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诗蒂 《新闻界》2002,(2):37-39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至少发挥了一半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女性的评价有时却难保公平,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新闻媒体的误导,它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是很难估量的。新闻媒体如何端正观念,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题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人们通过记者的“眼睛”看到和通过媒体的“喉舌”听到女性的形象到底是什么:女性受苦受难,女性又坚韧不拔;女性是弱者,女性又是强者;女性是爱的使者,女性又是恶的化身……女性的形象如此复杂,新闻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社会形象的整体评价。一、传媒活动中的女…  相似文献   

2.
重庆商务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基于传媒视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商务旅游在未来大有可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是当下旅游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媒密切相关,重庆在利用传媒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上,应尤其关注组织管理、专项基金设立、宣传主题凝炼、传媒企业参与目的地打造、影视剧营销和科学利用媒体资源深度推广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形象指社会公众对某一组织的整体看法和评价。在公共关系学中,人们更多地探讨形象在经济组织中的作用。本文拟把形象的有关理论运用到新闻媒体中,探讨在新闻媒体产业化特点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和未来,注重媒体形象塑造的意义和途径。新闻媒体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的总体看法和评价,形象是一个多维立体的概念,由多种形象要素构成。著名学者莎尔托尔认为,形象“是作用而非事物”,形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形象会规范行动”。我们透过媒体形象才能判断媒体,从而在与媒体的关系活动中采取符合我们判断的行动。比如对中央电视台所有的信息传递,我们总是宁愿信其真,而不愿信其假,这是媒体形象在起决定作用;而对于一些没什么知名度的媒体、形象平平的媒体,人们感受就会更具多样性。由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对媒体形象的心理感受就不同。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论述他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时,曾说:“接收者(受众)心目中的媒介形象导致接收者对媒介内容的期望,因而认为这种形象对于接收者对内容的选择、对内容感受和反应方式都具有影响。媒介的知名度和可信性是这一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媒体的形象在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化大潮不可阻挡的今天,“形象是无形资...  相似文献   

4.
灾难性新闻报道由于其特殊性而广受社会的关注,灾难性新闻报道体现了媒体对于社会和社会成员的人文关怀。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已成为衡量新闻媒体传播水平的重要指标,怎样对灾难进行新闻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研究课题,做好灾难性新闻报道,对于媒体发挥其传播者功能,弘扬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时代到来之时,作为新闻媒体到底该作些什么?这已经是摆在所有传统媒体面前的现实话题。从另一个意义上讲,网络新时代,媒体到底该如何重新塑造自我?对于这一问题,各个媒体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是,笔者认为,应对网络时代来临,新闻媒体至少应该采取四大对策: 一、重新调整自己媒体在整个新闻传媒中的定位。 “第四媒体”的出现,实际上已经打破了媒体的原有格局。原有媒体,不论过去是新兴的还是传统的,实际上都得作出适当反映。就每一个具体传媒机构来说,更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 所有媒体,首先要意识到,网络时代已…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是媒体运作中一项复合性工程,指的是媒体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媒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媒体对已占有的新闻线索、新闻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并制定出可行的报道计划,使宣传达到一定规模、一定层次、一定深度,并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俊  陈璐 《新闻爱好者》2005,(11):23-24
重大题材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兴奋点,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地。媒体做好重大题材报道,不但能把握住宣传报道的良机,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求,更对塑造媒体形象、争取受众和广告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媒体的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对法制传媒来说,公信力更是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重要体现,是衡量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在新时代和新媒体格局下,公信力是媒体尤其是法制传媒创新与发展的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形象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提升成了很热门的话题,而承担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大都在新闻传播学界。也因为这个问题的起因之一似乎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常常被中国方面认为是有意无意地扭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所以新闻媒体,特别是中国的新闻媒体,往往被认为对树立中国积极的国际形象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陈宁 《传媒观察》2003,(11):57-58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无论在舆论的形成、传播,还是对舆论的控制、管理过程中,新闻媒体都发挥着很大作用。因为现代新闻传媒并非仅仅传播信息,还向人们提供思维和行为模式,如通过创造“形象”暗示哪些是重要的、合乎道德规范的和可以接受的,哪些不是;媒体还提供重要的政治传播渠道,起到政  相似文献   

