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入和能力贫困是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认识基础,事实上,权利意识匮乏导致的权利贫困是诱发我国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今后我国的反贫困战略应该切实投资于穷人的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的意识观念和知识技能提升的双重功能,促进穷人自我持续的脱贫。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反贫困立法把宪法关于社会救济和权利保障的规定落到实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应借鉴这个经验,把推行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收入和能力贫困是当前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认识基础,事实上,权利意识匮乏导致的权利贫困是诱发我国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今后我国的反贫困战略应该切实投资于穷人的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的意识观念和知识技能提升的双重功能,促进穷人自我持续的脱贫。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未来时期还会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国的反贫困从某个角度来说,主要是西部的反贫困,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中国经过多年扶贫后,贫困有所缓减,但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寻求合理的反贫困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反贫困,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不仅要发挥输血作用,也要发挥造血作用。反贫困需要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跨入21世纪之际,贫困正在以不同的新形式出现和积累,而通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机制能起到明显推动反贫困战略的实现和遏制“返贫”现象。笔者探讨了构建政策导向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政府支持机制和市场化反贫困机制,以有效地应对新时期不同形式的贫困,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中国反贫困应从重新认识贫困概念和重新划分贫困标准开始,在重视用正式制度反贫困的同时,更应注意解决非正式约束对反贫困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反贫困:约束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贫困人口呈现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二是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因此,中国的贫困主要是西部的贫困,而西部的贫困主要是农民的贫困,现实决定了中国反贫困的战略侧重点是西部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须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消除西部农民的经济性贫困、知识性贫困和保障性贫困四方面人手。只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西部农民形成合力,持之以恒,西部地区的反贫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反贫困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症结,相应地,人类对贫困的治理行为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动体系。20多年来的反贫困实践已基本改变了甘肃农村普遍贫困的局面,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甘肃的反贫困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一是贫困问题的性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返贫问题突出。而原有的反贫困模式,既存在着投入的不足,又存在着制度创新的不足,同时还存在着科学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的问题。这一切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蕴含有丰富的反贫困思想元素,标志着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在这一巨著中,马克思考察人类贫困的历史和具体的事实,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贫困化现象,从贫困认知、贫困批判、贫困抗议、贫困消解、贫困终结等多方面探索人类贫困问题,构建起反贫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论体系。《资本论》的反贫困,既是制度的反贫困,又是实践的反贫困;既是绝对的反贫困,又是相对的反贫困;既是物质性的反贫困,又是非物质性的反贫困;既是历史的反贫困,又是现实的反贫困;既是生存的反贫困,又是道德的反贫困。由此形成的反贫困理论,在理路构思、规律揭示、内容界定、逻辑展开、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环境、人口控制和社会公正平等三方面阐述了妇女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指出妇女反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而不是边缘问题。文章还指出 ,妇女反贫困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是由于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贫困问题、发展问题也是性别问题 ,社会性别意识还没有纳入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11.
纵观历史,贫困与反贫困是人类社会永恒之话题,反贫困工作是现代政府不可推卸之职责,然而当前我国政府扶贫工作面临着体制碎片化、组织碎片化、以及绩效评估碎片化等一系列困境。从整体性治理之视角出发,对政府治理中体制机制的完善与整合、政府贫困治理组织结构的整合以及政府绩效评估的完善等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有效推动政府反贫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贫困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和富强。在反贫困过程中,越来越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作用,特别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提出从成就动机、认知模式、社会情感、社会态度、人际交往等方面来构建中国农村反贫困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强调政府、媒体、心理咨询机构、教育、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作用,重塑农村贫困群体健康、成熟的社会心理,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6,(2):48-51
贫困是社会发展长久面对的问题,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当前的反贫困政策更多针对绝对贫困,而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较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和贫困再生产,以及脱贫脆弱性和返贫现象显示,当前的反贫困政策存在贫困线标准过低、重绝对贫困轻相对贫困、政策执行不力、扶贫模式单一、重救济轻发展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反贫困中的职能主要应定位于设施保障、环境营造和引导发展等方面,即政府在反贫困中要有效地利用其执政资源,为贫田地区提供适合其发展的软、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微观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共同实现脱贫致富。反贫困中的“硬骨头”问题是政府职能定位的现实切入点,而政府在反贫困中的实践关键点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导向的思想,着眼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主脱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使得我国长期存在乡村地域性贫困。城市中下岗和失业职工形成了贫困职工群体。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方向、信贷和专业咨询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反贫困工作的效率,应开发非政府组织在扶贫事业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经济扶贫成果基础上,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打破大学生贫困循环,是当前高校学生反贫困的一次战略转移.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反贫困策略的有机统一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理性选择--国家主要构建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的方针、政策和思路,投入或调动有效的扶贫资源,为高校学生反贫困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学校主要实施国家反贫困战略,为贫困生提供技术、人力和条件保障;大学生具体实施反贫困行动,通过提高自身的反贫困能力,打破自身的贫困循环,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反贫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和反贫困机制,是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规避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必须建立健全有利于贫困社区及群体积极参与的农村反贫困制度,并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并在承受能力上有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实现发展权利,是与反贫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尽可能公平地分享全球化的成果,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首要任务;反贫困并不是简单的救济行动,而要求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推进改革,提高穷人摆脱贫困的能力;而在减贫能力供给不足的地方,势必存在某些制度性的缺陷,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 ,关于城镇反贫困与国企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富国富民”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城镇贫困问题的实质、城镇反贫困的基本思路、城镇反贫困的途径选择、城镇反贫困的重要保证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城镇反贫困与国企改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东、西部资源、自然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拉大,贫困问题作为中国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重视贫困问题,正视贫困根源,把握致贫原因,寻求合理的反贫困战略,树立长期反贫困的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反贫困措施在当前尤为必要与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