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廖平与晚清今文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平 ( 185 2 -193 2 ) ,初名登廷 ,字旭陔 ,后改名平 ,字季平 ,初名四益 (译 ) ,晚年又号五译、六译 ,四川井研人 ,光绪进士。 1875年进张之洞创立的等尊经书院受学于王运 ,治今文经学 ,尤重《春秋》。廖平曾历任四川国学校长、华西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廖平的一生学术发展道路以“变”为其基本特征 ,其经学思想共计发生六次大的转折 ,在中国学术史上是颇为注目的事。廖平早年研求宋学 ,主张尊孔。他自称“幼笃好宋五子书八家文。丙子从事训诂文字之学 ,博览考据诸书。庚辰以后 ,厌弃被碎 ,专求大义。”庚辰为光绪六年 ,廖平已 2…  相似文献   

2.
马光宇 《大理文化》2013,(1):90-101
五 祖以僧为帝,孙以帝为僧,转眼盼兴亡,法席难追皇觉寺。君不死竟归,臣不归竟死,抚膺悲宇宙,梵钟莫问景阳宫。——光绪《浪穹县志略》知县黄元治永乐二年开春后,建文帝与先臣相约出行,入四川,到重庆与程济、廖平、宋和、冯漼、金焦等旧臣汇合,前往襄阳王芝臣、廖平家。八月到吴江史彬家,祭祀亡臣。之后云游杭州、天台和雁荡山等地。永乐三年春,重游四川大竹遇旧臣杜景贤,留居半月。谈起燕王入京,金陵城风声鹤唳,尽洒忠臣血。  相似文献   

3.
刘咸炘与他的《〈三国志〉知意》杨代欣刘咸(1896-1932),字鉴泉,别号斋,四川双流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生前曾任敬业学院哲学系主任和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刘威忻生在清末一个对四川文化颇有影响的书香之家。其祖父刘沅,字止唐,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术界的一件盛事王宁一《东方美学和大宇宙存在哲学整体理论译释论》一书是梁渡先生潜心多年、批阅十载的一部“述而不作”之作,它有如下引人注目的特点:广博性全书共计35万字,由三大部分组成:1.东方乐教美学名著──《声无哀乐论》译、释、论;2.大宇宙存...  相似文献   

5.
正唐林先生的《四川美术史》煌煌三册,是西部文化大省四川省的第一部美术史著作。作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四川美术史》体大思精、全面融通,填补了地域美术史的空白。《四川美术史》写作范围从史前时代直至晚清,其内容涵盖了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和工艺美术五大领域,探索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四川美术的风格流变。《四川美术史》2015年8月出版了上册一百万字,2017年8月出版了中册一百万字,厚重的成果展现  相似文献   

6.
<正>因上世纪汉字字形简化,鬥争的“鬥”被简化为“斗”字,与古代表酒器和量度单位的“斗”相混淆,致使“斗”字现在多音多义,造成人们在读音方面有时难免困惑。如岑参的唐诗《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有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学界一般译为“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唐诗鉴赏词典》中余恕诚赏析“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时并无“斗酒”音义注解,《高适岑参诗选译》中谢楚发的译释亦然。  相似文献   

7.
《大冶赋》译□华觉明游战洪《大冶赋》是宋代著名学者洪咨夔《平斋文集》的开卷之作,是矿冶史上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全赋仅2701字,却高度概括地记述了上古冶金史料,金、银、铜的采冶,铸钱工艺,矿冶机构的设置与分布等,从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一著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学术史”命名的著作,始于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庵,改名光汉,别号光汉子,江苏仪征人,近代著名学者。刘家自曾祖文淇、祖父毓崧、伯父寿曾、父贵曾,三世以经术闻名,列传国史。他幼承家学,十二岁读毕“四书”、“五经”,十八岁为县学生员,十九岁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上海,结识章炳麟、蔡元培等爱国学社成员,倾向革命;三十三年(1907年)赴日加入同盟会;三十五年返国,由妻何震牵入两广总督端方幕府,又在四川国学院讲学;民国四年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效力,为时论所痛惜;民国六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八年任《国故月刊》总编辑,与新文化运动对抗。  相似文献   

