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翻报纸,发现一篇文章署两三个人的名字,多的署四五个人的名字,就是一条几十个字的简讯,后面也站着几个作者。一篇稿件署几个名字,原因较多,有的也是正常的,如有些重大事件、典型报道,几个人采访之后,合作写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不该在稿件上署名的也署了名:陪同采访者署名、审稿者署名、参与稿件的研究者署名、领导者挂名、修改或略加修改别人稿件者署名……这就不正常了。稿件署名,本是严肃的事情。署名,意味着作者付出了劳动,也意味着作者对稿子负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报》2011,(2):122
文章的作者署名是一件严肃的事,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但是编辑部发现,近年来有不少作者在发回的校样上添加了新的作者署名,有的一添还在2人以上。本刊不赞成这种现象。为杜绝署名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有些报纸上存在着一种互送“名誉”的不正之风。有的记者把没有参加新闻采访和写作的人的名字,添署在自己的文章上,以此送人情。一篇几百字的新闻,署名往往一大串。文章署名人多,不见得是坏事,只要署名之人都真正参加了稿件的采访和写作。问题是有些署名人并没有参加该项报道的采写,只  相似文献   

4.
正文章作者的署名是一件严肃的事,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然而,我们发现一些《编辑学报》作者在发回的校样上随意添加新的作者署名,有的还加两三位。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为了杜绝署名的不正之风,再次郑重敬告作者:务必不要在校样上添加新的作者署名!无论何人执意添加,本刊一概不予承认。  相似文献   

5.
浩元 《编辑学报》2015,27(1):74
答 这是《编辑学报》编辑部有意所为.我们当编辑的都知道,文章作者署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它是文责自负和对文章拥有著作权的标志.我们平时对学术界的种种学术不端表现包括署名的不正之风也常耿耿于怀、深恶痛绝.在编辑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编辑学报》的少数作者在发回给编辑部的校样上添加了新的作者署名,有的还一加两三个,有的补加了通信作者.  相似文献   

6.
正文章作者的署名是一件严肃的事,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然而,我们发现一些《编辑学报》作者在发回的校样上随意添加新的作者署名,有的还一加两三个。我们不支持这种做法。为了杜绝署名的不正之风,再次郑重敬告作者:务必不要在校样上再添加新的作者署名!本刊以往只是"郑重敬告",从2014年第5期开始则严格践行:无论何人执意添加,一概不予承认。  相似文献   

7.
作品署名中的不正之风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品署名中的不正之风作品署名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其意义不仅是体现了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应得的荣誉,而且也代表着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然而近年来,有些人为了谋取个人名利,利用权力或某种不正当手段,在作品署名上大搞不正之风,具体表现如下:1-窃名。即盗用或剽窃他人作品,以个人名义发表,谋取利益。这类事新闻媒体时有报道。如1997年12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七点晚七点新闻节目中,就披露了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导师胡立明从读硕士研究生开始,直到读博士生、参加工作、评上教授、爬到研究所所长位置,其间发表的论…  相似文献   

8.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的报纸有个奇怪现象,凡是记者采写的批评稿,署名一律是“本报记者”而不署真名,而他们采写的表扬性稿件,却总是署上真姓大名。其实,这点“猫匿”,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还不是记者怕得罪人,怕报复?!如果说基层通讯员为避免打击报复,用笔名或本报通讯员署名还可以谅解,那么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作为党的机关报的记者,这样羞羞答答地抨击不正之风,惧怕报复到不敢署真名,则是懦弱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严重损害了记者的形象。署名是严肃的事情,意味着作者对作品负责。历史上一切真正的记者,没有一个不敢署真名的。记者职业特点要求记者有超乎常人的不怕打击报复的勇气,如果怕打击报复,而不敢署真名,那干脆就别当记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竞技体育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体育领域的科研工作日渐繁荣.体育科研工作很难由个体独立完成,往往以多方协同合作的课题形式实现.一个课题组经常是由许多人员组成,因此,体育科技期刊的研究论文中,出现了多作者署名问题.具体怎么署名、署几个名法律上并没有依据,当前对作者如何署名作出规定的也只有国家标准GB7713-8(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其中规定,在学术论文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对于集体署名的情况,大部分杂志要求集体署名时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设计者、执笔者、作出主要贡献者,署名次序应按照贡献大小排列.对于当前出现的多作者署名形式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以供体育科技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翻阅解放日报,经常能看到署名李音的《市场漫步》专栏文章。其中,有谈商店经营特色的,也有反映商业网点不足的;有谈集市贸易和文明经商的,也有批评商店出售商品时搞硬性搭配和营业员开后门的,内容涉及到商业系统各个方面,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读着这些文章,读者仿佛同作者一起漫步在上海市场上,倾诉着自己心里要讲的话,感到十分亲切。李音是解放日报从事财贸报道的老记者,也是《市场漫步》专栏的主要作者。在报社三  相似文献   

