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题材成为创作热门。传统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相得益彰。新历史小说可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文化化生命化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以文化为底色、追求文化意蕴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中。二、寓言化心灵化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先锋派作家的文学创作之中。管造历史的迷宫;表现现代人的困惑与尴尬,是先锋派新的历史小说的尝试内容。三、生存化生态化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新写实派作家的文学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2.
左翼作家的"群体情结",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体现之一,由左翼文学的亚政治文化特性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是文学成员自觉追求的结果,应该予以历史地理解.作家在转移过程中历经抉择痛苦,艺术个性消融、观念转化程度因人而异.个体向群体转移,一定程度限制作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和主体艺术个性的充分发挥,但在推进文学的平民化、大众化方面具有相当功绩.  相似文献   

3.
流散作家由于无法疏离母国文化,也无法认同居住国文化,处于"无根"的状态。"无根"性的产生有其地缘政治、殖民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文化身份、自我认同的原因。对于流散作家来说,流散经历带来"无根"的痛苦,更带来多种文化的体验、精神家园的追求和"根"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化背景会造就不同的作家及作品,不同的作家及作品反过来也会揭示不同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本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文坛兴起一股“文化热”,其文学目的就是通过对原生状态下民族文化人个体命运的终极关注,探讨我们民族现代化进程之所以缓慢的文化历史缘由,以找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文化追求及最终所能走的文化出路。  相似文献   

5.
南宋文化作为杭州文化的原型,其优雅、婉美而精细的艺术形态,以及追求诗意的审美品格对杭州籍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杭州籍现当代作家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烙上了南宋文化的审美因子.  相似文献   

6.
文化心理是作家审美和艺术表达的原动力,作家的文化心理影响着他们的创作,也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本文以老舍、沈从文、新感觉派作家和张爱玲为中心,首先分析其都市文化心理的特点及异同,接着对其都市文化心理出现不同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对以上现代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不同内涵的分析,也使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同的文学价值追求,以及这种不同追求所体现的都市变迁与时代变化特点,有助于我们对整个现代作家的都市文化心理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7.
宜兴作家徐风在其对紫砂文化的执著探索下写了多部紫砂文学作品,他的中篇小说“壶王”三部曲和《东洋记》是一脉相承的4部作品。这4部紫砂题材的小说讲述了2代壶王的人生遭际和对紫砂文化的历史传承。这4部小说串联成了一段充满血泪的民间史,具有民间史诗的价值。紫砂壶意象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器与道、壶与人的关系。同时作家用其温婉之笔在苦难叙事中传达出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对发掘人性,反观历史和文化传承都具有价值意义,也体现了作家独特的文学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陕西作家群崛起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陕西是一块文化富矿,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经济发展滞后诸方面优势与劣势并存,深深地影响着作家们的秉赋、气质与文品,并使他们形成共识。如忧患意识,境界与哲理意蕴。女神崇拜,“向内求善”的审美追求,写实手法与故事性。其次,从现实角度看,陕西作家兼容中外文化,大胆实践,刻意求新,勇于开拓和进取,因此成绩斐然。陕西作家群的成功,给中国走向低谷的文坛,放了一颗信号弹——震醒了社会,轰动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同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一样,文学的历史也往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那些具有共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们之间有相当深刻的心灵的“默契”。当我们把视野投向新文学运行的历史轨迹中时,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乡土小说和时隔60多年后的寻根小说的作家的“默契”自然地进入我们的眼帘。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飞扬和流动的视角来看,二者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有声有色的地域性文化中所表现的自然生态下的生态和心态,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是相近的。它们的出现不仅不是对现实的疏离,相反却是文学现实主…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精神气质、城市的历史与形态、城市文学的文本、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个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汉城市文化的特点和作家方方创作风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楚风汉韵造就了方方个性张扬、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码头文化让她在创作倾向上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市民文化让她形成大俗通雅、平易自然的审美取向,首义文化赋予她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艺术追求,精英文化则让方方在创作中坚守着城市知识分子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散文作家汪曾祺散文的风格 :含蓄、淡远。这源于作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追求与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民族的振兴、历史的传承和提高人文素质,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介绍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和杰出的历代作家,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学语文”贯穿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传统人文主义、中和的民族文化心态、追求崇高人格的精神、优良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汉字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掌握客观的、历史辩证的原则,并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作家约阿希姆·布姆克充满着神秘感的骑士时代的史学著作《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中,宫廷文化以及宫廷——骑士爱情所折射出的史学含义其实是一种追求完美与高尚品德的社会理想;通过作品,也可以看到文学叙述背后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同礼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一样,文学的历史也往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那些具有共同审美追求的作家,他们之问有相当深刻的心灵的“默契”。当我们把视野投向新文学运行的历史轨迹中时,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乡土小说和时隔60多年后的寻根小说的作家的“默契”自然地进入我们的眼帘。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飞扬和流动的视角来看,二者不仅是相通的,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有声有色的地域性文化中所表现的自然生态下的生态和心态,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是相近的。它们的出现不仅不是对现实的疏离,相反却是文学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走向深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试论赵淑敏家庭题材小说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评价了台湾女作家赵淑敏一组家庭题材小说的文化蕴含。其小说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讴歌,是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其小说对东方淑女式人物形象的刻划,正表现了作者为保存民族传统而做出的文化追求。而这些小说尚缺乏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苍凉感,其美与爱的追求与祖国大陆女性文学的格调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是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本文从九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三个层面探讨当前作家创作值得深入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吕赫若小说文本的文化隐喻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现代作家吕赫若善于以表层上可为敌对者接受的隐喻形式掩饰内心的义愤与抗争,陈述其社会理想.这种书写策略赋予其小说文本独特的文化隐喻功能.这种功能契合他韧性战斗、曲笔反讽的表述要求.其小说文本的命名、叙事结构、语言转换、人物形象与风土背景等均具有文化隐喻内涵.探求其小说文本的深层隐喻意义,对认识日据时期及光复初期台湾的历史场境,对了解吕赫若及同时期其他台湾进步作家追求光明的心路历程,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夏吟是昭通作家群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巾帼乌蒙》以昭通地区历史中的杰出女性人物为核心,在朴实平易的语言中,对她们的生命追求进行了真切的反映。通过这一作品,夏吟不仅为昭通地区的杰出女性建立了一座精神丰碑,更在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中彰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对于整体的女性写作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深层的文化内蕴。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的多元关系涉及到全面梳理与总结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其中 ,包括中外文学关系的回顾、展望及其文化观照、外国作家眼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误读的历史语境、东方各国间的文学文化交流 ,以及溶入周边文化的中国文化 ,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