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使广大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浓厚兴趣,经济新闻本身要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我们知道,每个社会成员都离不开经济生活,他们对经济新闻是感兴趣的;许多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也取于经济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就是说,任何社会现象都必须有它的经济根源。反映社会物质生活矛盾的经济新闻,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兴趣。从目前情况看,经济新膛的范畴已经突破工业、农业、财贸方面內容的限制,出现了许多“边缘性”的经济新闻。如社会经济新闻、科技经济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向社会公开传播的一种信息,具有开放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开放度不够高,还存在着某些封闭状态,群众想知道的事情难以知道,因此,提高新闻的开放度,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新闻的开放度,就要按照十三大提出的“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的要求,及时报道党政领导机关的活动情况和信息,及时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充分反映群众  相似文献   

3.
现在经济生活繁荣了,人们的交往多了,经济利益多了,人们交往中的纽带多了,发生纠纷的机会就多了。人的行为就需要规矩,需要法律。新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要有规矩。规矩的结果是大家都按一个公平的准则来作。新闻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当面临着法律调整的问题。除了本身和法律相通的“真实”原则之外,另一个相通的原则,是我们过去没有搭起来的“公开”原则。新闻要反映社会生活,必须秉持公平。在目前的新闻界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当公众关心的事情在新闻上发生问题,不能报的时候,一句话,要有纪律性。但我们还经常发现,与新闻…  相似文献   

4.
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各种资源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新闻,它让人们及时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将要发生什么,它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闻采编工作是信息媒体传播工作中的核心部分,而新闻采编人员是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主导者,他们传递的信息能够引导舆论的走向,对社会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他们传递的信息要有高度的真实性,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能产生错误报道,否则不仅影响媒体信誉度,而且误导群众,危害社会。因此,新闻采编工作对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极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2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文化的繁荣,新闻事业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通讯文体的变革。社会功能:从指导为主到指导监督并重通讯文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发挥传统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发挥舆论的监督功能,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解决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新闻与政治密不可分,新闻反映政治变化,政治变化又直接推动新闻的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氛围宽松一民主风气增强。在“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的政治方针指导下,新闻报道的开放性、透明度得到很大改进。由原来的你写我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引发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使人们的传统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许多新闻工作者的经济意识增强了,同时,一些人的政治意识也随之淡化了。笔者认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素质更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实,新闻舆论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与政治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的新闻舆论,是无法远离政治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重心的确定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促成了我国社会从政治型向经济型的转变,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的“经济化”趋势。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领域或公共问题,影响着并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传统的政治、文化等领域,这样的时代背景为经济新闻报道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经济新闻的产生和读者的需求都呈现爆炸式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国家,干新闻工作,当记者、做编辑,应当具有政治敏感、新闻敏感和语言敏感。政治敏感,反映着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人群关系的把握能力;新闻敏感,表现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捕捉能力;语言敏感,体现出对人民群众鲜活语言的吸纳能力。这“三个敏感”,“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已与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新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把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结合起来写的新文种,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社会经济新闻以辩证地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某种经济现象,或某一经济领域的形势、成就与问题,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成就报道”或“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张晓敏 《新闻窗》2014,(4):91-92
电视社会新闻是对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通过电视媒介进行深入报道的新闻,其与文化新闻、科技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等比较,更具生动性、广泛性、社会性及人情味,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极大欢迎。  相似文献   

11.
马宏 《新闻知识》2012,(5):77+65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以及信息。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民生新闻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广大的政治文化背景;民生新闻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生活要有序发展,既要有“自律”,也要有“他律”;既离不开自我约束,也离不开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一门科学,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而舆论监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舆论监督具有新闻的公开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广泛性、揭露的深刻性、导向的明显性、处置的及时性等特点和优势,使得它虽然没有强制力,却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极具威慑力。纵观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经典著作和革命实践,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新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很少有哪种工作像新闻工作那样和人们的生活发生如此紧密的联系。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在什么地方,及时获取新闻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新闻无处不在,并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阻隔,使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甚至第一现场了解国内外大事。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新闻工作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生活引导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  相似文献   

14.
舆论是社会公众对特定事态的公开评价及大多数人的一致性意见。通过新闻媒介而形成的舆论无疑对社会起着巨大作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所以,关于“舆论引导工作”的探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新闻集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于一体,同时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着极密切的联系。我国的新闻媒介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又是党和政府推动工作的  相似文献   

15.
搞批评报道要讲究策略■王丽玲新闻批评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新闻传播主要工具之一的报纸,更要正确而充分地发挥批评报道这一手段,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某些错误、过失向人民作彻底交代,对社会经济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进行揭露,“...  相似文献   

16.
A 社会新闻的采写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探究的问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新闻界老前辈邵飘萍就给社会新闻下了如下定义:社会新闻就是政治以外的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超越而上之。社会新闻包括广泛的内容:人们公共生活、家庭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公共关系,还有灾害事故、世态万象等。社会新闻包罗万象,其采写也纷繁复杂。作为《宜昌日报》记者,我有幸走访采写了大批社会新闻,其中不乏重大题材的新闻。如《少帅保镖高嗣斋》、《土家奇人庞四海》、《少林寺探秘》、《暗流“高利贷”》、《“出卖拳  相似文献   

17.
丁竹 《新闻窗》2007,(5):75-76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们往往喜欢看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新闻宣传要能为受众喜闻乐见,就要考虑到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倾向。贴近性的另一含义是新闻内容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即贴近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和喜、怒、哀、乐。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有“软”“硬”之分。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硬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发展,偏重于报道的深度以及思辨性。而“软新闻”则涉及社会生活,偏重于报道的广度以及生动性。二者缺一不可,都为读者所需要。二者虽然新闻视角不同,但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兼容。社会经济新闻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它是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边缘新闻。它既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离生活、实际较近。社会新闻与社会经济新闻是什么关系?正如社会是包罗万象的,社会新闻是一种多边缘新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法制、科技、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新闻无所不及。社会新闻与各门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迈入小康时代,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民更加关注时事、政治、社会新闻,以及在闲暇时间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追求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广播电视作为比较普遍的媒体一直围绕在人民身边,在各种新媒体语境的发展和推动下,传统广播电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能不能继续在社会中存活并得到发展,战略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对新闻报道来说,服务性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我们知道,新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所有新闻传播活动都是为着一定对象服务的,只有在这种服务中,去影响受众,吸引受众,才能达到既定的传播目的.作为当前新闻报道“重头戏”的经济新闻,服务性仍然是其基本的功能之一.这种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为企业、为受众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排忧解难等方面,即通过舆论手段间接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企业与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