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媒介依赖理论为参照,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调查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民众的定量研究,发现他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呈现出如下变化、特征和趋势: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正在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兴媒介;除电视外,受众的媒介依赖与媒介信任之间,出现一种过渡阶段的反差现象:对新兴媒介相对依赖而不太信任,对传统媒介相对信任而不太依赖;受众对新闻的需求越大,则越依赖新兴媒介;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则越信任新兴媒介;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和手机,已取代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广播、杂志,与电视一道,构成了当代受众接受新闻的三大渠道;受众对手机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新兴媒介的依赖度与年龄、教育程度相关,但与性别、收入无关,即:越是年轻、高学历的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  相似文献   

2.
麦克卢汉说过:“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从技术的角度看,是“媒介形态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是所有媒介同时发展,共同演进,共同生存的过程;从受众角度看,则是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中不断再分配的过程。“今天,人们习惯性地将多种媒介形式进行混合杂交,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的能力似乎一代比一代都有扩大。”综合二者,从新闻业务上看,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就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不断互动,根据受众认知模式和感知偏好的变化,围绕核心产品新闻,不断创新报道模式的过程。在我们目前的四种新闻媒介形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中,报纸是最早出现、历史最悠久的媒介形式,所以,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基本上又可以说是报纸的报道模式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引入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30年代,报纸以综合性新闻和专栏应对广播冲击在广播还没有出现以前,报纸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惟一的新闻媒体的霸主地位,并在定义一个独立的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闻文体上,则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18世纪中期,新闻文...  相似文献   

3.
在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和载体的泛媒介时代,新媒介的不断开发和传统媒介的大肆扩容,导致信息过剩传播,媒介受众的分化聚合处于无序和无规则状态,而整个传播系统则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泛媒介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求知方式.报纸周刊由于时效性限制,做的是"慢新闻",但发挥的是由慢带来的"深度".这恰是报纸周刊所长,泛媒介所短.分众定位、做深度文章正在成为报纸周刊的主动追求和必然的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4.
传媒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评论,包括有"第四媒介"之称的新媒介网络也不例外。作为网络互动的重要特征,评论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反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反映着受众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介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联合成为可能。传统媒介由比较单一的媒介结构发展成多种媒介的大联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吴美娜  项国雄 《新闻界》2005,(5):48-49,47
媒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人的行为方式还表现在对人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新传播技术的威力不但会重塑媒介产业,同时也会影响到依赖媒介生存的世界.本文中大众媒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大众媒介;新媒介则是指手机、摄录机、电脑等新兴媒介以及以互联网、万维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媒介.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传播形式得以改变,人们运用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媒介不再威力无比,受众不再软弱无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介的不断涌现给传统报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传统报业纷纷寻找出路之际,"报网互动"实践应运而生. "报网互动"是指报纸与网络相互借力,网络吸取报纸的内容和资源,报纸借助网络的渠道和平台,两者相互作用,以扩展传播覆盖地域、扩大受众群体、提高报网用户的效益[1].从广义上来讲,这里的网络不仅指互联网,而且包括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相应地,网络新闻传播媒介不仅包括网站,而且包括广播、电视和手机等手持终端.  相似文献   

8.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印刷媒介的生存遇到了巨大的压力,新媒介生态下受众与广告商媒介接触偏好的变化,意味着大众传媒被迫进入了与网络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相互竞争的环境。谁能够理解、跟踪和满足作为消费者的受众,谁将从传播权  相似文献   

10.
当传媒竞争进入集团化竞争的同时,新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冲击也愈演愈烈.报纸遇上了新闻网站、手机报,电视遭遇视频点播、手机电视,而广播同样遇到了音频点播、MP3与ipod.  相似文献   

11.
“小鲜肉”、“亲”等网络语言等成为流行语,传统新闻媒体该如何采用这些网络体?目前,网络体、新闻体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网络体在网络空间中传播,新闻体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中“江山依旧”.但是,笔者认为,随着网络体的受众群体越发广泛,网络体会越来越多地迈入新闻体.  相似文献   

