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门是天界之门,天神居处的大门,又是理想世界的象征之门。天门神话是以天门为叙述中心,关于神灵、天庭世界、天门两边神与人沟通的叙述体系。天门神话随着时间推移而接受各种新兴观念和学说,与此同时,这一神话资源的享用也渐渐由统治阶级向知识阶层再向民间扩展。这一过程表现了帝王、知识阶层、民间三方在信仰权利上的博弈,也反映了先秦秦汉时期帝王神权衰落、民间信仰势力增强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云南瑶族中至今仍流传的各种神话受到了道教信仰的渗透和影响,神话中的世界早已处于道教尊神的统治之下,道教中的一些神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创造,盘古神话则已全面道教化。这是远古原始宗教相适应的神话与在后世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主导地位的道教信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帝神话的产生与演变,是一个在战国中后期历史人物神话化运动中由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人物的典型个案。本文试就黄帝神话化的过程进行梳理,认为黄帝神话发端于战国中后期,兴盛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其后,黄帝的神性趋弱,而人性趋强,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文化之起源,宗教之萌发,艺术之滥觞。对人类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神话产生于上古,是人类凭借想象力的一种创造,心口相传,相互影响。凡有人类的地方,皆有神话。故不应以希腊神话一种模式去对待所有民族的神话。华夏民族神话也独具特点和魅力,不仅丰富且因民族众多而各具特色,多彩多姿,与宗教的西方神话比,更显浪漫、朴实、神奇多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神话之于庄子不仅是任他驱遣的材料,而且更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观物)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形成庄子神话思维的原因是商代文化的传承、楚地宗教氛围的滋养、庄子独特个性的影响和黑暗现实的激发。本文的结论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了庄子对神话思维的自觉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神话,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世界各国神话学者的共识。但是,长期以来,神话学界却把宗教神话的内涵局限在原始社会阶段,只承认我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而否认其他宗教神话。茅盾说:“所谓神话,是原始人民的信仰与生活之混合的表现,并不是一切荒唐怪诞言神仙之事的,都可以称为神话。”这是长期统治中西神话学界的公论,并非一家之言。但是,既然神话与宗教是紧紧地捆在一起的文学现象,我们就没有理由把其他宗教神话排斥在理论视野之外。对此,勇于独立思考的神话学家已经提出了异议。苏联学者托卡列夫和梅列金斯基认为:把神话仅仅理解为原始社会的神话乃是“迂腐之见”。他们说:“倘若对所谓‘世界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探考持之以科学态度,则不难看出:所谓世界三大宗教,亦为神话所‘充溢’。”我国神话学家袁珂编著《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将道教诸神  相似文献   

7.
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产生于氏族社会同一个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初始阶段,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互为因果,相依而存,结成一体,以神话为核心,构成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后来,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经过发展繁荣期后,逐渐从一个统一体中分化出来,它们之间出现了本质的区别。彝族神话演变为传说的过程,同时也是原始宗教转变为人为宗教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宗教和神话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是现实世界女性的缩影,在宗教和神话领域里,妇女的地位也是随着世俗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通过研究宗教和神话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中西方宗教与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异同,对于研究中西方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状况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在一定阶段下,宗教和神话中的女性地位的变化都演绎着现实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神话回归”是20世纪世界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在现代主义学中尤为普遍。其中卡夫卡的小说创作有着丰富的神话原型和鲜明的宗教色彩,极具独创性,同时也很能代表20世纪现代主义学的这一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学与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神话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义拟从古代与现代来分析探讨神话与文学的关系,神话与西方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在古代两者相辅相成,而20世纪文学出现了神话复兴。  相似文献   

11.
宗教神学与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是由神灵意识而来的,宗教神学的前提是神灵信仰,因此,神话是宗教神学发生的必要条件。由神灵崇拜而来的神话一方面为巫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巫师又为神话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著名的天梯神话就是在巫术参与下而显示出丰富形态的。非理性的原始思维是无序的,无序的原始思维确认着神灵,因客体及映象的神秘属性在巫的积极活动下则建立着宗教神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借用、改写、再现神话原型和宗教典故,不仅深化了其作品的主题,而且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福克纳创造了他自己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其次,他借用圣经中的神话原型对人物、社会、环境等进行嘲讽,揭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极大地增强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话是20世纪中国人学科话语中出现的新名词,与它同时传入我国学术界的是以神话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神话学”,神话作为学,宗教和初民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化意蕴和哲理蕴涵,现代神话学发展迅猛,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在解读模式上可归结为语言学的,仪式学的,自然学派的,历史学的,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哲学的和女性主义的八中方法流派,总结神话学的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对于拓展跨学科的人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廪君神话内容丰富,但许多内容似被研究者误解。这是一则英雄神话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始祖神话。廪君与其余四姓的比赛,是巫师斗法,旨在证明谁能蒙神护佑,以宗教首领而兼政治首领。廪君射杀盐水女神,不是父权制战胜母权制的象征,而是男巫师在斗法中打败了女巫师。廪君神话没有证明巴人因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而崇拜白虎。廪君神话的象征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帝神话的产生与演变 ,是一个在战国中后期历史人物神话化运动中由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人物的典型个案。本文试就黄帝神话化的过程进行梳理 ,认为黄帝神话发端于战国中后期 ,兴盛于战国后期及秦汉时期 ,其后 ,黄帝的神性趋弱 ,而人性趋强 ,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  相似文献   

16.
大凉山美姑县彝族神话与宗教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翔实的史实,缜密严谨的考证,对美姑县的彝族神话和宗教民俗(祖先崇拜)进行了分析,指出:此类神话当是神话发展之滥觞期特有一种文化现象;而大凡与祖先崇拜有联系的神话中的神,乃是信仰中的神,若与祖先崇拜没有联系的宗教,神话中的神,则形成了与人无干系而不再被崇拜的神。  相似文献   

17.
谢林认为神话不仅是一种人类原初的艺术现象,艺术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方式,而且是人存在的一种形式。他的这种人本主义神话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理论家们所谓的新神话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据了谢林的神话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试析拉祜族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神话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拉祜族宗教人物从宗教的目的和立场出发,为传扬宗教观念和宗教思想而采用文学的形式、体裁进行宣传,其性质和内容既是宗教的又是文学的,有的宗教意味超过文学意味,有的文学精神超过宗教精神,有的则两者溶为一体,莫辨你我。基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共通性,拉祜族的宗教与神话表现出了原始性、变异性、民族性和群体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对于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其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表明不同民族和文化尽管存在着世界观的差异性,但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却是一样的。文章对希腊创世神话与哈尼族创世的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等基本主题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反映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相同之处;哈尼族创世神话叙事较为单一但内容丰富,缺乏体系性和逻辑性。而希腊神话故事叙事较为多样性,体系性较强。这些不同之处反映出了各自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东、西方神话发展的不同轨迹,以及它与自然宗教、人为宗教的演进密不可分的关系。论述了宗教在神话变异中不可替代的“催化剂”作用,进而探索了东方文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