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从行业视角的实证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行业决定因素是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技术创新及FDI行业分布;竞争对手、行业人力资源及行业政策环境三个变量有待进一步验证,这三个变量在中国具有其特殊性;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主要目的是支持其在华生产和市场营销.基于研究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有效地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引导FDI行业分布、区别对待不同行业的跨国研发投资.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这一变化对外商在华实体经济部门投资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及厂商理论,从FDI入手分析其现有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如何作用于每个因素从而间接作用于FDI,以及对其规模、来源、流向地区及行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总结了FDI区位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探讨了FDI在江苏省的整体现状、区域分布现状以及行业分布现状,选择了7个变量来研究江苏省FDI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008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江苏省FDI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聚因素、劳动力素质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影响江苏省FDI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汪曲  杜紫嫣 《软科学》2012,26(8):87-92,117
实证检验了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区的人力资本、制度因素对知识溢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省际溢出、国际贸易溢出、FDI溢出和ODI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对地区TFP及相关变量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溢出具有"同化器"作用,这些作用在不同制度环境下将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FDI)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它的区域分布是极其不均衡的,说明FDI有其特有的选择性.以我国中部六省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部的绝大多数省份而言,市场规模是一个首要的变量,其次是对外开放程度,而劳动力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两个变量在中部六省中,要么没有显著的影响,要么与预期相反,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增加母公司跨境环境管理变量,构建FDI企业环境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FDI企业环境创新行为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企业环境创新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母公司跨境环境管理均能影响环境创新意愿,并通过意愿变量间接影响FDI企业实际环境创新行为;感知行为控制和母公司跨境环境管理则能够直接对环境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葛沪飞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43-1051
开放环境下区域技术进步研究是发展中国家追赶的重要问题。区域技术能力可认为其所具有的能有效参与竞争的技术知识存量。自主RD和FDI是区域技术知识积累的重要来源。技术差距、吸收能力等因素是开放环境下技术知识流入的重要因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区域技术知识存量模型,并应用VensimPLE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发现,(1)FDI技术溢出与自主RD投入对区域技术知识存量均有正向影响,但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在不同周期下,自主RD与FDI替代与互补呈现不同特征;(3)技术差距调节自主RD与FDI对区域技术知识存量影响;(4)FDI技术溢出存在"虚假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华FDI与我国传统行业内企业技术溢出的传导机制。利用制造业相关部门1998—2007年的行业层面数据,在控制了研发经费和科技人员两个变量的基础上,考察了FDI水平关联和垂直关联对我国传统行业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传统行业内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来自FDI的体现式技术溢出,即主要通过嵌入在中间投入品中的技术含量来提升技术能力,这也是我国传统行业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姚奕  倪勤 《软科学》2011,25(12):19-24
利用1996~2008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并以碳强度为被解释变量,FDI和自主研发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角度对碳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和自主研发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的碳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不能降低碳强度,而技术溢出效应是降低碳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邹志明  陈迅 《科研管理》2023,(2):165-175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的分析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法(IV-2SLS)等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FDI、环境规制对我国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FDI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FDI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生产率效应等途径和机制作用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相比FDI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中介传导途径,FDI的生产率效应机制作用更为明显;技术创新、FDI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且技术创新及FDI均需要跨越较高的门槛条件才有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欣娜  丁月 《科研管理》2020,41(3):130-14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本文以挖掘FDI区域分布绩效的差异性为目标,引入评价要素的时滞效应,构建动态Malmquist模型,以中国省域为例,从能源、人力、物力、开放度四个方面,深入剖析FDI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分布差异。继而,基于多维尺度可视化分析,将绩效结果解析为代表纯技术、规模效应兼顾的硬实力和代表创新效应的软实力,分阶段评析FDI区位选择的侧重维度。研究发现,FDI区域分布的差异性通过各分解效率指标得以清晰反映;中国FDI投资区位选择的侧重维度逐渐向多指数共同提升的FDI巧实力转型。此外,注重“一带一路”等政策红利的长效发力,结合本地要素因地制宜,是增强FDI投资区位选择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外商群体投资(FCI)为存在产业关联的外资集聚。在前人文献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察FCI区位选择因素包含14个条款的测量体系,调查了江苏昆山、吴江、浙江平湖等FCI特征明显地区的106家外资企业,采用探索性因子方法探明了这一测量体系的内在结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传统的区位特定因素、成本驱动因素外,FCI的区位选择因素还包括企业集聚和产业关联两个方面。这为后续研究从因素体系和结构上提供了经验证据和逻辑指引。  相似文献   

13.
文海旭  王莉 《软科学》2005,19(2):38-42,50
全球化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正在成为国际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区位选择是FDI的主要内容,从历史上看,一般区位选择的研究源远流长,而对于FDI的区位选择则没有出现系统的理论。以内部化理论为基础,从母合优势这一全新的视角探讨FDI的区位选择,旨在为区位选择提供一个新的战略分析工具,指导FDI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4.
潘镇 《中国软科学》2005,56(7):100-108
本文以江苏省3570家制造业外资企业为对象,分析了区位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选址的一般性影响,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在区位选择中的异质性,并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趋于流向经济规模大、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成本低廉、市场发育完善、政策优惠、外资集聚程度高的地区。竞争力弱的外资偏爱劳动力成本低廉、优惠政策较多、集聚程度高的地区。从总体上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一致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for a cross sectional sample of Chinese industrial sectors. The possible determinants of TFP are sought with special focus on FDI. An endogeneity test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avoid inconsistent results.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foreign presence, the level of R&D and the firm siz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enhancing TFP in Chinese industrie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attracting FDI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ntroducing advanced technology to host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一个内生结构模型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内生关系,并利用我国跨省份Panel数据进行经验研究。主要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确实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证实了开放的经济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进入。  相似文献   

18.
跨国R&D投资在中国的区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琼  王铮 《中国软科学》2006,(7):113-120
本文从省域尺度上考察跨国R&D投资的区位选择。采用2000年跨国R&D在我国各省市的支出数据.对影响跨国R&D地区选择的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市场规模、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影响跨国R&D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基础通讯设施和商贸环境也会对跨国R&D投资产生正相关的影响,而工资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为我国各地区吸引跨国R&D投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FDI发展阶段论对FDI的技术变迁向度、FDI劳动分配率与中国经济增长三者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利用2000—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等五个省份和全国人均实际FDI使用额、FDI劳动分配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回归分析予以验证。研究发现中国面临外资利用陷阱,对华FDI为分享劳动力生产要素禀赋优势所形成的技术向度劳动力偏向随着经济增长被强化,并未因劳动力比较优势弱化而改变。FDI在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随之下降,对华FDI流出趋势增大。需强化统筹利用外资政策与收入分配调节政策,有效推动以自主创新替代劳动力生产要素禀赋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地区间劳动力的差异从价格、数量、质量和异质性四个维度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特别是用数量、质量和异质性三个维度揭示地区内部的结构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劳动力的FDI区位选择模型,并对2009年我国的分省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对FDI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地区内部的劳动力异质性的途径产生的,地区内劳动力的异质性与FDI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则有利于缩小劳动力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