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这是彭俊姣老师的为师准则;以舒展的心灵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这是彭三老师的治班理念;只要用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面前一定会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这是彭老师耕耘的信念。“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把教育工作当作给学生点燃道德之灯的事业;把教育过程当作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这是彭老师值坚持的教育理念。彭老师非常注重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妊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顿文玲 《小学生》2012,(11):40-40
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令语文老师们最头痛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也把写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种压力,没有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因此学生都惧怕作文。这到底为什么呢?经过多次调查、询问,我以为是因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向人倾诉、与人交流的重要形式,而是单纯地把其看做是语文能力的一种测试,老师拼命地要求学生在习作技巧上下工夫,无休止  相似文献   

3.
<正>斯霞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有童心母爱,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我们也知道,在工作中,爱那些可爱的、优秀的孩子容易,可是同样去爱那些落后的、特殊的孩子就不容易了。我就和学校里一位特殊学生有过一段难忘的相处时光。2011年11月的一天,我们学校的彭校长把  相似文献   

4.
在网上与彭老师聊天,听到彭老师一肚子的委屈。原来,最近彭老师有幸代表区教育局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能有资格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彭老师应该高兴才是,但彭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当彭老师把自己明天要去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件喜事告诉他们校长时,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彭伯初的学生最爱给他写信.已经毕业的学生,总忘不了写信来,向彭老师谈思想、谈生活、请教工作,因为尊重,他们把他称为"彭老",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问候他们熟悉的彭老师的一家人;正在彭老师班里就读的同学们,更是感到离不开彭老师.1984年夏天,彭老师去参加全省中师统考命题工作,才去了几天,同学们已经按捺不住思念之情,全班二十九名同学个个执笔,写了封"每人写一段"的长信,倾诉他们也许早就想说的话:"有您这样一位慈父般的严师,我们永远感到无比幸福和骄傲","现在,我们都盼着您早些归来……."  相似文献   

6.
在网上与彭老师聊天,了解了彭老师一肚子的委屈。原来,最近彭老师有幸代表区教育局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能够参加如此高格局的比赛对彭老师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彭老师应该高兴才对,但彭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当彭老师把自己要去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件喜事告诉他的校长时.校长没有半句祝贺和鼓励的话,也没有半句提醒和关心的话,只是淡淡的一个“嗯”字,真令彭老师心寒。  相似文献   

7.
一次讲座中,刘建彬老师发出一个质问——“老师们,大家关注过吗?学生怎样的状态才是倾听的状态?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倾听了吗?”这一问,我的心猛然被一击!是呀,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教师的课堂语言“:请大家注意听讲!”而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这位老师已在提醒学生去学着倾听了,是在落实课标的要求了。对这个问题再没有深思,这一刻我意识到原来“落实”需要如此深细!反思教学我们只是将目标当作了一次次的要求,一遍遍的训导。原来我们误把“训导当作了“训练”,忽略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听,应该说是人们交际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  相似文献   

8.
严卫林 《贵州教育》2010,(19):12-13
在网上与彭老师聊天,知道彭老师一肚子的委屈。原来,最近彭老师有幸代表区教育局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能有资格参加如此高格局的比赛对彭老师来说是件大喜事,彭老师自然应该高兴才是,但彭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当彭老师把自己明天要去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件喜事告诉他们校长时,校长不但没有半句祝贺和鼓励的话,也没有半句提醒和关心的话,只是淡淡的一个“嗯”字。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老师家访,很多学生心里就会发怵,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这是老师与家长背着他们进行的一次联合行动,所以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来自己家里家访。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多数教师会郑重其事地把家访当作教育工作中的重头戏来抓,事先作一些精心的准备,比如家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的政治学科因其理论体系的庞大以及内容的相对抽象性,很多学生对政治这门课程不能提起很大的兴趣,在平时上课时学生把政治课当作是一节自由安排课。对于自由安排课程,很多学生往往“不理睬”老师,在下面做一些其他课程的作业或者完全把政治课当作是一节“补眠课”。  相似文献   

