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史上的先秦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许多作品,如《说剑》、《盗跖》等,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艺术上的想象和虚构等小说要素,已是比较成熟的短篇小说。因此,中国小说的形成期应是先秦而不是魏晋南北朝。“小说”概念本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理性文化的“尚实”精神导致了先秦之后数百年的小说空白,割断了先秦小说后世小说的表面联系,使人们忽略了先秦小说的真实存在,而把魏晋南北朝看作中国小说的形成期。事实  相似文献   

2.
讽刺小说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明清讽刺小说之所以走向成熟它主要受先秦寓言故事,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唐宋话本的影响。无论从题材类型、结构模式,还是创作手法、艺术风格,都为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咏史诗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诗歌上承诗骚,下开唐宋的重要发展时期,作为一种与整个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同步的特定题材的诗歌,咏史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和经验值得总结,而过去对咏史诗的研究多偏重于唐代。本文在理清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传承演变的基础上,论述总结了这一时期咏史诗在题材义理、形式体制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咏史诗为唐代诗歌繁荣所做的艺术积累。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使得生命意识的高扬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命题。以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复生情节、生子情节及爱情永恒的讨论,探讨生命意识在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之后,小说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转折点。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总体上呈现出篇幅短、受"实录精神"影响大的特点,而志怪小说则更为明显的表现出真实性与虚构性的统一。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突出表现了这一文体特征并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志怪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数量繁多、作者队伍庞大、题材广泛、内容多样、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究其原因,首先当赖魏晋南北朝昌炽的宗教迷信;其次是时“谈风”盛行;第三此期历史著述和文学创作的兴旺、发达对志怪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此三个方面原因,使魏晋南北朝成为我国志怪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包含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一般知识、思想、信仰世界的历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在主题、结构模式、内容情节三个方面对唐传奇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庞金殿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80-82,86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并兴盛繁荣,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一些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却重视不够,论述有失偏颇。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品,从三方面简要论述了志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辨证,说明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已臻成熟,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怒江流域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汉代及唐宋时期的有关史料,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布在怒江流域的各民族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穆克宏教授研究文学史史料学的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已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种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的著作问世。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研究的空白。 此书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论述系统,内容丰富。本书共分八编。按时代顺序论述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的文学史料;鉴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又将南北朝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之史料,分专章论述。横切与竖切结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作者不仅广泛地汇集了文学史料的版本目录,而且对史料加以鉴别、评述,有的还撰写了内容提要。对于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作了介绍,对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心理动词的被动式共有"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三种,其中以"为…所"式数量最多。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并非所有的心理动词都可用于被动式,可用于被动式的基本上是及物的状态心理动词,不及物的状态心理动词活用为使动后才可用于被动式,行为心理动词则只有极少数可用于被动式。通过与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心理动词被动句式的演变途径:先秦心理动词的被动式以早期的"见"字式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比较后出的"为…所"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是我国浩如烟海的石刻文献的一部分,自宋代以来,石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日盛,其中以清代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今文字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汉隶揩化,下启唐宋楷书的定形,研究价值相当重要。梳理此时期石刻文献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笔记是源自先秦两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极盛于明清两代的一种文体。它写作方式自由,内容丰富多彩,篇幅可长可短,深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后世直到今天的影响很大。我认为清蒲留仙的《聊斋志异》、鲁迅的杂文和短篇小说乃至今天的微型小说都借鉴继承了历代笔记的创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笔记式的文字。《论语》、《礼记》、《韩非子·说林》、《山海经》、《晏子春秋》都可以说是笔记的发源。即使属于学术专著的诸子散文(子书)、历史散文(史书)中的一些篇什也是笔记。汉代刘向的《说苑》、《新序》可说是最早的杂史性笔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如《搜神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其前的两汉,其后的唐宋文学比较向来不是那么声势浩大,引人注目的.但经过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注意乃至重视,由附庸而蔚为大观,走向学科的成熟.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五、六年间,研究者在新时期积累的方法、成果基础上继续探索,努力实现对前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贺正皖 《文教资料》2009,(22):13-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志怪小说特别兴盛的时期,从整体来看,作品艺术水平显得参差不齐,但它对小说艺术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从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心忧天下的作家积极为建设理想社会进行的思索和憧憬,他们用志怪小说的形式张显了构建理想社会的心灵轨迹.小说编著者追寻真实性,但文本中又充满虚拟性,从小说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它是我国小说形态的蜕变期.  相似文献   

16.
在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中,天台陶宗仪的《说郛》是重要来源之一。今通行的涵芬楼本《说郛》是张宗祥先生据六个明抄本整理而成,未能参校浙江临海所藏汲古阁本《说郛》,难免有遗漏。汲古阁本《说郛》可对几种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辑校补充工作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7.
论蜕变中的魏晋南北朝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小说生成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小说脱离了寄生神话、子书、史书的状态;另一方面,小说虽从子、史中游离出来,但其本身的小说因素并不充分,往往与历史纠缠在一起,显示着小说对历史的依附。无论是该期小说的著作者,还是接受者,都将小说中记载的内容视为曾经发生过的事实,或信而有征。从该期小说的编撰情况考察,该期小说的叙事特点已显然有别于历史,记事已不仅仅在其真实性,更重其游心寓目的功能。魏晋南北朝小说正从史的观念与史的创作模式中蜕化出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和文学潮流,“隐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经历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唐代"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学界一直承袭其说。若细细究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些作品已经与唐传奇颇为类似,初现"有意为小说"之端倪,如《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中的部分作品,无论在创作动机、内容虚实、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可以说明魏晋南北朝小说已经出现了"有意"的痕迹,鲁迅先生的说法值得再商榷。  相似文献   

20.
中元节考述     
中元节这个古老节俗,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先前到魏晋南北朝,从唐宋到明清,各地产生了不少关于中元节的氏风、民俗和传说,这些古老的风俗与传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