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界对唐代宫廷女性诗人创作的研究,近二十年取得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唐代宫廷女性诗人个体研究和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群体研究两方面.梳理并分析唐代宫廷女性诗人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研究的成就和局限,为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渡初年,高宗政权承担着双重历史任务,对外要抵抗金人的进攻,对内要重建被金人摧毁的统治中枢,摆脱北宋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实现国家中兴。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诗人们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国家与民族危亡激发了诗人们强烈的报国热情,中兴的热望使他们的心态表现得慷慨激昂。另一方面由于高宗的庸弱,南宋在抗金中屡屡失利,国家的重建也举步维艰。诗人们中兴的热望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吞噬,失望、不满的情绪急增,复国无望与英雄失路的感伤成为他们不能释怀的心结。  相似文献   

3.
北宋以文官为基础的特殊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诗人和政治的密切关系。诗人对政治的积极参与,使北宋诗歌在及时、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同时,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情怀与道德意识,从而使北宋诗歌在表现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龙朔时期的文化氛围与诗风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横贯高宗朝的“龙朔变体”是初唐宫廷诗风的一次重要“新变”。龙朔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实现由儒学化向文艺化的转换,“诗赋取士”制度的实施促成了探讨诗艺的热潮;政治格局的变动和宫廷诗人构成的变化,造成了诗人“浮躁浅露”的心态特征;凡此种种,使作为时代投影的文学也打上了它深深的烙印,促成了龙朔宫廷诗坛诗美趣味呈现出“新变”祈向。  相似文献   

5.
黄山谷是北宋元祜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以有此殊荣除了在于他在诗词书法领域的杰出贡献外,更表现为他活跃在这些艺术平台上清晰、明辨的思想。即其思想一方面表现为诗儒家蜀学逐步完善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临济宗禅逐步精深的过程。从思想角度说,山谷作为元桔文化的代表,一个突出特点又表现为毕生均有一个以蜀学对话临济禅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北宋绍圣时期,朝廷恢复但未完全照搬熙丰时期的免役法。在具体执行免役法的过程中,仍保留了北宋熙丰、元祜时期的一些好的做法。因此,对北宋绍圣役法,我们应该作一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有唐三百年的发展,谱写了中国历史恢宏绚丽的篇章。唐诗以精彩笔墨勾勒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图景和情感取向,记录着唐人上至宫廷下至草野的不同际遇和精神诉求。在诗歌涉及的众多场景和描写的众多物象中,登高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客体常被引入创作主体的观赏和寄兴中。唐代诗人群体众多,从皇室贵族、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都有著名的诗人。作为唐代早期诗文革新领军人物,陈子昂的诗歌充满了革新  相似文献   

8.
北宋元祜诗人郭祥正存诗约1400余首,收辑在其诗集《青山集》的诸多版本中,《青山集》在长期流传中,其版本众多,所收诗文在内容、数量上也不尽相同。其次,《续集》或七卷或五卷,为《青山集》最大疑点,经考辨乃为宋人孔平仲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对北宋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元更化”发生在宣仁太后垂帘听政时期。作为一个足不出户的宫廷女性 ,何以对王安石变法和变法派极端仇恨 ,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因素。本文通过对“更化”各个时期宣仁太后的心理分析 ,试图探索这些心理因素对当时政策的影响 ,同时揭示北宋末年女性政治的特点及缺憾。  相似文献   

10.
漂泊的身世与超越的情怀--论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台湾创世纪诗社的创作心态,认为沧桑之感、超越情怀、纯诗意向和边缘处境为其创作心态四要素,是漂泊的身世,塑造了他们的时空意识,超越的情怀,则表现了他们的化精神,因而高扬的诗意转化为诗人们对家园的诗思、对生存的诗情、对贯通的诗想,诗人们为了超越生命中的悲剧而去追求纯诗,以意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伊甸园情结;他们那种充满了沧桑之感的边缘处境,便成就了创世纪诗社颇具重构意味的史册蕴涵。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世纪诗社推出“大中国诗观”的化整合意向,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他们力主对中国诗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换的艺术使命感,便不难发现这一诗人群体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北宋徽宗时期,虽然仍有少数诗人如皇帝和个别近臣生活于社会的最上层,但绝大多数诗人都被甩到社 会的下层。元祐诗人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而后进诗人或缺乏进入仕途的机会而终生布衣,或虽有幸进入仕途却沦 于下僚。同时,相对于元祐诗歌高潮时期,此时诗人交游、唱和活动也大大减少,并且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学黄的诗 人视艺术为生命,他们悄悄地聚集,在民间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一是徽宗皇帝亲自组织与近臣的唱和,以歌咏升 平。  相似文献   

12.
论宋儒人格塑造背景下词人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是词人放荡不羁性格大肆张扬的时期,到了北宋前期的百余年间,雍容和缓、砥砺气节的宋儒人格开始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宋人解决了如何使传统的诗人之志与词人风流在新的文化条件下和谐相处,并融为一体.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文人是既作诗、又填词,只不过二者的创作比例在不同的个体那里有所差异.于是,聪明的宋人立足于诗人的身份,兼顾了词人风流,从而使得词人身份以新的姿态成为士大夫完美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宋元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十分盛行,如前所述,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南宋遗民词人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使他们更易领会道教的义理,加上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与方外之士结友唱和,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中对道教义理也有了较多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就使道家思想深刻渗透到了遗民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他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体现在词作的思想意蕴中.  相似文献   

16.
张之翰是由宋入元的遗民诗人。他的《西岩集》里保存了一部分宋末诗人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宋诗纪事续补》、《宋诗纪事补正》直至《全宋诗》之遗佚。而那些对于这部分诗人、诗作的评论,则又可以为《宋代文学批评史》尤其是宋代的诗论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宋诗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朝历代皇帝对诗歌的特别喜好。皇帝不仅亲自参与创作和评论,还制定一系列奖掖和扶持政策,不仅让大量的诗人充斥执政机关掌管大权,举凡选人试判、举人对策、剖析案牍、敷陈奏议,均以作诗之优劣作为评价体系。还让他们在物质上享受优厚待遇,更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极大解放。这些都大大解放了诗歌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张浚与洛学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祜”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祜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轼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19.
与晋唐田园诗相比,宋代田园诗的取象更注重丰富性、实用性和学术性。宋代诗人将乡间的飞潜动植统摄笔端,反映出他们强烈的创新精神,即敢于突破前人樊篱,以俗为雅,大胆开拓审美疆域;宋代田园诗对具有实用价值的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格外关注,则与两宋务实的审美风尚密切相关;而选取学术色彩较浓的自然物象入诗,是和宋代学术风气渐浓、诗人的学养日益深厚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宋代闽籍词人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时代和地域的不平衡:北宋少南宋多;经济文化发达的北部东部多,相对落后的西部南部少。宋代福建进士是闽词创作的主力军,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进士作词,这与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有关,也与理学家大讲作文害道有关。词以描写本地风光为贵,宋代闽词主要描写了武夷山、双溪、鼓山、西湖等地的自然风光,显示出深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宋代闽词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爱国词与寿词两个方面,这与理学重气节重伦理有关,又与闽人性情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