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的两大语言理论和建立在这两种理论之上的不同教学法之争一直方兴未艾。两大语言学理论,即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前者认为,语言是习惯的形成(habit formation);后者则强调,语言是大脑的属性。就语言教学法而论,结构派极力主张“听说法”,也叫结构法。这一方法认为,语言是通过无数次“刺激——反应”的过程,经过反复模仿获得的。生成派则倡导“认知——符号法”(the Cognitive Method)。这一方法强调,语言是一种复杂而抽象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即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诸多的英语教学法中,“听说教学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听说教学法”的理论背景以及主要特征,然后结合教学实际讨论“听说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运用,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介语理论对口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介语"来历和理论 (一)中介语的理论基础 对于中介语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初,20世纪60年代以前,行为主义在语言学领域盛行,中介语的研究也是在这种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进行的.行为主义注重的是反应——刺激的语言行为活动,当时采用的教学法也是听说教学法.他们还认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很大,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习惯,母语会对学习者产生迁移或者干扰的作用.语言学家在当时采用的方法是对比分析法来研究和分析中介语.  相似文献   

4.
"哑巴英语"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读写”,而轻“听说”。只会“写”(考试做题)不会“说”(口语表达),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缺陷。学习一门语言,应该以掌握其“听说”为主,而能灵活自如地表达自我(即能“说”)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出现“哑巴英语”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根除“哑巴英语”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李莎  马利娜 《考试周刊》2011,(38):105-106
20世纪90年代,翻译教学法(translation teaching approach)在中国盛极一时,当时与之并行的就是语法教学(grammar teaching approach),以至于很多中学生习惯语法教学和翻译教学。21世纪翻译教学法的弊端逐渐显露,诸如:实用性不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欠缺、"高分低能"等。于是,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on teaching approach)应运而生,交际教学法主要体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即,把语言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现代听说教学法原理,“语言获得要听说领先,养成语言习惯”。而听力常被误认为是非主动的学习过程。其实不然,它不仅需要听者的语言知识而且需要其它的非语言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以达到直正地、完全地听懂。美国著名学者克拉申(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即在大量的语言信息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这个过程类似于儿童在下意识的情形下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然而,在缺乏这种语言习得环境的语言学习当中,除了充分利用录音设备及语言实验室为学习者创造语言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要合适地选用听力教材,这是通过提高听力能力,来促进掌握阅读,写作甚至翻译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外语教学法的历史中一直存在着翻译法与直接法两大派的斗争。到60年代,这两大派发展成为“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和“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一些教学法专家认为,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听说法强调句型操练、培养语言习惯:认知法强调理解.主张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因此可以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综合利用,进而产生了新的教学法——“认知习惯法”。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认知习惯教学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Krahsen(1985)提出了五个假想理论,其中之一就是情感过滤,他着重分析了在语言课堂上学生的紧张情绪,并制定了相应政策。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即是对结构教学法以及听说教学法中忽视情感因素的一大挑战。很多专家学者更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一、交际教学法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英国语言学家D.A.W ilkins(1972)提出将语言意义划分为意念和交际功能两大范畴,这使得外语的交际功能得到了理论上的确定。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任务型教学法又称活动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印度的普拉布首次提出并实施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文章主要论述了任务教学法的研究背景,设计原则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试图探索出一种既能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中学英语教学法的首要原则是“听说领先原则”和“交际目的性原则”,而后者要求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英语课应上成工具课而非知识课,这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明确了的改革方向。近几年,不少英语教师只片面强调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法和句法等“语言习惯的形成”操练,忽略了英语交际目的性原则,致使学生只会造“漂亮的句子”,不会说英语。这就失去了一个人学习语言的目的和意义。美国语言学家 Peter Cole 曾说过:“语言习惯的习得其本身并不是真正掌握语言。”因此我认为英语教学应加强交际目的性原则的运用与操练。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英语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主动性技能,有别于听说与阅读。随着语言教学重点的转移。写作教学的中心也由“结果教学法”转向了“过程教学法”。本文用“过程教学法”分析了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策略,阐述了教师通过评阅,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包天仁教授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四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即K(knowledge)S(skills)A(ability)F(faculty)这一“金字塔”,以K(knowledge)为坚实底座,S(skills)、A(ability)环环紧扣,步步登高,直至“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F(faculty)。它用最简洁明快的形式深刻揭示了语言学习中“知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进入小学则是系统的学习语言的开始。我认为 ,一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据专家统计 ,在人的语言交流活动中 ,听的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 4 5 % ,说占 30 % ,读和写分别为 16 %和 9% ,由此可见听力的重要性。一年级小学生听力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首先 ,要求做到“正确地听”。这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 ,即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 ,眼睛看着说话的对方 ,集…  相似文献   

14.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教学法是3P教学法产生的坚实基础。交际教学法中的核心问题是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弱版”的交际教学法即3P教学法强调要先学好英语才能交际。此外,克拉申的“学得”和“习得”理论也为3P教学法中的“教”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分别从班级类型、任务设置、教师要求和考试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比较3P教学法扣任务型教学法的区别,意在指出在当今英语教学中3P教学法比任务型教学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数字网络型语言实验室进行“情景英语”的教学过程。研究表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多媒体教材及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辅助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方面效果显著。本次研究是针对21世纪信息时代探索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英语四级听写中出现的“误用词”这一“合理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心理语言学理论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即它是—个需要排除负迁移而又无法摆脱负迁移的心理运算过程;文章还论述了“误用语”对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克服这一语言习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言,不同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形成了多元化的语言理论,如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与不同的语言学理论相对应又产生了不同的外语教学法理论。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刺激反应的一套习惯。这种语言观及其相应的外语教学法虽然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对外语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点,本文拟以“语言是一套习惯,语言运用也是一种习惯”为出发点来探讨外语学习中的习惯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在其初步具备的的听说能力基础上,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而“听”又是“说”的前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语言习惯,选择易于为他们所理解、接受的规范化教学语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符合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芝英 《教育评论》2006,(5):113-115
交际教学法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个年代,情境教学法是英国外语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情境教学法与许多在它之前出现的方法,比如传统教学法、直接法、听说法等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学生掌握语言结构。认识到这些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后,那时许多英国的语言学家开始怀疑情境语言教学法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寻求其它更为有效的教学法,试图取而代之。于是,他们开始对传统的语言教学进行改革。一些应用语言学家已经认识到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上,而不仅仅是语言结构的掌握。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一期“争鸣之页”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质疑“把话说完整”》的文章,对文中所持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其一,“把话说完整”正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何言“与日常表达习惯不符”?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正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这当中自然包括语言习惯的养成。所谓语言习惯主要是指如下几个方面:说话有礼貌的习惯(让人爱听)、说话声音响亮的习惯(让人听清楚)、说话完整的习惯(让人听明白)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上述语言习惯尤其是把话说完整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强化训练过程。小学生在日常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