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提出一种科技论文国际认同程度的测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加权国际认同相对于Marek Kosmulski提出的国际认同、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h指数类指标对引用次数变化不敏感和对年青研究人员评价不公平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因为利益一致带来的相互引用给引文分析带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将引用认同方法应用于农林类高校图书馆研究特点和研究网络分析。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计算"211"农林类高校图书馆2009-2011年引用认同指标,构建其互引认同网络;计算其标准化 (h,g,R)指数,并对各引用认同指标与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引用认同可以反映出这些图书馆研究特点和研究偏好及对国外成果吸收借鉴的情况,国外机构引文/引文比、平均引用半衰期和平均即年引用指数与标准化(h,g,R)指数呈正相关,平均即年引用指数与标准化(h,g,R)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4.
p 指数运用于人才评价的有效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指数用于高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评价是有效的,但对低发文、高引用的学者进行评价存在缺陷,且数值易于雷同,不易区分。p指数在学者研究绩效评价方面具有同h指数相一致的维度,它不仅考虑学者的被引次数(C),而且考虑学者的研究质量指标——平均被引率(C/N)。以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科领域49位专家为例,对比分析专家的发文量(N)、被引次数(C)、平均被引率、专家h指标、g指数、p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p指数优于现有的h指数、g指数,更具有评价的合理性,应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5.
h指数和g指数评价实证研究——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对h指数和g指数的概念与特点作简要介绍,随后通过CSSCI 2001-2005年间的引文数据,统计分析了图书情报学领域影响力较大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在5年内的被引用情况,分别计算出其h指数和g指数并加以分析探讨,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h指数、g指数和被引总次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引用认同—— 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被引次数在科研影响力评估中的局限性,介绍一种不同于引文分析的引用分析方法--引用认同分析,分析引用认同的组成和特征,探讨引用认同与学术风格、引用深度的联系,然后以已故情报学家王崇德教授为例作实证分析,分析两种不同的引用认同,讨论引用认同的集中-离散分布规律等。呼唤国内情报学界更多地开展引用认同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介绍了h指数的概念争定义,并分析了h指数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指数的改进方法:计算h核内论文的累积被引次数.这种方法继承了h指数简洁性和易用性的特点,能够较好的解决目前h指数不关心高被引论文被引次数、低被引论文以及最高被引论文的缺陷,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科学交流方式和作者学术关系,应从引用和合作两个角度综合反映作者学术影响力。但目前研究有两点不足,一是作者被引次数、h指数未考虑到合著论文的作者数及每位作者的贡献程度;二是中心度指标均将作者合作网络视为无权重网络,而无法反映不同作者之间有不同的合作强度的实际情形。本文将署名次序(反映作者在合著论文中不同的贡献度)、合著频次(表征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两个因素引入作者引用指标和合作指标,提出“调和h指数+调和R指数”、“h度+R度”分别测度更加真实客观的引用影响力和合作影响力。实证研究表明,作者传统引用影响力、调和引用影响力、合作影响力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合作影响力能够反映出区别于引用影响力的另一种角度的影响力,从而建立二维测度框架,从引用和合作两个角度遴选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可为相关机构的人才评价和引进提供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9.
