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蔚  赵春阳 《文教资料》2011,(14):28-29
指环这一意象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人墨客通常使用指环表达与爱与责任、忠诚与背叛等的主题作品。本文以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指环的意象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指环的起源和象征意义使读者深入了解其内涵,进而从文中夏洛克和鲍西娅的指环及其故事入手,分析指环在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和发展情节等方面的所起到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部连篇舞台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戏剧改革理想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它体现了瓦格纳跨越中世纪回归日耳曼的创作意图。该文结合瓦格纳生平及19世纪下半叶的时代背景对《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所体现的日耳曼民族性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英语》2014,(36):39-40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主要作品有: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等11部,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著作《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  相似文献   

4.
《原野》是曹禺的第三个戏剧生命,深受西方表现主义艺思潮的影响,戏剧中意象纷呈、隐意深奥。“森林”、“老屋”和“金子铺的地方”是《原野》意象群中的主要意象。  相似文献   

5.
《原野》是曹禺话剧“生命三部曲”之最,是中国戏剧史上最为成功、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之一。曹禺以他宏放的戏剧观念、多方位的戏剧艺术实践,借鉴中西戏剧手法,用凝练的笔触,着意渲染悲剧气氛,突出意象的营造,达到了现代话剧意象营造的巅峰。本文试图通过浅析《原野》视觉和听觉意象的营造两方面,理解和把握作者如何运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一个经典的悲剧环境。  相似文献   

6.
同为杰出剧作家的莎士比亚与汤显祖虽处不同国度,但就《罗密欧与朱丽叶》及《牡丹亭》两部作品而言,里面的众多意象却具有极其相似的功能。本文探讨并总结归类两部戏剧中具有同一功能的多种意象。  相似文献   

7.
刘泽宇 《海外英语》2020,(6):218-219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很多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传统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和著名的历史剧中,而对于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而动物意象的使用是该剧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该研究将通过研究《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动物意象,分析莎士比亚在该剧中动物意象的使用的审美意义与现实意义,以期读者对莎士比亚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戏剧创作手法、戏剧的美学意义以及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有关戏剧的早年经验,一直存在于小说家潘军的知识和审美结构之中。这种审美情结,在潘军过去的小说叙述中,就曾起到过很大的作用,而在新近创作的《断桥》《知白者说》《十一点零八分的火车》等三篇小说中,戏剧意象的叙述功能和审美作用再次得到集中的呈现。戏剧中的人物动作造型、人物形象和故事等,以原型意象的形式化入小说叙述中,使其不但在小说的情节铺展、人物塑造和意义抽象等方面发挥结构性的叙述作用;同时,作为被充分意象化的原型和虚设的线索,也使得小说呈现出兼具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美感的诗性文本。  相似文献   

9.
哈奈·吉奥加玛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印第安戏剧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他在戏剧领域起着主导作用。为了重建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他将本土歌曲、话语、舞蹈、宗教意象等等并入《49》的框架之中。通过分析宗教意象隐藏的内涵,试探索戏剧中潜在的美国印第安宗教文化的丰富与魅力,进一步揭示吉奥加玛运用这些意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常常以修辞格出现,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本文运用修辞学的理论,分析动物意象构成的各种辞格,包括明喻、隐喻、借喻、借代、拟人、摹声、用典等,并对其辞格类型进行对比与讨论。两部戏剧作品在动物意象和辞格上存在不同,这是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6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本文以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天边外》为研究对象,解读了剧中"海"、"门"、"窗"等意象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3.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海涛 《文教资料》2008,(28):23-25
本文通过对<北京人>中象征意象和隐藏在戏剧情节背后的象征意象群的分析.用一个"梭子"形模型来阐释各个意象之间的彼此关系.对这个意象群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与人物、情节等其它戏剧要素相参照,更好地理解<北京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戏剧张力及曹禺早期戏剧中所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理想:戏剧的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15.
翻译美学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散文文本,对戏剧翻译的美学研究相对较少。戏剧翻译审美应重视戏剧文本具有可读性与表演性的双重属性。戏剧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不失韵律,富有美感。戏剧文本的可表演性在于其动作性、口语化和性格化特征。《欲望号街车》剧本语言充满诗意,意象比比皆是,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具有强烈的舞台魅力。通过对冯涛翻译的《欲望号街车》的解读分析,可以发现冯涛译本符合《欲望号街车》中的诗意美和表演美原则,但在文化美方面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6.
《蝴蝶夫人》一剧创造出了一种经典的"蝴蝶"意象,它隐喻柔弱的东方女子。《蝴蝶君》一剧巧妙的融会了该戏剧题材,剧情却与前者构成了鲜明的对立,其中男女关系、东西方关系甚而殉情方式都颠倒了过来。然而,对于"蝴蝶"意象,该剧却并非简单的进行颠倒,而是既有继承又有变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生父早亡,继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话剧演员、文学家和肖像画家。瓦格纳在家庭影响下,从小就热爱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14岁时曾尝试写作一部五幕的大悲剧。他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自己写作剧本,自己作曲。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戏剧化特征,他借鉴戏剧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借鉴戏剧中花的意象暗示宝黛爱情悲剧,继承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对纯情、真情的推崇,真诚地书写宝黛爱情,更重要的是他对悲剧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小说戏剧化使得《红楼梦》韵味无穷。《红楼梦》戏剧化特征的文化意蕴表现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知行合一"(人与社会关系,推崇伦理道德,重视社会实践)、高扬人文主义理想、内在超越性诗意追求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原型批评理论将奇幻文学《魔兽正史》与北欧神话,及北欧神话衍生物《尼伯龙根的指环》和《魔戒》从人物形象,基调、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在北欧神话中找出了《魔兽正史》的原型。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的戏剧很早就译介到中国,但对它的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戏剧叙事学的研究则为进一步研究泰戈尔戏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大自然的报复》是泰戈尔第一部成功的剧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泰戈尔戏剧的叙事风格?它以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为主体,通过诗体独自的“显在叙述”、歌及对白构成的“意象性叙述”,传达出作者对人生追求的感性体验和哲理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