12.
处于信息时代的电视媒介面临来自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以及电视媒介内部两方面的竞争。电视媒介之间对电视节目制作上的相互模仿,使得某一电视节目的独创性不复存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受众口味越来越难迎合的现状,新闻评论成为一家电视媒体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方法,国际新闻评论的水平更是成为衡量一家电视媒体是否具有国际视野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框架下对深圳卫视推出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关键洞察力》进行分析,探讨人际传播在该节目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互联网文明历经了基于网络互联的Web1.0资讯时代和基于社交的Web2.0互动时代后,迎来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Web3.0网络融合时代。与此同时,相对于报纸、电视之类的传统媒介,电子邮件和网站作为新媒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科技社会的潮流,比新媒介还要"新"的媒介——新新媒介——应运而生。但在社交网络重新整合的背景下,新新媒介又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本文在审视媒介会造成的伤害之后,提出一些防治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核心阅读: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已经涌现诸如手机电视、IP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大量基于新技术应用的视听新媒体,这些不同类型、载体的新媒介与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既相互竞争又逐渐走向融合共存,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掌控主流话语的传播格局,大大拓展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媒介不断融合的新形势,对传媒以公信力、影响力、竞争力为内涵的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掌握话语权,就能决定社会舆论走向.媒体话语权是指媒介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现实影响力.一般来说,在信息传播活动中,话语权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信息传播主体的话语权,世界上大多数报刊发表的国际新闻,有90%来自西方主要通讯社.另一种是媒介之间的话语权控制,在传统四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中,电视曾独占鳌头.近年来,正是由于网络的快速反应,以及所受限制较小,使受众对网络信息越来越信任,越来越依赖,传统媒体话语权正不知不觉地被新兴媒体蚕食.  相似文献   

16.
社会品质与媒介责任--增强舆论影响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新闻传媒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受众所依赖所关注所不满所批评。依赖和关注在于新闻传媒提供了受众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 ,这从一家接一家创办的都市报、不断扩张的频道数量上就能感受得到 ,电视、报纸 (包括网络 )已成为受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不满和批评在于新闻传媒的有些信息偏差、迟缓、效能很低 ,弄得受众真伪难辨 ,总觉得喧嚷、浮躁的世界有媒介的一份。是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与传播媒介紧密相联的 ,如果说社会的变迁是纵向发展的话 ,那么 ,文化的传播则是横向发展。社会品质与媒介责任的关系既是媒…  相似文献   

17.
媒介的商业竞争加速了传播的视听化进程,视听报纸、网络视频与电视媒体展开新的视听博弈,必将引领新闻传播模式新一轮的提升与创新。可以断言的是,媒介竞争的视听博弈虽然不是以扼杀旧媒介为目标指向,但改良传播效果和适应受众收视诉求,无疑是视听新媒介实现战略突围的前提,巨大的商业机遇和丰厚的市场回报是视听博弈的根本推力。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与盈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果  龙华 《新闻前哨》2008,(8):100-102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符号完全可以在一种新媒介上迅速而自由地传播。创造一种兼顾报纸、广播、电视等所有传统大众媒介优点的新型媒介形态,将不同类型媒介集中在一起——媒介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新媒介语境下的美国广播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22年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至今,美国广播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成熟的产业.绝大多数人家里、汽车里、办公室里都有收音机.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业日益成为一个涵纳各种新技术手段以及广播形式的产业.对正处于各种媒介并头齐发的美国广播业而言,依赖新媒介技术的广播与传统广播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竞争以及彼此依存的关系、广播业自身的传统与变革如何、新媒介技术与受众群体的改变……这些都是目前美国广播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力丹 《新闻界》2001,(3):35-37
2000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点,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史研究明显地减少,电子媒介研究、网络传播研究成为最为热门的两大话题;媒介经济和财经新闻研究、舆论监督研究依然热度不减;传播学研究向深度拓展;这一年发表的舆论调查报告比往年要多,受众研究的文章也相应地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