研究学术期刊论文引用外文参考文献对期刊影响力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两个新的文献计量指标: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并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引用外文参考文献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引用外文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力;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和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可用于评价中文学术期刊;外文参考文献h指数和高外文参考文献比例也可供其他语言的学术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高速普及,博客迅速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博客h指数出发,探讨博客阅读次数h指数与评论次数h指数的相关性,博客阅读次数h指数及评论次数h指数与博主学术论文h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博客可采用博客h指数结合博客点击数的方法进行博客的排名;可运用博客h指数结合科学家h指数用于科学家个人学术成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介绍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证形象的概念,提炼作者引用认同和作者引证形象的特征,并与传统的作者被引分析进行比较;从狭义和广义上介绍期刊引用认同和期刊引证形象的概念,构建期刊引用认同和期刊引证形象的指标体系;界定机构引用认同和机构引证形象的概念和特征;提出引用认同和引证形象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期刊引用形象和期刊引用认同的期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期刊引用形象和期刊引用认同的概念;修正了Bonnevie-Nebelong选择的期刊评价指标;对现有期刊评价指标从期刊引用形象和期刊引用认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提出了新的期刊引用认同评价指标:新学科扩散指标、新学科影响指标、新即年指标、新引用刊数、新他引率;分析新指标的期刊评价意义;最后以图情领域的三种期刊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引荐分析法:一种新的引文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报学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法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国际图情界重视,并得到作者同被引(ACA)和引用认同(CI)等重大改进,但ACA对施引者尤其是高影响力施引者关注不足,而CI不便于应用.为弥补上述缺憾,提出引荐分析法(CRA),它综合了引文分析法和知识图谱等方法,通过分析高影响力作者的施引列表来寻找该作者眼中的学界同行,在对大量专家的引荐结果进行汇总后可获得较为精确的领域研究结构全景图.采用h指数遴选学科专家,并以国内图情界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RA不仅有助于挖掘更为丰富的引文信息,为分析学科结构提供新的方法,而且有助于丰富社会网络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73位从事临床科研的博士生导师为样本,分析不同学术年龄组在各学术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辅助优选指标。得到的优选指标包括发文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A指数、g指数和累计影响因子,其中与“平均量”相关的篇均被引次数、A指数更适合于评价中国高水平学者的学术表现;而m熵指数不太适合于评价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研人员的评价应该注意学术年龄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很多学科服务机构已经把学科数据的定期分析和提供学科报告作为学科服务的重要手段,但这种学科数据分析报告服务仅具有周期性,并不能及时跟踪动态变化的学科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是以h指数分析为例,对学者影响力进行动态追踪和监测,探索一种基于动态数据整合的面向预测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两个研究团队h指数发展、逐年变化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获取团队成员自有成果发表年以来逐年的论文数量及其引用数据,并计算累积被引次数,逐年提取h指数。[结果/结论]团队成员中h指数增长趋势轨迹各不相同,需结合各成员任职年限、h指数增长率等数据对其在团队中的作用进行判断,论文最后对不同的h指数变化趋势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6.
文章调查在国外社交媒体上的传播能否提高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关注度,并增加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通过分析163635篇在2012年发表并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及其收到的推文数和引用数,发现在同一个期刊内,在推特上被推送过的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比没有被推送过的多近20%。已有研究发现在论文收到的推文数和被引用次数之间存在微弱的统计学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也存在于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之中。  相似文献   

17.
H指数和类H指数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导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讨论了h指数和类h指数的形成机理,提出基于国际WoS、JCR、ESI三大数据库和国内CSTPC、CSSCI两大数据库,利用SPSS等支持软件通过数据实验归纳发现新的类h指数并与h指数进行比较的实证思想。作为2005年国际上新提出的评价指标,h指数和类h指数具有发展成为下一代核心评价参数的可能,因而对h指数和类h指数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科研合作日益显著的趋势下,基于作者合作的学术影响力测度研究明显分为两方面:一是用合作这一因素对传统的引用影响力指标进行调整;二是直接测度作者在合作网络中的影响力,并探索与引用影响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作者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度指标与其被引次数、h指数、g指数均呈正相关。在科研合作的背景下,要综合评价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最后从科学交流模式和作者学术关系的视角,讨论双重测度作者学术影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CSSCI的文科学者H指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CSSCI中选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6个文科学科学者2002-2006年的数据,计算出学者的被引次数C、被引篇数P、篇均被引次数CPP和h指数。分析表明被引次数C与h指数的相关性最大,计算表明对文学和历史学而言Gl nzel-Schubert公式的估计值更接近实际h指数,而其余学科的h指数大多数数据落在Hirsch公式和Egghe-Rousseau公式估计值之间。在所研究的6个文科领域中,Hirsch公式估计值与实际h指数的Pearson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CSSCI(2005-2008)的16种主要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四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和学科地位;然后,分别赋予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一定的权重,试图用一个综合指数来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进行一个综合的、比较直观的评价;得出的结论更为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