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外曾有多例粒巨双表急性白血病报道 ,国内也有急性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和伴有巨核细胞异常增生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报道[1,2 ] 。自 1991年作者发现 1例急性粒巨双表型细胞白血病和 1例急性粒巨双系型细胞白血病。依髓系多能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可有包括巨核细胞的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和人体造血干细胞一元论的学说并随着对白血病的研究 ,类似这种急性白血病的报道可能会越来越多 ,但对其命名及归属仍无统一定论 ,这在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不便。1 病例介绍此 2病例均为发病急 ,无MDS及其它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史 ,治疗未缓解…  相似文献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起病快、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我国发病率为0.67/10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占第6位,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未经治疗生存期仅3月.随着化学治疗的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其他类型白血病缓解率高,但易复发,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目前认为复发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者互为因果,复发后治疗困难、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死亡率高.我院自2000.7~2003.6月,对确诊复发性急淋白血病57例,分组予小剂量vp方案及中药方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起病快、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我国发病率为0.67/10万,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占第6位,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未经治疗生存期仅3月.随着化学治疗的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其他类型白血病缓解率高,但易复发,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目前认为复发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者互为因果,复发后治疗困难、并发症多、缓解率低、死亡率高.我院自2000.7~2003.6月,对确诊复发性急淋白血病57例,分组予小剂量vp方案及中药方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对9例血液病所致巨脾进行了脾脏抽血形态学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患者均为住院男性病人,年龄20~58岁。骨髓纤维化3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霍奇金氏病1例。全部病例均为巨脾。经骨髓象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其中3例骨髓纤维化均为骨髓干抽。 2 方法  相似文献   

5.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淋的一个少见亚型,1983年Stein等将急淋患者5%以上的原始幼稚细胞中存在直径0·5μm的一个或多个嗜天青颗粒或包含体者正式命名为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ALL)[1],国内少见典型病例报道,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在其诊治过程中,按急淋方案治疗与  相似文献   

6.
据生物通网2011年9月5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赛娟院士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表了118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基因突变检测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这是科学家首次发表中国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风险调整治疗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以来,采用大剂量MTX-CF治疗恶性淋巴瘤1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何杰金氏病8例,其中按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2例,非何杰金氏病4例。其中2例正侵犯骨髓发生白血病样血象改变。12例患者年龄在26-65岁之间,男7例,女5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急性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1992年以来我们对18例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进行了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18例急性白血病中,m_3 13例,m_[2a]2例,m_[5a]1例,cm1 1例,All1例,化疗前诊断DIC 2例,化疗后诊断DIC 16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在16~47岁,平均年龄33岁均为住院病人。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广泛性自发性出血,无休克及脏器功能衰竭。他们分别为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免疫表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用23种单克隆抗体(CD),用流式细胞仪对4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测定.结果:各型白血病主要表达本系列特异抗原,B-ALL可见表达髓系抗原,髓系也可见表达淋系抗原,M3较少表达CD34和HLA-DR;2例混合型白血病(HAL)表达CD+34,CD+13,CD+33,CD+19,CD+10,CD+20,CD+38.1例M0患者.结论:白血病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FAB与免疫分型同时结合可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率.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有准确诊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关康莱特(KLT)注射液对各种实体瘤治疗的报道已很多。近三年,我科采用KLT注射液与小剂量化疗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取得甚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依据FAB诊断标准,确诊为成人ANLL。根据患者病程中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一、一般资料我科1982~1986年11月底,近五年的住院病人中确诊为白血病68例。 (一)发病率:小儿白血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1.01%,明显高于一般资料报导的0.42%和0.6%。(见表1)。表中显示第三季度发病率最高,二季度发病率最低。有病历的58例中,农村患者53例,其中内蒙地区15例,坝上13例,坝下各县25例,市内5例,农村儿童患病为城市的10.6倍。 (三)性别分布:68例白血病患者中,男46例,女22例,男:女=2.06:1,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应用地塞米松致呃逆尚未见报道,笔者遇到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58岁,经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在我科住院治疗。因接受大剂量化疗,骨髓抑制非常严重,遂给予输血支持治疗,在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5mg以预防输血反应,患者出现严重的呃逆,虽给予“胃复安、冬眠灵”等药物,仍不能控制呃逆,给予0.1%普普卡因口服、效果不明显,2d后,呃逆自行  相似文献   

