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娜 《科教文汇》2012,(4):134-134,146
英语广告中有许多概念隐喻的例子.从认知角度来看,概念隐喻可以被分为三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本文主要介绍前两种,并通过对一些例子的认知解释,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广告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的发展,隐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选取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差异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英汉语料的对比研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在时间概念隐喻上的异同及其成因,并阐述该研究在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隐喻、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尤其是从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观开始,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方法,存在于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过程中,语言本质上是隐喻的。通过常见的概念隐喻的图示来揭示如何提高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减少在语言学习中对单纯记忆基础的依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阳 《科教文汇》2011,(16):113-115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早于时间,这在许多语言中可以通过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得到反映。汉语和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死喻),在语言中频繁出现并已成为人们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但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空间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比较中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对于认知模式的分析,为这些共性和差异寻求认知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对于空间的认知早于时间,这在许多语言中可以通过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得到反映。汉语和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死喻),在语言中频繁出现并已成为人们认知活动的一部分。但由于文化差异,英语和汉语的空间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比较中英文中与时间相关的空间隐喻,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对于认知模式的分析,为这些共性和差异寻求认知上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中英文有关爱情和时间的隐喻入手,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文章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具有强大的概念构建功能,它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此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4,(6):295-296,307
隐喻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组成进行学习探索。现如今,隐喻研究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自身,人们开始站在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本质。1980年外国语言学家提出一全新的观念,认为隐喻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语用学角度来解读隐喻将能更好地促进交流,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用作用。文章将从隐喻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分析隐喻所具有的会话含义的一般特征,对隐喻的语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中英文有关爱情和时间的隐喻入手,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文章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具有强大的概念构建功能,它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此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否视为隐喻意象的推理?这是认知语言学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可是,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概念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这就需要探明"通用的、广泛的"或"特定文化"的概念隐喻"是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汪雯 《科教文汇》2009,(1):247-248
计算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使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当中也包括隐喻研究者们,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开始渗入到计算机领域。隐喻研究表明计算机领域中体现了臆喻思维,同时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反过来也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莱考夫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计算机术语进行分析,探索了计算机隐喻的基本认知结构,指出计算机术语里的大量概念是来自其他的概念域当中。本文旨在说明隐喻普遍存在于计算机术语当中,对计算机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婷婷 《内江科技》2011,32(5):51-51,76
概念合成理论为研究语言隐喻现象的认知活动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框架。隐喻是语言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广泛活跃于英汉广告中。据此,本文借助这一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英汉广告中的隐喻现象,探究其意义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手段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广告隐喻通过增强广告的形象性来吸引公众的兴趣,另一方面广告隐喻又刺激观众的认知机制,以达到其劝说功能。本文旨在进一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隐喻如何在广告语中实现其劝说功能的。本文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类属结构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概念整合理论在分析隐喻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廉立华  冯卉 《科教文汇》2011,(19):122-123
"愤怒"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情感之一,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和寓意。许多语言学家已经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愤怒"情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篇文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愤怒"的概念化为切入点,从认知模式和表达方式入手对日常汉英语言中"愤怒"情感概念隐喻的共性和相对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从中探讨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马巍 《科教文汇》2014,(5):102-103
爱情,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之一。爱情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借助于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英汉诗歌中共同的爱情隐喻认知;正是这些爱情隐喻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顾萍 《科教文汇》2008,(33):249-249
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一个主要方法,生活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现象。关于生活的隐喻是个人对生活理念的袁达,也是其内心观念的流露。文中重点对“生活是爬山”,“生活是条河”等隐喻进行了解读,展示了隐喻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白天 《科教文汇》2009,(33):265-267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本文对比了英语中hand和汉语中“手”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两种语言中“手”所衍生的隐喻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也有少数差异。这表明,人类对身体部位的认识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世界中起着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文甫 《科教文汇》2010,(32):158-159,163
本文采用菜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来探析职教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探讨概念隐喻在职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阐释,隐喻的使用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职教英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帮助职教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职教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申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20.
对苏轼诗词的认知探索——基于隐喻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科教文汇》2009,(3):236-236
诗歌隐喻是隐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主要研究隐喻理论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词中的体现。通过运用隐喻理论,本文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苏轼诗歌中的隐喻性,如常规隐喻,概念隐喻以及隐喻扩展在其诗歌中的体现。通过对苏轼诗词作品一系列的分类,读者能够从认知的角度重新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艺术,同时也能用一个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