12.
罗侠第一次做卧底报道是她到《华西都市报》当记者不久,那时,她刚刚结束了一段经商的经历。凭着多年的经商经验,罗侠敏锐地发现一种非常新奇的经营模式——山城重庆似乎一夜之间就冒出十几家“传销公司”。许多人被传销那种“一夜暴富”的宣传而蛊惑,但痴迷痴狂的人们却没有几个能够真正明白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者署名中的种种不规范现象时有所见。一则短讯,署名好几个;有些署名,三四个人每人取一个字组成;还有些署名虽不是挂张带李,但不是真姓真名。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不少同志对新闻作者的署名在新闻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不完全了解,甚至有些同志只知道出名、得利。因此,对这个问题有统一认识的必要。新闻作者的署名,也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未经报道的新闻和没有作者的报道,都是不可思议的。例如:“新华社×  相似文献   

14.
海湾战争期间,巴格达城外某地,为英国《经济学家》、美国《村庄之声》周刊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从事战地报道的自由撰稿记者弗兰克·史密斯被蒙上双眼,带进一间黑屋。一名审讯者问史密斯,他的“真正职业”是什么,他回答:记者。审讯者说他撒谎,“把你同中央情报局的关系说出来。”  相似文献   

15.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16.
每每见到报纸上署了三五个作者名字的新闻,通讯(更有甚者,一张新闻照片竟也署了几个作者,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合作共同拍“摄”的),总是疑虑重重。新闻界不是每年都评选好新闻吗?倘若这样的作品被评为“上乘”,试问,哪位作者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呢?倘若这篇作品出了大差错,又试问,哪位作者应当受到谴责和负“文责”呢?倘若人事部门要物色干部,参阅这些作品会不会张冠李戴呢?这种三五成群集体署名的作法,其弊病是很多的。说它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恐怕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署名要严格     
写文章署名的问题,作为文坛上的一件事情,也颇有些讲究,它有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风方面的问题。旧社会的情况不谈。新中国成立后,写文章署名,都由作者自便,真名也行,笔名亦可,作者们都郑重其事,风气是好的。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文章署名上也来了一场靠大革命”。“四人帮”反对报刊文章由个人署名。他们有个奇特的逻辑:“工人造机器不署名,农民打粮食不署名,你们知识分子写文章还署个什么名?”连稿费也取消了。但见各  相似文献   

18.
“假署名”现象及编辑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假署名”系指在论文的署名上弄虚作假,把本来不是作者的人的名字堂而皇之地署在作者位置上的一种不良行为。近年来,这种行为有蔓延、扩大和公开化之势,成为期刊编辑工作者难以回避的一个棘手问题。“假署名”现象虽然大量存在,但毕竟不是理直气壮的事情,当事人多多少少都会采取一些手法,以骗过编辑和读者的眼睛。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挂靠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法。评职称需要论文,而自己无力撰写,或虽能撰写却远远达不到发表的水平,情急之下,便四处活动,或找同学、或找同事、或找朋友,力求在别人撰写的与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论文上,加署上自己的名字。近者,在本部门、本单位、本学校寻找对象,远的,向相隔几百里甚至几千里的其他城市物色目标。一旦发现,便粘住  相似文献   

19.
编辑要处理好科技期刊论文的署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是由许多作者的论文组成的 ,一期刊物作者少则几十人 ,多则上百人 ,因此作者的署名问题不容忽视 ,应当引起编辑的高度重视。  1 署名问题是著作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著作权属于作者 ,作者一旦在作品上署了名 ,就享有了著作权 ,就承担了对作品负责 ,对读者、对社会负责的义务。署名代表作品是由谁创作的法律事实 ,这种法律事实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署名权受法律的保护 ,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19日河南日报上了一篇小杂文。题目是《不能慢待“明天的买主”》,署名是苗中义。我们发现这是南阳日报于9月16日已登过的一篇文章,署名为陈向阳。后来又查到,早在南阳日报刊登之前.1984年4月16日农机化服务报上已经发表过此文,原作者为单福。三篇杂文的题目基本相同,文章的布局结构、遣词用句,几乎都相同。不同的是作者姓名。这真是抄袭之中还有抄袭,窃者背后还有行窃人。把别人的文章拿过来抹掉作者名字、换上自己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