飞狗跳.关于孩子的吃饭问题,很多父母真是操碎了心,不是担心孩子吃得太少,烦恼孩子挑食的坏毛病,就是头疼孩子吃饭不能乖乖坐着吃,这些问题弄得家长时常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9.
张帮俊 《少年月刊》2011,(21):30-31
开过家长会的人都知道,家长会是好学生的表扬会,是差学生的"批斗"会。家长会上,家长对自己没考好的孩子都是责怪与叹息,甚至是怒骂。但是,一位家长的举动却让我有些感动。这位家长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他的孩子也昂首挺胸坐在座位上。当念到这位孩子的名字与考分时,这位家长站起来为孩子鼓掌。这掌声让很多家长感到很诧异,58分,在他们的眼中,这个分数根本达不到掌声鼓励。要是自己的孩子考了这个成绩,估计,迎接他的不是掌声而是巴掌。当孩子上台拿回来试卷后,这位家长给了孩子一个拥  相似文献   

10.
陈光 《中华家教》2015,(4):10-11
鲍惠荞,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器乐演奏业余组考级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乐团社会音乐学院副院长,曾经两次担任国际钢琴大赛评委,全国"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鲍蕙荞教授是我国钢琴演奏大师、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琴时都希望孩子以鲍教授为榜样,像她一样成功。如何才能在孩子学琴路上做到事半功倍呢,为此我采访了鲍教授,她给家长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首先,要让父母了解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学琴是为了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如果盲目地追求考级,会造成孩子的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枯燥无味的练琴反而有害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老师要耐心地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在思想上对学琴和考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琴时,对孩子宽严相济,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演奏技巧。在考级时,把它当成一个锻炼现场演奏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其次,在教学时,重点教会琴童规范识谱。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强调三个号,即谱号、调号和拍号。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用铅笔自己…  相似文献   

12.
温暖 《家长》2009,(1):31-33
其实,我的本意并不是想让孩子马上学会写很多字,只是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汉字变化,多有趣啊。最重要的是:孩子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家长都开始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由于儿童的学习方法与青少年和成人有较大差别,所以往往教师和家长满腔热情地教学和辅导,而效果又不那么理想。怎样让教师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使孩子能领悟老师的讲课?孩子初学时,教师应该注意孩子练琴的学习要点。下面就这些问题做浅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享受吃饭的感觉,而不是把吃饭当成吃药那样痛苦。孩子吃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吃饭是件快乐的事。说起喂养,很多家长觉得就是给孩子每天做很多顿饭,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或者吃的东西越贵越好。很多父母还特别希望我们医生能给一个特别精确的指导,比如多大的孩子应该吃几次饭,每次吃多少种类,每个种类吃多少……我总是在跟家长说: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  相似文献   

15.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对于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的态度.他们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学习是被迫的,是老师和家长让自己完成的任务.他们喜欢听到下课的铃声.为什么会这样?有时候我们老师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课堂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王丽玲 《家长》2022,(1):34-35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时,特别是谈及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大多数家长脱口而出的是:"我们孩子就是太粗心."其中有一位家长的回答最让我记忆深刻:"我家孩子可聪明了,稍微一学成绩就上来了,就是马虎点,老师,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可以说,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粗心的确置若罔闻,甚至根本不加重视.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18.
当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许多家庭重视,众多家长都希望能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才能.然而,很多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该怎样培养孩子美术方面的能力.由于不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有些家长采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以至在孩子的美术教育方面收不到好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家长在家庭美术教育方面的误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使家庭中的美术教育具有科学性,让美术成为孩子心灵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目前社会上儿童学钢琴的热潮方兴未艾,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对普及钢琴教育、提高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由于许多家长和儿童在学琴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常见的问题,从而在学琴的时候容易走入一些误区,使自己多走了不少弯路,这样轻则影响了儿童学琴的信心,重则耽误了他们学琴的前途。本文试就儿童在钢琴学习中碰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一些解决的办法,以期能对学琴的家长和儿童有所帮助。一、学琴的年龄要因人而异不少家长认为儿童学习钢琴就像学习讲话一样越早越好,只要自己的孩子能领会老师所讲话…  相似文献   

20.
几乎每个琴童的家长都有陪练的经历,陪练到底陪什么?家长如何成为称职的陪练?家长陪练,分为陪孩子上课和在家陪孩子练琴两种。如何陪孩子上课事例:小月牙第一次来学琴的时候,那阵势让老师觉得特别紧张——小月牙的妈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