11.
张国胜 《新闻战线》2015,(5):149-150
体育新闻与体育运动事业及相关问题一直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当下,传媒对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传媒行业与体育运动事业之间的关系也更密切、更复杂。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飞速提升,当代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媒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然而传媒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体育运动事业。体育运动一般由专项的体育组织和专业的体育俱乐部组织举办,新闻媒体主要负责对其进行宣传和报道。体育运动因竞技性、国别性等原因,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  相似文献   

12.
胡河宁 《今传媒》2013,(11):16-16
主持人语: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若要承担喉舌职责,就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传播形象,积极地进行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发挥各媒体组织的传播作用。如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传媒产业逐步走向繁荣,然而问题也随之呼之欲出,激烈的竞争使各媒介组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媒业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事业,它肩负着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树立国家形象的使命与责任。在媒介不断融合、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化传播本身的内涵,重视传播对各组织的形象乃至国家形象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期“组织传播”栏目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大众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首篇文章是以国家形象与传媒的关系研究为基点,探析传媒与国家形象构建的机制,并提出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策略。第二篇是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12ZD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探讨大众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建构的形象与成因,并倡议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真实生活和诉求,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最后一篇是中山大学社会管理论坛:公共卫生事件与健康传播机制建设(17000-3161111)阶段性研究成果,文章以电影《KONY 2012》为例,探究新媒体环境给非营利倡导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分析公共倡导的策略。本期栏目各研究者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相信能为组织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朱思诺 《新闻世界》2013,(4):272-273
新闻立足于事实,来源于生活。新闻媒体向受众传递信息、资讯、知识、态度,同时也给予受众美的享受。本文以伦敦奥运会为大背景,探讨我国媒体在本次奥运会报道中呈现出的中国运动员的形象美,试图从新闻美学角度挖掘塑造新闻作品中人物形象美的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展大型活动已逐步成为媒体展示自身成果、塑造品牌的公关手段。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社会公益公德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对于媒体而言,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公益活动是一种既能加强媒体与受众联系,又能提高媒体社会形象、公众影响力的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媒体市场化程度提高,新闻媒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近来呈现多种发展趋势:一是媒体的形态不断丰富,逐渐趋向网络化、数字化,而且承载的社会功能也越来越多,党政及公众对新闻传媒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新闻传媒在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存在着责任缺失问题,并表现出世俗化与媚俗化同在,新闻性与猎奇性共生,监督功能与违规违法行为交织,文化传承与文化沙漠并存等一系列特点。近年来,新闻传媒的低俗之风滋长蔓延,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弱势群体需求被忽视,媒体遭遇诚信危机,因此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外在形象,它是国家综合国力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国家主权宣誓的无形体现。因此,国家形象本身意义非常重大,它对于国家在国际中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的体制与行为的完善,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与客观的条件基础,但是国家的形象塑造就离不开大众传媒。通过媒体传播影响公众的舆论导向,传播并表现国家形象,通过外宣传媒表现国家总体形象,也成为了各国外交的手段之一。由此,我们应该遵守媒体传播的有关规律,并融入世界传媒体系,提高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笔者基于此,首先分析当今社会传媒力量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及影响,然后重点介绍了外宣传媒的塑造国家形象的相关策略,最后提出了在塑造国家形象中传媒必须遵守的媒体规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传媒企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但是,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这些涉及到伦理问题的新闻事件,已触及到了社会道德的底线。对传媒企业来说,俗也可以是一种文化,同样也可以俗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但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便走向了低俗化的极端。本论文通过对近些年陕西省传媒文化中"低俗之风"的剖析,指导传媒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王哲 《传媒观察》2003,(3):49-50
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新闻媒体的发展速度与格局整合进一步加快,各种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呈现出白热化趋势。社会新闻作为媒体新闻竞争中最突出的领域之一,其重要性已日益凸现。一家新闻传媒在其发行范围所及之处对受众是否具有吸引力,受众对某一种媒体关注度的高下之别,在一定程度上均取决于媒体向公众提供的社会新闻质量的高下。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也是编写报纸新闻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写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新闻时效性和准确性,报纸新闻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发展对于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要想不被时代淘汰,传统媒体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谋求改革创新,积极同新兴媒体相融合,探索传媒行业发展的新方式、新业态。要想转型发展,报纸新闻媒体必须改进新闻采写的手段,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新闻采写中,追踪并及时捕捉新闻热点,从根本上提高采写的效率和质量,保持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卞玺 《新闻窗》2013,(3):62-62
新闻传媒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社会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就是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社会与民生其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社会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作为一种新闻传播理念,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认识和践行,媒体正以越来越浓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展现在广大新闻受众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