9.
四川同乡会馆的社区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的同乡会馆,多数起源于明清两代。曾见于记载的四川各地同乡会馆则基本是清代移民所建。而一般非省垣、非近代正式开埠的州县会馆,以四川最多.湖北、湖南、江西次之。四川会馆分布密度之高,举国无二。明清时期四川的同乡会馆及其化现象,尤其引人注目。清咸丰、同治年间,会馆的互助功能逐渐扩展于同乡之外,及于社区建设的若干事项。清光绪末年(20世纪初),政府推行“新政”,地方公益事业次第兴办,会馆的公益机关功能逐渐消失,其自身组织形式亦开始变化。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抗战以前(1937年)的20余年中,是旧会馆陆续转为同乡会组织的时期。同乡组织扮演了社区建设中心势力的角色。民国以后,政府功能的加强和改善,民族意识的勃兴,新行政法规、社团组织的出现,客居异乡的同乡人士的土化,都加速了以原籍地域为禁限的会馆组织的衰微.  相似文献   

10.
5月1 0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人民出版社在成都联合召开《邓小平理论史》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省领导徐世群以及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成都地区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邓小平理论史》主编侯水平研究员主持。作为四川理论界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 0 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是由四川省社科院专家学者历时4年,数易其稿,集体撰写完成的。全书共四卷43章、1 30余万字。全面、系统、深刻、细腻是该书最大的特点。《邓小平理论史》(四卷本)的学术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11.
郑晓江 《寻根》2002,(3):38-45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时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在今江西抚州市抚河之西,已建成了规模宏大的王安石纪念馆,陈列着许多关于王安石生平事迹的图片与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日本教习、留学日本、日译出版物三个方面对近代日本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将以前有姓名可考的在四川的日本教习由77位补充至93位,并提出清末在四川的日本教习应在100位以上,四川是聘用日本教习较多的省区.本文中提出清末在日本教习进入四川前西方教育在官办学校的影响十分小,而留学日本的留学生数量相对较大,故日本对四川文化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比其它地区更明显.文中最后提出日本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四川的政治军事社会各个层面,在历史上强弱交往的"失权规律"和"得益前提"的背景下,提出要区别日本政府的主观企图与文化传播的客观影响、日本文化人的个人情怀间的关系,以客观公正而历史地评价日本对近代四川文化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321~379年,或为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小字阿菟。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南),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相似文献   

14.
正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西汉后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扬雄的著述,自班固《汉书·艺文志》始,历代公私目录书,多有著录;选编(如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和笺注(如清代学者汪荣宝《法言义疏》、戴震《方言疏证》等),代有名作;作品流传,更是长盛不衰。近百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学术的基础上,以现代学术理念对扬雄进行的评论和研究,由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彭华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在北宋文坛上与欧阳修、王安石鼎足而三,文学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可他的人生旅程却坎坷不平,两次在朝任职,两次在外做官,...  相似文献   

16.
“仁”字臆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朴 《寻根》2001,(1):4-8
郭店楚简的13000多个汉字中,大约有将近70个“仁”字。这些“仁”字,不论是出现在道家思想的献中,还是出现在儒家思想的献中,也不论它上下义怎样,或出自哪位抄手之手,全都无一例外,皆从心从身,作(身心)(图1)。这个字,以前也曾出土过,《古玺编》有录(编号5381、1149等),可惜是或未被认识,或误读为“信”,以致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被白白闲置了若干年。  相似文献   

17.
蜀的称谓从语源学上分析“蜀”字的好几种企图一直都存在着障碍。“蜀”在用于表示四川和四川人之前,可能已经有了其他意思。字典把“蜀”归类干表意的“虫”部之下,这种形状的“蜀”,所见最早的一例是在大约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甲骨文中。。甚至在更早以前,有一个字除了没有“虫”旁外,其余部分基本上与“蜀”相同。这个字的上部因袭了“蜀”字,表示一目。一种语源学上的见解对其所认定的“目”给予了大量关注,却轻视了“虫”字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最初的蜀具有人种和地理学的内涵,而这些象形文字的构成成分看来彼此间并不一致,难…  相似文献   

18.
耶稣打哈哈小议金译《尤利西斯》中的打油诗“耶稣逗乐歌”陆婕文学翻译难,译诗更难。诗是一门特殊艺术,语言、意境、韵律…种种特点都要照顾到,译诗不仅形似还要神似,神形兼备的要求给译诗带来了难上加难。打油诗本身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品位,但是它在《尤》书...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17,(3)
<正>《鹤山集》又称《鹤山文集》《鹤山全集》《鹤山大全集》《鹤山先生文集》《鹤山先生大全集》《鹤山先生大全文集》《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世称鹤山先生,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历官至权礼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佥枢密院事,封  相似文献   

20.
姜德明 《寻根》2001,(1):55-55
(桑松)、《马来亚的犯人》(茨威格)。1949年后,他又出版了译作《农民》(巴尔扎克)等多部。他为“明日社”的出版物写了不少广告,每篇不过百来字,又不乏学气息,可以作书话来读。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