11.
九月十号的早上,久违的太阳一早就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一进校门,我就被一大群捧着鲜花、笑得比阳光还灿烂的孩子给包围了——“彭老师,祝你节日快乐!”“彭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花儿!”“老师,祝你永远像花儿一样美!”……一声声、一句句的祝福就在刹那间全乘着清晨那调皮的风儿,从我的耳朵眼儿、眼角缝儿和周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儿钻进去、渗进去——一种痒痒的、麻麻的、跳跃着、又撞击着的幸福感一下子把我包围了。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花儿也潮水一般地涌来,大把的、小束的、单枝的……一起漫过孩子们笑吟吟的脸蛋,涌入我的怀里。来不及把花儿…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淮安听了李刚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揠苗助长》,上这节课之前,师生互不相识,然而课上师生却配合得相当默契,主要是李老师使学生把"兴趣"当作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所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13.
请大家先看一个课例:语文公开课,学生被分成四人一小组,教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交给学生合作讨论.顷刻,讨论声此起彼伏,紧接,一组一组的汇报、讲解,时间一晃即逝.不少听课老师不吝赞美之词——合作学习把学生当作独特的个体,尊重与张扬了个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课堂氛围活跃.如果说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当所有听课老师走出教室,任课老师对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话以后,相信谁都会明白这次合作学习的实质:“同学们,明天我们继续讲这篇课文.不少内容老师要强调一下.”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最终总要落实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上。事实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才能体会到“该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新数学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逐步“淡化”其主导意识,给学生以发现、表现的机会。蒋金庸老师说:“优秀的老师从不把知识当作米粒喂给学生,让学生吃粒算一粒,而是把知识当作良种献给学生,让学生种一粒,绿一片。”因此,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15.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我国的教育界已经流传多年。它反映了一种考试观,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传统的考试观。 这种考试观是一种惩罚主义加功利主义的考试观。它把考试当作管、卡、压学生的工具,当作追求某种功利的手段:学校为提高升学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老师是灯塔,为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大树,用绿荫保护园中的花草;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也许我们未曾在意,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老师让我们背课文、写生字,我们把那当作负担;让我们上课专心听讲、在校团结同学,我们把那当作唠叨.  相似文献   

17.
学生时代,我遇到过许多个性鲜明的老师。初三时教化学的彭为民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因为和彭老师的相识相交,我才得以对大蒜有了全新的认识。 那时候我刚升入初三,学习生活比以前更加紧张。每天面对老师们严肃的脸,心头仿佛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于是我们总盼望能有一位活泼轻松风格的老师出现。我们把这个希望的砝码押在了新开的化学课上。班主任告诉我们,教我们化学的将是一个新调来的姓彭的青年男教师。据说这  相似文献   

18.
找一个台阶     
一位老师正把一篇写得非常出色的学生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突然有学生举手大声说:"这篇文章是抄来的!我在作文选上看过!"于是,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9.
王海从1990年开始做彭院士的学生,如今他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回忆起和老师一起走过的日子,王海十分感慨:“从彭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严谨的治学作风,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与人合作,更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做实验要一丝不苟”那时我刚进入实验室,彭老师让我从激光器的设计制作开始入手,记得以前做实验较随便,而在光电所里,彭老师要求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严格按科学的方法来操作,同时做好实验记录。我刚开始适应不了彭老师严厉的要求,很害怕他。有一次,在做实验中,我把晶体弄去了一个角,彭老师…  相似文献   

20.
“失败是成功之母”曾被许多人认为是至理名言,有些教师也把这句话作为对待学生的一条原则,始终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也尝试这一规律,老师总是提难题,说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设置种种陷阱,不让学生轻易“过关”;即使是游戏也一次说错就失去再讲的机会,惟恐学生骄傲自满,没有足够的好奇来吸引学生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