13.
我院血液科病房 2 0 0 1 .1~ 2 0 0 3.1月 ,给 30 0例患者行静脉留置套管针 ,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其优点、发现问题及采取处理对策一并与同行们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留针的 30 0例患者中 ,男 1 92例 ,女 1 0 8例。年龄 8~72岁 ,平均年龄 42岁 ;急性白血病 1 66例 ,多发性骨髓瘤 1 2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56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4例 ,其他 1 2例。留针天数 ,最短的 3d,最长者 1 1d,平均天数为 7d。1 .2 方法 选择静脉 ,碘酒消毒皮肤直径达 8cm ,待干 1min,输液器常规排气 ,用输液器或输血器针头从套管针肝素帽处进针 ,(我…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在患儿病程中的主要应对方式,筛选出白血病患儿父母在应对方式上有异常的父母,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McCubbin的CHIP调查表面对面访谈白血病患儿父母,将调查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处理。结果:66例患儿父母中有1例父亲和13例母亲在社会支持﹑自尊和稳定(Social Support,Esteem,and Stability,简写S)异常,1例母亲在家庭的完整﹑合作和乐观程度(family Intergration,Cooperation,and Optimism,简写F)异常,最有效应对方式在F方面,而最无效的应对方式是在S方面。结论: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主要采用家庭的支持和合作,与家庭乐观程度有很大关系,而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应对方式十分欠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及探讨住院儿童死亡原因 ,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质量 ,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 188例住院患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为 2 .0 %。新生儿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 2 3.4 % ,1岁占 38.8% ,故 1岁以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 6 2 .2 %。导致住院儿童死亡的前十位疾病是肺炎、病毒性脑炎、白血病、新生儿窒息、婴幼儿腹泻、败血症、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硬肿症和中毒意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的首位死因分别是新生儿窒息、肺炎和白血病。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 ,预防窒息 ,重视肺炎、白血病的防治对降低儿科住院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八例(男、女各4例)新患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鉴定为染色体结构异常。这些病人占660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人的1.2%。病人年龄相对年轻。其中4例,既有唐恩氏综合症又有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均不足3岁,另4例为18、19、29、和90岁。这些白血病是各种各样的但没有M6型。两位病人有+21,两位有性染色体增加为  相似文献   

17.
王昱  常媚 《湖南教育》2013,(10):20-20
8月31日,怀化市鹤城区河西学校6年级1班班主任在“湖南教育报刊社通讯员群”读到了《为先在线》采写的《平江24岁女特岗教师为救白血病母亲,定制可乐寻求帮助》一文,为报道中平凡而坚强的戴孜老师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yelodysplastic Syndrome,简称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血细胞质量异常和高风险发展为急性白血病(主要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病。我科自1991.6——1996.10共收治26例MDS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4例,女12例,年龄21—63岁。按FAB分型:难治性贫血(RA)10例,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偶遇白血病合并麻疹1例,经严格消毒隔离,积极抗炎抗病毒治疗及加强心身护理,病人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0岁,因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近一年,经治疗获完全缓解。末次强化治疗结束于1995年3月10日,出血、贫血症状改善出院。第三天去商场购物,当晚即高热不退,于1995年3年3日16∶00再次入院,诊为:(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抑制期;(2)上呼吸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9,34(3):80-80
据新华网2008年9月2日新华网9月1日巴黎电,当地媒体9月1日报道了几个相关医学研究报告的内容:发现了几种可加大普通白血病和儿童肠道疾病风险,以及可能会引发超重和不育风险的基因。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自然·遗传学》和《自然·医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